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2011-01-23王秀莲
王秀莲
(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40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王秀莲
(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400)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MMC联合小梁切除术72例90眼和小粱切除术66例80眼的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基本匹配,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MMC组出院时成功率97.8%,术后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93.3%、90.5%、82.5%。对照组出院时成功率95.0%,术后3、6、12个月成功率分剐为71.8%、69.2%、67.6%。经过检验,2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
丝裂霉素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青光眼在世界各国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20%的盲人为青光眼所致。为研究丝裂霉素C在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笔者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年龄和性别基本匹配的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丝裂霉素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组,MMC组)36例45眼,男30例40眼,女42例50眼;年龄26~75岁(平均50.2岁);视力无光感~0.6;其中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56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6例34眼;人院时眼压32.8~76.6mmHg,平均(51.39±7.85)mmHg。对照组(小梁切除术组)66例80眼,男32例36眼,女34例44眼;年龄23~76岁(平均49.7岁);视力无光感~0.5;其中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50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例30眼,人院时眼压31.8~75.7mmHg,平均(52.73±9.57)mmHg。
1.2 手术方法
术前200g/L甘露醇250mL静点,尼目克司50mg,口服,尽可能降低眼压。用20g/L利多卡因与7.5g/L布比卡因按3∶2比例混合液常规球后阻滞麻醉,按常规制作结膜瓣及巩膜瓣,将0.3~0.5mg/mLMMC浸泡的明胶海绵置于结膜瓣和巩膜瓣下,平均置放时间为3min,取出棉片后迅速用100~150mL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巩膜瓣下1.5mm×2mm小梁组织,在相应部位做虹膜周边切除,冲洗虹膜色素,恢复瞳孔。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典必殊眼膏涂眼。对照组除未置MMC外,其余步骤同上。
1.3 术后随访
通常术后1周左右出院,术后l5~20d开始门诊复查,随访时间l2个月。
1.4 滤过泡分型
I型为微小囊状型,Ⅱ型为弥散扁平型,Ⅲ型为缺如型,Ⅳ型为包裹型。其中前两型为功能性滤过泡,后两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
1.5 手术疗效判定标准
手术完全成功:6mmHg≤眼压≤2lmmHg,不用抗青光眼药物;部分成功:6mmHg≤眼压≤21mmHg,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或无视功能眼,或眼压>21mmHg,但由高眼压引起的症状完全缓解;失败:需进一步抗青光眼手术,或长期低眼压(<6mmHg),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原有视功能丧失。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
MMC组72例8眼中,I型滤过泡26眼,占28.9%;Ⅱ型滤过泡64眼,占71.1%。术后全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66例80眼中,I型滤过泡16眼,占20.0%;Ⅱ型滤过泡58眼,占72.5%;m型滤过泡6眼,占7.5% 。
2.2 眼压
2组研究对象术后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2组基础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周~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3 成功率
2组术后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MMC组:出院时(平均术后1周)90例总成功率为97.8%,其中完全成功82.2%,部分成功15.6%;术后3个月随访90例的总成功率为93.3%,其中完全成功71.1%,部分成功22.2%;术后6个月随访84例的总成功率为90.5%,其中完全成功59.5%,部分成功31.0%;术后l2个月随访80例的总成功率为82.5%,其中完全成功57.5%,部分成功25.0%。对照组:出院时(平均术后1周)80例总成功率为95.0%,其中完全成功77.5%,部分成功17.5%;术后3个月随访78例的总成功率为71.8%,其中完全成功48.7%,部分成功23.1%;术后6个月随访78例的总成功率为69.2%,其中完全成功43.6%,部分成功25.6%;术后12个月随访74例的总成功率为67.6%,其中完全成功37.8%,部分成功29.8%。
表1 各组眼压变化(±s)
表1 各组眼压变化(±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
2.4 并发症
MMC组术后早期低眼压(<6mmHg)3眼,占6.7%,1周后恢复。对照组术后低眼压2眼,占5.0%,1周后恢复;出现包裹性滤过泡10眼,占12.5%,其中4眼IOP无变化,4眼抗青光眼药可维持IOP正常,另2眼需行滤过泡分离术。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于1968年由Cairrs首先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也是当代流行的一种青光眼引流术[1]。其最大的优点是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手术成功率因随访时间长短各有不同,如果巩膜瓣周围有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则可导致手术失败。
MMC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具有烷化作用,作用机制是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DNA复制;并能抑制RNA的合成,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减少滤过口的瘢痕形成[3]。有报道[2],丝裂霉素C作为一种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对合成前期和合成期细胞敏感,短期接触可产生长时、有效的抗纤维增殖作用。因此,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单独一次应用MMC,能够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达到抗纤维化、抗瘢痕的作用。本组资料表明,MMC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
但也有资料表明[4],MMC可增加某些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早期伤口渗漏、浅前房、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变性等。MMC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使用浓度及时间并不固定,浓度在0.01%~0.05%之间,时间2~5min,甚至更短。笔者在应用MMC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结膜的厚度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MMC的浓度及接触时间,术中尽量用大量平衡盐溶液100~150mL冲洗,因此未出现上述并发症。
[1]张炳文.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2~416.
[2]Maetani Y,Itoh K,Egawa H,et a1.Benign hepatic nodules in Budd-Chiari syndrome:radiologic pathologic correlat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central scar[J].AJR,2008,178(4):869~875.
[3]韩芳,梅妍.抗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泪膜的影响[J].中国医药,2008,3(9):517~572.
[4]Higginbothem E1.A~unctive USe of mitomycin in fihrntion surgery.Isit worth the risk[J].Arch Ophthal,1997,l15(8):1068~1069.
R77
A
1674-0742(2011)05(c)-0066-02
20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