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2011-01-23宋秀屏
宋秀屏
(河南驻马店市妇幼保健所 河南驻马店 463000)
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宋秀屏
(河南驻马店市妇幼保健所 河南驻马店 463000)
目的 比较腹式或阴式非脱垂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结局,以探讨非脱垂子宫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6年2月至20007年11月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次全切除者共66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者30例,即阴式组,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者36例,即腹式组,2组间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阴式组无腹部瘢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结论 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阴道式 次全子宫切除术 应用
本文选自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部分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行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余同期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者经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30例,其中子宫肌瘤25例,子宫腺肌症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年龄38~48岁,平均46岁,子宫体积小于妊娠3个月大小,1次剖宫产史一例、输卵管结扎史2例。选择同期3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腹此全子宫切除术为对照,其中年龄39~49岁,平均年龄47.5岁。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3d开始阴道消毒,术前常规准备相同。
1.2.2 麻醉与体位 均采用腰麻加持续硬膜外麻醉。阴式组取膀胱截石位,腹式取仰卧位。
1.2.3 手术方法 (1)以艾利斯钳夹持宫颈向外牵拉,于子宫颈前粘膜下注射催产素生理盐水混合液减少术中出血,在膀胱沟下0.2cm处“U”型切开宫颈阴道粘膜,向上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切断、缝扎两侧部分膀胱宫颈韧带,上推膀胱至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剪开腹膜,缝一标志线。(2)延长腹膜切口,布巾钳钳夹宫体,将宫体自反折腹膜切口处缓慢牵拉翻出。有子宫肌瘤且较大的先剔出瘤体再牵出子宫。(3)处理子宫韧带附件。钳夹,切断,缝扎双侧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4)处理子宫血管。分离宫旁组织,暴露两侧子宫动静脉上行支,并钳夹、切断、双重缝扎血管。(5)切除子宫体。在宫颈内口上方约0.5cm处楔形切除子宫体,消毒以1号薇乔线缝合宫颈断端,将圆韧带缝线固定在宫颈断端的两侧。(6)关闭残端。将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上缘缝合于宫颈断端后面的腹膜上,残端留在腹膜外,关闭腹腔,将宫颈复回原位。用细微乔将阴道断端粘膜连续缝合在宫颈上。
2 结果
30例阴式此全子宫切除术均获成功。无邻近脏器损伤,手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诊断相同。8例因肌瘤较大先行肌瘤剔除术后切除子宫,4例次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附件切除,均因卵巢囊肿剥离出血量多无法修补切除附件。13例合并有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无1例输血,1例因尿管刺激引发尿道炎。术后疼痛分轻、中、重三级,具体2组手术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的评价
(1)该术式保留子宫颈及骶、主韧带,保留了盆地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减轻了因子宫全切造成的盆腔神经的损伤,减少了手术步骤和组织创伤及损伤周围脏器的几率[1]。虽然有发生宫颈残端癌的可能,但其几率与一般人群发生宫颈癌相同,只要术前明确宫颈正常,术后定期随访,是可以减少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的[2]。(2)该术式对腹腔干扰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3)腹壁无瘢痕、美观。(4)对有阴道壁膨出的,同时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避免多处切口,易于护理和恢复[3]。
3.2 手术适应证分析
(1)骨盆狭窄是制约阴式手术的主要因素[4]。所以阴式子宫切除术要首先了解骨盆情况,阴道弹性及子宫活动度。(2)阴式子宫切除适应子宫体积<12孕周子宫,术前应了解子宫大小、肌瘤或病变的位置,了解子宫的活动度,盆腔是否有肿物及肿物部位、大小、活动度。
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需特殊设备,费用高。阴式子宫切除无腹部瘢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对患有良性子宫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的年轻女子,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术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靳卫国.阴道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体肌瘤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1):63.
[2] 郎景和.关于妇科手术“切除”与“保留”问题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6,5(4):31.
[3] 骆一凡.阴式子宫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2):723.
[4]Harmanli Oh,Khilnconi R,Dandolu V,et al.Narrow puic arch and increased risk of failure for vaginal hysteric tomy obstet[J].Gynecol,2004,104:697.
R713.42
A
1674-0742(2011)05(c)-0085-01
表1 2组手术相关比较
201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