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2011-01-20刘海运
刘海运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刘海运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积累;知识转化;能力培育
一、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尝试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F·德鲁克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并指出“未来的典型企业必须以知识为基础”。[1]克莱恩和罗森堡(Kline&Rosenberg)提出“知识平台”思想,从多个知识层面交叉发展的角度探讨技术能力发展的积累过程。[2]乔登和琼斯(Jordan&Jones)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引向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并相互比照的道路。[3]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Nonaka)等提出了SECI-Ba知识循环模型,特别强调了技术管理中隐形知识的重要性,得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总是循着知识创造与知识吸收的过程演进。[4]李和林(Lee&Lim)提出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通过现有知识的整理和新知识的发现,把握可能出现的新行业,促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5]张红兵认为,技术创新可以被看作是组织从相关的环境中吸收新知识而产生的“技术突破”,组织的创新效率取决于随时间展开的技术—市场协同识别。[6]
到20世纪80年代,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一起引入中国,得到了学者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之中。魏江和许庆瑞认为,需要企业把从外界获取先进的技术及信息与内部的知识结合,才能创造出新的技术与信息,实现技术创新与扩散,同时又使技术与知识得到储备与积累,从而提高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7]、[8]曹兴、孙锐等从企业知识状态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企业知识状态熵变规律、自组织和他组织、系统演变的机理与优化模型,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9]、[10]张子刚、周永红研究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能动机理,分析了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模式、速度、类型和开放性等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影响产生的机理和机制。[11]
二、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积累机制
自熊彼特教授提出创新是“创造性毁灭”以来,有些学者很早就或多或少地意识到技术创新的突破性作用。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建立在一整套不同的科学技术原理之上,它常常能开启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应用,是企业成功进入新市场的基础,虽然突破性技术创新经常会给现存企业带来巨大的难题,但却会迫使企业不断提出新问题,并不断利用新技术成果和商业策略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并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重新洗牌。
从技术创新的发展来看,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以前期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为基础的,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知识资源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和创新,成为企业目前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企业是否掌握了更新、更多的知识,是否发挥了更多知识的使用价值,是否具有创造、扩散、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性要素。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充分利用对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
从知识积累的内在机制来讲,知识积累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扩散、知识创新四个层面。知识获取是指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外部正式或非正式地获得企业需要的知识源,并把新知识与企业原有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获取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在企业知识整合过程中,企业所储存和维持的知识有时并不能在突破性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只有对其进行激活,使其脱离沉没状态,从而实现内在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知识扩散能够促使企业之间产生“脑力震荡”,不断对话,形成共识并实现知识共享。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的根本问题,则是使企业内部各层次、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实现知识共享的最优化,从而为技术创新创造条件。
知识创新就是知识的生产、应用和增值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谋求新的发明,获取新的知识,探索和掌握新的规律,实现知识的价值,为企业和社会谋求新的财富。许多学者认为,知识创新实际上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因为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范式转变的出现,没有相应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可能继续跌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追赶陷阱”中。[12]知识积累既是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输入,又是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输出,因而企业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存量始终处在不断进化和动态演变的过程中。静态意义上的知识积累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仅仅是一种储备价值,只有静态的知识积累动态化,形成高效、顺畅的知识流,其对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功能才会被彻底发挥出来。知识积累具有回报递增的特征,那些建立在知识优势上的企业可以取得领先地位,而那些没有对知识获取进行投资的企业可能会在竞争中落后。
图1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积累形成三阶段模型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动力,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相比,不会产生路径依赖性,同时具有不可模仿性、稀缺性等特点,需经过企业内部个体和组织长期学习积累技术知识,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学习、创造、应用、扩散和管理技术从而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我们所研究的是企业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认为,企业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能力由企业的知识状态所决定,培育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它是企业以已有智力资源或资产和企业能力为载体,通过企业积累创新过程,最大程度地激活企业自身资源潜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并最终获得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一种动态能力。突破性技术创新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激活—创新—沉淀”三个阶段的过程,最终实现质变(如图1所示)。激活的实质是技术创新的启动,是对原有知识状态和知识存量的激活;知识沉淀是将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积累和延续,实现质变,形成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整合、扩散转移的创新过程。
三、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
知识转化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于1995年在《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创造和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能力,仅仅依靠知识的吸收和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知识转化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全面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的性质从依赖数据、信息转向借助于知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种知识的动态转化和流动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源于企业的知识活动,是知识管理的产物,知识转化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管理的成败,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知识、资源等要素密集的创新过程,知识转化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知识管理的成熟阶段,知识转化甚至是增强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唯一关键性要素。[13]
企业是一个能力体系或能力的集合,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知识集合体的反映,其本质是企业复杂的知识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潜力和实力,凭借它能够推动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活动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在本质上是一种因果行为,知识要按照一定的机理和方式逐步转化成企业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必须要加强知识管理,如企业知识的获取、吸收、积累、扩散、改进等环节。知识管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机制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由于知识和能力的抽象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实现并不容易。构成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来自于企业的学习,即企业对知识进行选择、获取、消化吸收和改进创造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渠道:知识积累(包括知识消化和吸收)、知识获取(包括知识选择和获取)、知识创新(包括知识改进和创造)。本文认为,知识的积累能够产生企业知识的存量,知识的选择和获取能够产生企业知识的增量,知识创新能够产生企业知识的质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由企业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决定的,三者结合形成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量,能量的转化正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14]如图2所示。
本文认为,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实质上是技术知识的复合体,企业的技术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决定其知识积累、获取和创新的程度,并决定着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由于技术知识往往是适合于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产业的知识,倘若脱离特定的背景,技术知识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贬值。因此,企业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从外部知识环境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筛选和归类,扩充有效的知识存量;另一方面也要更新知识存量,产生新的技术知识,扩充企业的知识增量;同时要将企业冗余和不适宜的技术知识进行淘汰,对企业需要的知识进行升级换代,保证企业知识的质量。所以要真正使企业最终具备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就要将知识的积累(存量)、知识的创新(增量)和知识的质量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能量,而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正是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果。知识存量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初始条件,决定企业初始技术能力;知识增量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条件,决定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质量是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条件,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
图2 知识和能力的转化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技术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仅仅依靠渐进性技术创新已经不能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还可能导致“追赶陷阱”和“专利围攻”困境,企业只有进行突破性创新,才能快速进入前沿的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而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是通过知识管理来获取、发掘和共享、应用知识资源,知识管理通过不断地、及时地、全面地补充各种资源,从而使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库得以长期积累并不断更新,是进一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根本源泉。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使促成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培育。
企业在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能力体系或能力集合,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而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由企业的知识状态所决定的,当然,经过企业内部个体和组织长期学习、积累技术知识,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学习、创造、扩散和管理知识、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所以,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提升途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核心因素,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企业必须加强对现有知识存量的组合,整合长期积累的知识资源和知识结构,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利用上占据主导优势,才能利用突破性技术和产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知识也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创新来增值的资源,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地使企业知识增值,也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2.建立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组织结构。要更好地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必须要打破原有的传统的组织结构,探索适合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如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网络化组织等。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减缓、阻止现有企业内部文化、结构对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干预和妨碍,同时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加速知识创新的过程,企业可以更灵活地把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突破性创新的成功几率。资源理论和网络理论告诉我们,单个企业并不拥有各领域所需的技术创新能力,虚拟企业和网络化组织正好使企业自发地突破自身的组织界限,与外界相关联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战略联盟,实现技术共享和联盟,为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企业要抓住突破性创新的机会,必须作好未来新兴技术有关的基础研究,增强必要的吸收能力,并练就对新技术的灵敏嗅觉。由于企业缺乏对新信息价值的认识、吸收和将其应用于商业化目的的能力,所以对于知识的获取只能通过方法驱动来搜索所需知识,这种知识的搜寻方法只能解决渐进性技术创新,而无法使企业积累相关突破性技术知识,不利于提高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企业只有进行“创造型学习”才能摆脱单纯的方法驱动型知识搜寻,也才会探索积累原有技术领域之外的新知识,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构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共享。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实现可能并不仅仅依靠某一个企业,深层次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将维系合作伙伴的经济利益。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来盘活自身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同时,知识在企业网络中流动、转移、扩散、整合,可以使企业摄取更多更新的外部流动知识,尤其是可以吸收和运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新信息、新技术、新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激活企业的知识增量,使企业能够对所需知识进行搜寻并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知识,知识网络内的所有企业成员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通过实践、互动和创造来进行知识的互补、协同,同时对知识进行重构和整合,进而形成更高效能的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扩充企业的知识积累,有利于推动企业进一步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4.加强企业隐性知识资源开发利用能力。隐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资源,企业要通过隐性知识建立竞争优势,不仅要善于开发更要善于利用隐性知识资源,以提高隐性知识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增值的能力。
(1)识别、挖掘沉淀的隐性知识。因为隐性知识难以用言语表达,且更多时候隐藏在单个员工内隐深处,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的,其传递、转移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也很难用逻辑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来学习隐性知识,所以它经常被无意识地忽略,慢慢就形成了知识沉淀和知识遗忘。企业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识别、挖掘隐性知识,防止知识遗忘和知识沉淀。
(2)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够使知识更好地传播、转移、扩散,让更多的员工快速地更新知识并吸收新知识,同时会使员工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样,企业员工的知识分享会螺旋式上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样也会螺旋式上升。
[1]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41-50.
[2]Kline S.J.,RosenbergN..The Positive Sum Strategy: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Growth[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6:2-20.
[3]Jordan J.,Jones P. Assessing your Company's Knowledge Management Style [J].Journal of Long Range Planning,1999,30(3):392-398.
[4]Nonaka I.,Toyama R.,Konno N..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205-206.
[5]LeeK.,Lim C..Development of Novel Products through Intra Organizational,and Inter Organization Networks:The Case of Home Autom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12):307-322.
[6]张红兵,等.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07-112.
[7]魏江,朱海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功能论:集群创新过程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6,24(3):455-459.
[8]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46.
[9]曹兴,谭滔,李玲.企业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的微观机制分析[J].软科学,2008,22(3):124-127.
[10]孙锐,赵坤.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熵变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2):339-343.
[11]张子刚,周永红.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能动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89-92.
[12]张润东.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21-24.
[13]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35-40.
[14]夏恩君,孙圣兰.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8(3):27-31.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Enterprise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IU Hai-yun
(School of Business&Management,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Hunan410205,China)
"Innovation awkward"is the problem of affecting th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 the enterprise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void the predica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enterprise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petence is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ccumulate and knowledge transform、knowledge innovation,strengthen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crucial significant to enterprise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articl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nterprise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knowledge accumulate、knowledge transform mechanism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i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nowledge accumulate;knowledge transform competence cultivation
F270.7
A
1007-8266(2011)05-0068-05
刘海运(1978-),女,湖南省邵东县人,湖南商学院教师,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林英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