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2011-01-18李铁成
李铁成 刘 力
一、引言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将广州的发展目标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1]。全面提升广州的高端要素集聚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文化引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主要途径是从整体上实现产业高端化和空间高端化,即通过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层次分明、集聚效应强大的城市功能区,使广州拥有对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更大的支配力、控制力和配置力,进而提升广州的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增强集聚辐射和资源配置能力。
无论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还是建设城市功能区,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会展业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现代会展理论和实践表明,会展业能够发挥经济增长“加速器”、城市发展“助推器”和劳动就业“吸纳器”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性发展水平和集聚辐射能力的重要标尺。广州会展产业拥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其作用范围覆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影响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诸多领域,并开始渗透到许多新兴服务领域。本文以《规划纲要》为视角,以广州会展产业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线,总结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广州会展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广州会展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力图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宏观地把握广州会展产业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走向,为广州会展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广州会展产业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会展业的发展
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2]。为了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广州确定了“十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因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十大体系建设”之首。根据《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印发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建设工商业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穗经贸〔2010〕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我们整理出了广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及重要工程情况(见表1),作为引领会展业未来发展问题的风向标。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是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涉及的重大战略工程仅次于区域创意之都,达8项,所以,会展产业在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表1 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及重要工程
(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与会展业的发展
广州市委九届九次会议明确提出把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广州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州市不久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 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穗府[2010]37号)》(以下简称《意见》),将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上升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重大战略举措的高度,确定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以打造国际购物天堂、国际采购中心、现代产业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和国际美食之都为主线”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到2015年“打造一批体现国家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广州价格指数,推动广州成为国际和国内贸易的重要交易地、国际品牌和国际品牌旗舰店的主要集聚地,形成亚太地区商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主要汇集地,初步建成国际重要商流、产业物流枢纽、亚太地区重要电子商务中心、美食之都和商务会展中心之一”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目标。在商贸流通业布局方面,《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三大会展功能聚集区:以建设国家级会展聚集区为目标,把琶洲地区打造成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以流花展贸中心为核心,重点发展中小型专业展、消费展和巡回展,打造流花专业会展区;围绕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白云新城,重点发展会议、论坛、文化与学术交流等会议型会展,打造白云新城国际会议活动聚集区。
可见,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展产业已被纳入到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整体战略体系之中,成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会展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目标要求下的必然要求。广州会展业能否很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会展产业已经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同时也面临一些结构性制约。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与近年来广州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相一致[3],会展产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展览总面积逐年增加,企业实力有效提升。2005~2008年,广州会展产业经营收入和展览总面积保持较快增长,平均增速为25%和14%(见图1和图2)。至2008年,会展业从业人员为5380人,会展业资产总计达130.93亿元,平均每个会展企业的经营收入为2347万元[4]。2009年,全市办展总面积达627万平方米,参展参观参会人次达754万,单项展览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 34个,全市连续举办10年以上的展会26个,会展收入为70.8344亿元[5]。
图1 广州会展活动经营收入
图2 累计展览面积
从会展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广州会展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会展产业发达国家,会展产业占GDP的比值一般为0.85%~1%[6]。目前,北京已接近会展产业发达国家水平,会展产业占GDP的比值达到了0.85%~0.90%。2005~2009年,广州会展产业经营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28.55%,高出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长约12~13个百分点,会展产业经营收入占GDP的比值平均为0.58%(见表2),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网(http://www.ssfcn.com)、广州会展网(http://www.gzceia.com)、 广州经贸信息网(http://www.gzii.gov.cn)和广州统计局网站(http://www.gzstats.gov.cn/tjsj/zy.htm)相关资料整理。
(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广交会影响巨大
2005~2008年,广州接待参展参观者和参加会议者数量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4%和29%(见图3),拉动旅游消费平均以54%的速度增长,其中展览拉动和会议拉动旅游消费的平均增长率分别64%和13%(见图4)。2009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达15174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达610亿元,比增18.3%,两项总量指标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5]。
图3 接待参展、参观和参会者情况
图4 拉动旅游消费情况
根据2009年发布的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的“广交会区域经济拉动效益研究项目”研究报告显示,一年一届广交会给广州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5.2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107.97亿元,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合计为163.22亿元。由此推算,一年两届广交会的直接与间接效益合计326.44亿元,约占广州市全年GDP的4%,广交会对广州经济的拉动系数约为1:13.6。广交会每年为广州带来4亿元的税收收入;直接带动全职或兼职就业人数为11万人,间接带动194万人就业。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广交会创办以来,不仅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的平台,同时,对广东、广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7]。
(三)传统优势产业类展会占主导地位,与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按展会数量统计,2008年广州十大展会类型依次是:家电/家具/日用品、机械/工业/加工、综合/贸易/进出口、服饰/皮革/纺织、食品/饮料/酒、房产/建筑/装潢、汽车/交通工具、影视/娱乐/体育、玩具/礼品/工艺品和化工/能源/环保[6],半数以上集中在广州传统优势产业领域。
从较大型展会分布情况看,广州展会类型结构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要求及未来投资取向有较大落差。广州市计划从2010年到2012年,即将建设工业基地、工业项目、商业集聚区、商业项目和工商业服务平台等181项,投资总额约5800多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项目和投资额集中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上,用于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建设的比例无论是数量,还是投资额,均不超过5%。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8年广州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见表3)。无论从展会数量,还是从展会面积上看,在34个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中,传统优势产业类展会都占75%以上的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上可以看出,目前的展会构成,与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及未来投资取向不相适应。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展会,调整和优化展会类型结构,使之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相适应,是广州会展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表3 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目标与现有展会匹配情况
图5 2万平方米以上展览变化情况
四、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三大会展城市之一,广州会展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际化程度方面的不足,也需要下大气力加以弥补。
(一)规模化运营趋势
随着场馆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州举办的展览总面积和场均展览面积不断提高。2005~2008年,全市展览总面积从274.12万平方米增加到405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展览累计面积从185.28万平方米增加到302.7万平方米,占比从68%,增加到75%,年均增长率为18%(见图5)。单个展览平均展出面积由2006年的0.98万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1.8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38%(见图6)。至2009年,2万平方米以上展览数量稳定在34个,占全市展览的数量9%;累计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占据全市总展览面积的80%[5]。
图6 全市场均展览面积
(二)集聚化发展趋势
随着琶洲商务会展区的成熟,广州的展会向重点场馆、重点区域和大中型展览集聚的趋势非常明显。六大场馆占据广州场馆资源70%左右的(见图7),集中了绝大部分大展和重要展览,场均展览面积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见图8),场均展览面积由2006年的2.22万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2.9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6%。2009年,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锦汉展览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重点场馆接待的展览面积占全市展览总面积超过90%,其中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共举办各类展会99场次,展览面积近500万平方米,占全市展览总面积的80%,成为华南地区会展商务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之一[5]。
图7 六大展馆占比变化
图8 六大展馆场均展览面积
(三)国际化扩展趋势
随着会展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品牌展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广州会展的国际化程度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如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照明展、中国国际橡胶工业展、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等品牌展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广州国际照明展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业内展会[5]。2005~2008年,国际性展览数量、境外参展商数量和境外参展面积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39%、42%和40% ,显示了广州会展业国际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见图9、图10和图11)。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广州国际会议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之势,年均减少速度为11%,境外参会人次和境外参展面积占全市总展览面积的比例环比也呈下降趋势(图12、图13和图14),这一情况应引起相关单位的足够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内外会展先进城市相比,广州会展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如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网(http://www.ssfcn.com)、广州会展网(http://www.gzceia.com)和广州经贸信息网(http://www.gzii.gov.cn)相关资料的整理结果分析,2005~2008年广州国际性展览和国际会议场次平均占展览和会议总数的7%的1%,而2007年北京国际性展览和国际会议场次分别占展览和会议总数的48%和8%。2005~2008年广州平均境外参展商家数、参展面积和参会人数分别占参展商总家数、参展总面积和参会总人数的7%、8%和5%,与国际展览局规定的“20%以上参展企业来自国外,20%以上的观众来自国外,20%以上的宣传费用使用在国外”的国际展览会标准相比[8],差距较大。如在欧洲的贸易展览会上,平均约有30%~40%的观众和参展商来自境外,其中,德国举办的贸易展览约有一半的参展商来自国外[9]。这些情况说明,广州会展国际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图9 国际性展览场次
图10 境外参展商家数
图11 境外参展面积
图12 国际会议场次
图13 境外参会数量(人次)
图14 境外参展面积占比变化情况
五、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对策
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局,从战略层面上进行宏观思考和应对。
(一)树立MICEE大会展理念,将奖励旅游和节庆活动纳入会展经济进行规划和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会展的内涵和外延逐渐由ME或CE(会议+展览)、MICE(公司会议+奖励旅游+社团会议+展览)向MICEE(公司会议+奖励旅游+社团会议+展览+节庆)扩展。MICEE的概念目前已得到国际公认,并成为国际统计标准口径和专业会展行业协会划分标准。目前,广州尚未将奖励旅游和节庆活动纳入会展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我们认为,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旅游、文化和商贸流通的融合,是发挥会展产业龙头带动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必然趋势。树立MICEE大会展理念,将奖励旅游和节庆活动纳入会展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将会进一步理顺会展产业的管理体制,更好地挖掘广州的会展资源,加强相关产业的融合与渗透,更加有序地推进会展产业的发展。建议广州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工作组,研究将奖励旅游和节庆活动纳入会展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问题,更好地在宏观层面上推进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二)加快完善会展集聚区的功能配套和会展产业服务体系,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的吸引力
会展产业经济带动作用的发挥,建立在产业关联基础之上。因此,会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城市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广州应以三大会展功能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嵌入或环绕展馆周边的商务办公、酒店宾馆、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增强会展集聚区的商业氛围,提高参展、参观和参会人员商务活动和生活的便利性。加强金融、物流、旅游、购物、餐饮等产业的配套功能,增强人们对购物天堂和美食之都的美好感受和向往程度。完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检测认证服务功能,形成与国际营商规则接轨的高水平、专业化商务服务体系。在完善场馆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以国际先进场馆为目标,扩展场馆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场馆为主办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建立广州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管理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广州会展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三)在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过程中,注重会展文化氛围的塑造和提升
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提升城市文化引领功能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广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厚基础。以MICEE为范畴的大会展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对象的展会和节庆活动是会展产业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会展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广州实施增强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中,会展产业要特别注重营造会展文化氛围,为会展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和保持长久活力的土壤。如加强通过公共资源宣传品牌展会的力度;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启动广州会展的全球推广工程等。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会展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作为文化产业的共性之一,人才是会展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广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广州会展产业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会展人才,优化会展人才队伍。如强化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人才奖励与保障制度,积极引进项目策划、营销和运营等会展领域核心领域人才和专项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型、策划型的领军人才,实施企业领军人物培训工程;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育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会展“产、学、研”科研教育基地,奠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基础;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证和培训,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工作等。建议管理部门联合相关教育机构,对广州会展专业教育和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吸收上海、北京等地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广州会展人才培养工作。
(五)全面推进 “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战略,促进会展产业加快发展
在进一步发挥广交会龙头带动作用和扩大现有品牌展会影响力的基础上,应加强培育与现代服务业、新兴战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联的新兴专业会展,向发展国家级和世界级专业展的目标迈进;明确角色定位,发挥政府在整合资源、培育主体、提升品牌、改善环境、规范市场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快展馆经营市场化和展会运行市场化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国际大展、品牌展会以及国际性会议和论坛落户广州,促进与相关国家、城市及国际会展组织在国际会展业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联合、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整合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展会,提升传统品牌展会,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展会;加大信息化改造投入,建立网络招商招展平台,推动服务功能智能化发展,提高会展产业信息化水平。
(六)利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优势和穗港澳服务业合作的契机,打造穗港澳黄金会展带
在广佛同城化的背景下,依托第三方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现代展贸市场、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各类资源在广佛肇经济圈优化配置是大势所趋。广州会展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整合广佛肇会展资源的基础上,拓展优势会展项目,发挥区域引领功能。在建立穗港澳服务业合作框架,联合构建穗港澳贸易投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大通关信息平台、世界级会展基地和金融创新区的过程中,应加强穗港澳会展业的合作,主动对接并参与港澳举办的国际性会展,吸引港澳会展企业来穗办展或合作办展,联合开展会展业国际推广活动,形成穗港澳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补充的会展市场结构,共同打造穗港澳黄金会展带,实现广州会展国际化水平上的新突破。
注释:
①《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中确定的“十大体系建设”是: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高水平高品质的社会发展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实施保障体系。
[1]朱小丹.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J].城市观察,2009(2):5-13.
[2]李江帆.国家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J].城市观察,2010(2):133-145.
[3]饶小琦,钟韵.广州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6):53-60.
[4]广州经贸信息网.广州市会展业概况[EB/OL]. 2010-03-10. http://www.gzii.gov.cn/cms/docInfo!view.action?id=10 0919101511611&channelId=806.
[5]广州经贸信息网.印发全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的通知(穗经贸〔2010〕7号)[EB/OL]. 2010-06-02. http://www.gzii.gov.cn/cms/docInfo!view.action?id=100906090467260&channelId=749.
[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等.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09[M]. 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7]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官方网站.第106届广交会召开开幕新闻发布会[EB/OL]. 2009-10-14. http://www.cantonfair.org.cn/cn/info/detail.aspx?oid=8844.
[8] 施昌奎.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2.
[9] “会展策划与实务”岗位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编委会编.会展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