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I管道与中亚能源博弈
2011-01-18徐晓天王聪
徐晓天 王 聪
历经多年“坎坷”,四国终于签署协议,预计投资80亿美元修建全长1735公里的天然气管道;
对美国来讲,这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谓“一石多鸟”。
2010年12月11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总统和印度石油部长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签署了《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管道政府间协议》和《天然气销售购买协议》。这两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规划修建一条起自土库曼斯坦东部气田,经阿富汗坎大哈和巴基斯坦中部城市木尔坦最终到达印度西北城镇法兹卡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735公里,预计投资80亿美元,2013~2014年完工。建成后,每年可从土库曼斯坦输出33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阿大约获得50亿立方米,印巴各获得140亿立方米。由于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分别为T、A、P、I,因此该管道被简称为TAPI管道。
协议的签署具有能源和地缘方面的双重影响,它不仅正式拉开了四国能源合作的序幕,标志着中亚和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亚能源争夺博弈参与者更加多元,竞争更加激烈。
命运多舛的TAPI管道
TAPI管道框架协议的签署并非一帆风顺。早在1995年,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夫就力推建设一条通向南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希望将本国的天然气经阿出口至巴印两国。同年,土巴两国还启动了技术可行性论证,后因2001年阿富汗战争而搁浅。2002年,土、阿、巴三国领导人达成建设天然气管线框架协议。当时计划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到达巴基斯坦的马尔丹市,全长1460公里,年输气量为300亿立方米。同年7月,亚洲开发银行宣布出资15亿美元参与该项目。同年12月,三国领导人又签署了跨阿富汗天然气管线框架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承建该项目的跨国财团的组建方式和管道运营的法律机制,并成立了由三国石油部长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决定于2003年5月前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2003年,土库曼斯坦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长达25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按照该合同,土每年以50美元/立方米的价格向俄出口约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根据独联体统计委员会的数据,2003年土全年天然气产量仅为591亿立方米,直到2008年也未能达到700亿。这就意味着这份大合同几乎将土的天然气全部买断,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土阿巴管道陷入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
然而,随着土俄之间围绕天然气价格出现矛盾,南向的天然气管道方案又有了转机。2006年,由于不满俄罗斯长期低价购气,土政府提出与俄签署新的天然气供销合同。新合同的期限缩短为十年,价格提高至100美元/立方米,但因俄乌(克兰)两国联合抵制,新合同迟迟无法达成,这给土阿巴管道带来了一线生机。同年,印度宣布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跨阿富汗管线项目。2008年4月,四方在伊斯兰堡举行了天然气关系指导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同意印度正式加入该项目,四国签署了TAPI管线框架协议。印度的加入对于该管道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印度是一个油气资源严重匮乏而经济又保持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在天然气买家,同时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加入后对于管道的融资、规划与实施都具有推动作用。2009年4月,土俄之间的“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土俄天然气贸易一度中断,现在管道虽然修复,但供应量也仅为从前的1/3。土库曼斯坦近年来天然气产量不断提高,并且坚定地推动其能源出口通道多元化战略,而俄罗斯的需求量又明显下降,这就给了TAPI管线新的机会。在经过15年“马拉松”式论证后,TAPI天然气项目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各方为何锲而不舍
TAPI管道项目可谓几经沉浮。摆在它面前的是阿富汗的战乱、印巴之间脆弱的互信和大国间复杂的利益纠葛,但为何四国始终不肯放弃并坚定地实施这个项目呢?
第一,土库曼斯坦全力推行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常言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苏联解体后,由于受管道方向的限制,土天然气只能供应给俄罗斯,价格也是由俄制定,土天然气不得不以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打折”出售,这迫使土必须寻找俄之外的买家。1995年7月,尼亚佐夫总统访问伊朗,两国签署了修建土伊天然气管道协议。1998年9月,管道建成通气,年输气量约80亿立方米。这是土第一条不经过俄罗斯领土的天然气出口线路,但也是之后十年的惟一一条。长期的出口被垄断必然带来定价权的丧失,2006年土曾试图提高气价,但遭到俄乌(克兰)两国联合抵制。2009年,土俄因管道爆炸、价格纠纷等问题中止天然气贸易,这给土政府带来每月数亿美元的巨大损失,但也坚定了其摆脱俄控制出口市场的决心。2009年12月,中土天然气管道A线建成运行;2010年1月,土伊(朗)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完工。加上原先的管道,土今后每年可向伊朗出口约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土还积极参与通向欧洲的纳布科管道构想,欲借此开辟欧洲市場。
出口被垄断的终结使土尝到了甜头,土在天然气出口价格谈判中地位日益主动。开辟通往南亚方向的管道是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使土在未来天然气市场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第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刚性需求。印巴两国都是南亚大国,能源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2010年,世界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报告预测,到2015年印度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从目前的600亿立方米增加至1100亿立方米。目前,印度国内天然气产量约为480亿立方米,缺口由进口液化天然气弥补。液化天然气虽容易储存,但和管道运输相比,成本较高。与印度一样,巴基斯坦也面临着天然气短缺的问题。2008年,巴基斯坦《每日时报》援引巴官方会议一份文件时称,巴天然气缺口在2015年和2025年分别将达到280亿立方米和1000亿立方米。2009年12月,全巴基斯坦纺织工厂协议(APTMA)称,由于天然气供应短缺,一个月内巴纺织部门损失近10亿卢比(约合1164万美元)。2010年6月,巴基斯坦与伊朗签订了供气合同,伊朗同意向巴出口天然气,但美国警告巴基斯坦称,应该等到国际社会对伊朗调查完毕后,再进行实质性的管道建设和天然气合作。
第三,外部大国的鼎力支持。早在TAPI管道项目提出之前,伊朗和印度就曾提出过IPI(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设想。这条管道西起伊朗南部的帕斯天然气田,经巴基斯坦抵达印度,总长2600公里。该管道如果建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印巴两国的能源缺口问题。但是美国一直视IPI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加以阻挠。目前,该项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安抚印巴、打击伊朗,美国在抵制IPI的同时支持TAPI管道,积极推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美国曾表示, TAPI项目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它不仅能为阿富汗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还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提供必需的能源。这条管道的建设在美国看来可谓“一石多鸟”:既可打击伊朗的能源出口,又能为阿富汗带来能源和经济收入,为印巴解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分散俄罗斯和中国的气源。从战略层面上还可以落实其促进中亚、南亚合作的“大中亚计划”,增强在该地区能源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加与俄罗斯、中国在中亚博弈的筹码。因此可以认为,TAPI管道的“锲而不舍”是和美国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TAPI管道前途未卜
经过15年的漫长筹备与论证,TAPI管道项目仍未踏上阳关大道,其命运与中亚和南亚地区安全、政治走向紧紧相连,依旧是困难重重。
首先,阿富汗安全局势难以稳定。据北约统计,2010年阿富汗的武装袭击事件较2009年上升了70%,较2007年增加了两倍。2010年1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称,美将遵守先前做出的自2011年7月起从阿富汗撤军的承诺,并在2014年前将安全职责全部转移到阿安全部队。北约联军的撤离对阿富汗将造成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准确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卡尔扎伊政府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全境。TAPI管道在阿境内长达735公里,途径阿南部重镇坎大哈。坎大哈被视为塔利班的“大本营”,属于阿富汗“特别高风险”地区。阿富汗局势的动荡是TAPI管道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
其次,土能源出口四面开花,产能恐力不从心,土天然气产量难以支撑新管道的稳定运行。目前,土每年天然气产量约660亿立方米,国内用量约160亿,可供出口约500亿。2010年,土向俄出口约100亿立方米,但正常情况下应在300亿立方米;中土天然气管道到2012年通气量为400亿立方米;土每年还向伊朗提供200亿立方米。而TAPI管道出口量应达到330亿立方米。以上数据相加早已超过了土天然气年产量。未来,俄罗斯恐不会甘心每年100多亿的进口量,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后欧洲市场的需求会使俄罗斯的进口明显增长。土能源部门称,到2030年土有能力年产2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70%(约1610亿)用于出口。或许只有这个数字,才能支撑起其四面出击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土开出的支票能否兑现需拭目以待,而TAPI管道工程的命运也都押在这张支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