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煎药方法对芳香性中药汤剂甘松中挥发油组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011-01-18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83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甘松浸膏挥发油

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 712083)

不同煎药方法对芳香性中药汤剂甘松中挥发油组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赵海峰蔡林张蓉娟梁晓赵锦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 712083)

目的:建立甘松最优煎药方法。方法:采用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直接后下三种煎煮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三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以浸泡后下为 3~ 10min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通过 GC-MS分析,浸泡后下所得的甘松挥发油共分离出 26个峰,鉴定出 1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 93.56%。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chinensisBataL1或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jatamansi DC1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及西藏等地[1]。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2]。为促进这一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甘松挥发油进行了研究。药用挥发油成分复杂,多为几十种到上百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传统方法不宜分离。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分离效果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挥发油成分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挥发油中多种未知且无标准品对照的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甘松为临床常用理气药,其所含挥发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本章采用浸泡后下方法,通过 GC-MS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1材料与方法1.1 甘松(购自西安药材市场)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标准;乙酸乙酯(分析纯)、无水硫酸 (分析纯)、蒸馏水、磨口挥发油提取装置 (比重小于 1)、岛津 GCMS-QP2010型气相质谱联用仪等。

1.2 方法 1.2.1药材总挥发油测定:取甘松约5mm的短断适量,称定 100g供试药材,投入圆底烧瓶中,加入 800mL水浸泡 30min。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挥发油测定法(附录 XD)测定其挥发油含量[3],读取挥发油量为 0.65mL,即供试药材挥发油的含率为 0.65%。

1.2.2 总浸膏量测定:倒出烧瓶内药液过滤,滤液浓缩后,放入干燥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再烘干至恒重,称量干燥物重量为 6.54g。

1.2.3 汤液中挥发油的测定方法:称取 600g供试药材(临用时捣碎),分为三份,第一份加适量水浸泡30min后加热煎煮;第二份加适量水浸泡 30min后再加入沸水中煎煮;第三份不浸泡直接加入沸水中煎煮[4]。每份煎煮均采用用武火加热至微沸,再用文火维持,分别控制不同的煎煮时间,停止加热,过滤,滤液倾入圆底烧瓶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挥发油测定法(附录 XD)测定其挥发油含量[3],重复 3次,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其得率。

1.2.4 汤液中干浸膏的测定方法:将测定完挥发油的汤液进行浓缩,烘干至恒重,称重,取 3次平均值,并计算出供试品干浸膏的得出率(%)。

1.2.5 实验结果:第一组:浸泡 30min后直接煎煮;煎 煮 时 间 分 别 为 3min、 5min、 10min、 20min、30min,不同时间挥发油提取率为 16.92、13.85、15.38、12.30、10.77;浸膏煎出率为 5.05、 6.26、8.71、 10.70、 15.44。

第二组:浸泡 30min后沸水直接煎煮;煎煮时间分别为 3min、 5min、 10min、 20min、 30min,不同时间挥发油提取率为 20.00、16.92、16.92、 13.85、12.30;浸膏煎出率为 4.89、 5.81、7.95、10.09、 13.61。

第三组:不浸泡沸水直接煎煮。煎煮时间分别为3min、 5min、10min、20min、30min,不同时间挥发油提取率为 13.85、 12.30、 12.30、 10.77、 9.23;浸膏煎出率为 4.13、 4.59、6.88、8.87、11.93。 得到数据经过比较表明甘松汤液中挥发油含量以浸泡后下最高,不浸泡后下不论煎煮时间长短,甘松汤液中挥发油煎出率均低于浸泡煎煮和浸泡后下,这表明煎煮前对药材进行浸泡可提高汤液中挥发油含量。在之后的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主要以浸泡后下提取方法为主来研究。

2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分析2.1 色谱条件 HP-5MS 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m×0.25mm× 0.25μm);载气 He,流量 0.8ml/min;进样口温度:230℃;色谱 柱初 始温 度 100℃ (保持 1min),以 5℃ /min升温速率升至 160℃(保持 2min),以 8℃ /min升温速率升至 215℃,最后保持 10min;溶剂延迟 3.5min;进样量:1.0uL;分流比:10:1。

2.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EI源,能量 70eV;离子源温度 230℃;四极杆温度 150℃;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质量范围:(50~400)amu;电子倍增器电压 1548V。

2.3 图谱分析方法 通过 GC-MS自带的Nist05、Nist05s质谱数据库定性分析鉴定甘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的质谱图,由计算机质谱数据系统检索,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结合有关文献[5]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利用 Xcalibur谱图库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组分在甘松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2.4 挥发油的提取 称取 100g供试药材加适量水浸泡 30min后再加入沸水中煎煮 3min,然后按 1.2.3中方法提取。挥发油以乙酸乙酯溶解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供 GC-MS分析。

3结果与分析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对 HD法提取的甘松挥发油进行 GC-MS分析,得其总离子流图(TIC)见图 1,结合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有关参考文献[5,6],鉴定的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见附表。

图1 浸泡后下法提取的甘松挥发油总离子流图

附表 浸泡后下法提取的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 GC-MS分析结果

其他方法提取总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主要峰谱基本相同,但有一定差异。

4讨论4.1通过 GC-MS分析,浸泡后下所得的甘松挥发油共分离出 26个峰,鉴定出 1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 93.56%。

4.2 本实验建立了 GC-MS分析甘松的挥发性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工艺简单和高实用等优点,本实验证明利用 GC-MS分析益智仁的挥发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3 通过比较益智仁不论采用那种方法煎煮,5分钟汤液中挥发油含量较高,以浸泡后下法最高。浸膏不论采用那种方法 煎煮,随着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增高。

4.4 随着煎煮方法好煎煮时间的不同提取得到的挥发油组分有差别,但是不大,这提示,煎煮方法好煎煮时间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组分有一定的影响。

[1] 王 万,原红果,陈 博,等.中药挥发油研究现状探讨 [J].时珍国医国药,2006,l7(5):848-850.

[2] 姚新生,赵守训,潘德济,等.天然药物化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20,302-31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附录 57-58.

[4] 候淑珍,赵 锦,赵 铭,等.广藿香制汤方法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11):1428.

[5] 丛浦珠,苏克曼.分析化学手册 [M].第九分册-质谱分析.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01-947.

[6] 邓维先,杨再波.超临界 CO2萃取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2):27-29.

甘松 /分析 @挥发性成分

R28

A

1000-7369(2011)01-0088-05

(收稿 2010-08-16;修回 2010-09-18)

猜你喜欢

甘松浸膏挥发油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总量统计矩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成分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比较研究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理气止痛的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