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在北冰洋放置的浮标完成使命

2011-01-18

海洋世界 2011年9期
关键词:北极点浮冰北冰洋

我国在北冰洋放置的浮标完成使命

去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在北冰洋上进行了冰浮标布放作业。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些留在北极漂浮冰面的冰浮标怎么样了呢?近日,从该项目现场执行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雷瑞波博士处了解到,第四次北极考察共布放冰上浮标6个,其中运行时间最长的浮标共工作了343天,随浮冰漂移的距离达2500多千米。

据雷瑞波介绍,利用这些冰上自动观测浮标主要进行所在海域经纬度、气温、气压、冰厚和冰温等有关数据观测。浮标的平均采样时间间隔为10分钟,观测到的数据通过卫星传到国内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近一年来,浮标共向国内发回浮冰经纬度、气温、冰厚和冰温等各种有效数据约5000组。

据悉,该次考察所用的浮标都是布放在北极的浮冰上面的,浮标随着浮冰在不断漂移。由于电池寿命、浮冰消融或破碎等原因,目前所有浮标都已经完成了其观测使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料。

据了解,本次北极考察所放的浮标,其中运行时间最长的是2010年8月15日在北纬86.0°、西经178.5°考察队的长期冰站上布放的。该浮标从距离北极点约440多千米的西经178.5°附近随浮冰漂移,穿过北极点附近,向格陵兰岛东侧的方向漂去。该浮标共工作了343天,最后于2011年7月24日,在北纬72.5°、西经20.7°结束了“寿命”。据粗略计算,浮标随浮冰漂移的距离达2500多千米。

这些浮标传回的数据主要用于研究浮冰在大气和海洋强迫下的物质平衡过程、冰内热传导的季节变化、冰底能量平衡过程和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海冰运动对表面风应力的响应差异等。通过对比第三、第四次北极考察的观测数据,可望发掘出更多的北冰洋海冰快速减少的证据,弄清驱动北冰洋海冰快速减少的物理机制。

猜你喜欢

北极点浮冰北冰洋
Pollution reaches new height 污染到达新高度
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浮冰”
一条鱼的心事
越来越暖是咋回事儿?
毕淑敏推出新作《破冰北极点》
徒步到极点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是不是站错了位置
独角鲸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