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构建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1-01-16王惠莉
张 雪,王惠莉
体教结合构建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 雪1,王惠莉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运用体教融合的教育思想初次规划我国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培养体系,同时也为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体教融合;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培养体系
1 研究目的
中国健美操队在2006年6月南京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以辉煌战绩震惊世界舞台,为中国健美操界带来了为之振奋、为之鼓舞的大好发展形势。无独有偶的是,获奖的运动员均为来自各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这无疑证明了通过体教结合按照竞技和教育规律共同培育知识型优秀竞技运动员才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健美操队制胜因素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运用体教结合的教育思想初次规划我国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促使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能够成为我国健美操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也为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1)以武汉体育学院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个案进行重点研究。(2)对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大附中、南京130体育艺术学校、中国儿童中心、深圳高级中学、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山东基地等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广泛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1)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1999-2006年我国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的论文20篇,高校健美操队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论文10篇,较全面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现状。(2)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体育学术网、中国健美操网、中国学生健身网获得最新健美操专业资讯。
2.2.2 调查法
(1)个别访谈2006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竞技健美操新周期等级规定动作培训班,与全国各地的健美操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就健美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交流。(2)现场调查2006年观摩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与全国各地的健美操教练员、运动员就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交流。(3)座谈会2006年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中,参加裁判员、教练员关于竞技健美操发展等问题的座谈会。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解析
3.1.1 体教结合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普遍观点是,通过整合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提高效能,形成合力,共同培育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就需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竞技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虞重干对“体教结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即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2]。
3.1.2 对培养模式概念的理解
模式(Model)是指某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即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方式,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深层次教育思想和主导办学方向,也决定了一个学校工作的总体框架[3]。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体教结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操作方式,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具有健美操专业特色的能力培养途径,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3.2 体教结合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国家竞技的改革要走竞教结合之路,即青少年业余训练要回归教育,优秀运动员要逐步向院校化过渡。要到2010年前,初步形成体教结合共同培育高水平后备人才体系;建设若干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的训练基地[4]。这说明国家已经在政策取向上肯定了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现阶段,体教结合并不可以立刻取代我国传统的专业运动员训练体制,而要求所培养出的人才既是高水平运动员又是高素质大学生,还有具有一定的困难。但体教结合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应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6年6月 在南京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在5个单项中获得两金两银一铜,全面创造了中国健美操队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中国在团体排位上获得第二名的佳绩,第一名是老牌劲旅罗马尼亚队,由此更表明了中国健美操队的整体实力已经和欧洲诸强非常接近。中国竞技健美操的卓越表现在国际体育舞台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在国内健美操界也焕发起勃勃生机。
3.3 体教结合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与途径
在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了使其在本科四年内得到系统的锻炼,达到最佳培养效果,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遵循以下总体原则:宏观规划与微观实施相结合原则;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利于培养目标实现的原则;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在教学、训练和比赛等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掌握以下细则与途径:
1)动态性原则。在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来处理学训矛盾。根据比赛周期安排训练计划,在保证训练、比赛时间的同时,完成文化课的学习。现在大学文化课程的学习都采取学分制,这些学生即使耽误了本学期的部分功课,可以在下学期重修,直到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取得学分。
2)多样化原则。加大实践环节的锻炼与培养,赋予学生多种角色(教师、教练员、竞赛组织者、裁判、健身指导员等),从多方面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胜任不同的工作任务。在日常高校校园活动中,这些学生可以担任普通学生文体活动的健美操教练、学校健美操比赛的组织者、裁判员等,在活跃学校文体活动、推动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中起到骨干作用。
3)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个体心理特点与能力专长,选择适当的方式,得到最优发展。教师、教练员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特长,鼓励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方向,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定位(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教师等)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观点。
3.4 体教结合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4.1 在实践中形成的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特色中小学。以深圳高级中学、江西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市级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为代表。2)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俱乐部。以中国儿童中心、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代表。中国儿童中心隶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一个国家级的综合性儿童少年校外教育和儿童发展应用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3)体育运动学校。以南京130体育艺术学校为代表。南京130体育艺术学校是由南京新恒鼎科技有限公司创办成立,并经教委正式批准挂牌的一所专门从事培养青少年体育艺术人才,尤其是健美操运动员的专业学校。学校内设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年龄段普通班、精英班,与南京市中华中学等重点中、小学签定了输送协议,旨在为高等院校输入人格完善并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基本功扎实的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4)国家体育总局健美操训练基地。以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为代表。5)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A:依托小学。以深圳市福南小学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为代表。B:依托中学。以河北张家口东方中学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为代表。该校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和青少年健美操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和输送健美操后备人才。C:依托大学。以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为代表。D:独立基地。以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山东基地为代表。该基地是从事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培训的专业机构,作为全国七家青少年培训中心之一是唯一不挂靠任何院校的基地。山东基地的毕业学员既可以作为艺术类学生参加高考,又可以通过体育生单招或特招进入大学。
3.4.2 体教结合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现以武汉体育学院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个案研究,阐述以“体教结合”的思想构建的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部一条龙模式能够很好的保证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外部互渗模式可以促进不同院校生源的互相交叉渗透,促使不同健美操风格、技术的传播与借鉴,形成技术上的更新与互补。
(1)内部一条龙模式(见图1)。武汉体育学院具有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研究生部等教学与训练机构,在探索高等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和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亦读亦训、科学训练、严格管理”的办学思想,“采取精英模式、组织精干队伍、实施金牌战略”,坚持以教育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形成了具有初中、高中、中专、预科、本科和研究生“一条龙”的高等体育院校特色的高水平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健美操运动的特点,运动员初期的基本功训练必须具备坚实的体操功底,武体高水平健美操队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材优势。在2006年5月第二届世界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上来自武汉体院的王雨寒、肖晰艺、彭芃获得国际年龄1组女子三人操冠军,她们就是从小在竞技体校进行体操训练,通过选拔后从事健美操运动的。
图2 武汉体院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外部互渗模式)
(2)外部互渗模式(见图2)。综观全国特别是湖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山东等高校竞技健美操及高校健美操队的发展现状[5-10],不得不承认高校的教育优势、科研力量、生源保障、经费支持确保了国家健美操集训队在世界竞技健美操赛场上取得的突飞猛进的优异成绩。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健美操协会对健美操项目的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力扶持,建立了以各青少年健美操培训基地、运动学校、特色中小学、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梯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健美操冠军赛等赛事锻炼、培养、发现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汇聚全国优势力量组建国家健美操集训队参与国际比赛。根据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竞赛规程,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按照国际年龄二组(15岁-17岁)、国际年龄一组(12岁-14岁)、国家预备组(10岁-11岁)、少年预备组(6岁-9岁)进行分段比赛,促进了全国健美操人才梯队的建设。由于武体具有完备的内部一条龙模式,可以通过对各个年龄段的招生,吸引来自不同学校或机构培训的健美操青少年运动员;同时也可以向相应的学校、培训机构输出人才,形成双向流动,推动我国优秀健美操人才的良性互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国健美操队大学生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上取得的辉煌战绩主要来自于体教结合的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育人模式,依靠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有效措施;高学历高素质、技术素养精深的教练员;品德、文化、技术具备的大学生运动员;高校的教育投入、经费支持;赛前集训选拔,赛后交流经验的管理形式。2)体教结合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部一条龙模式能够很好的保证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外部互渗模式可以促进不同院校生源的互相交叉渗透,促使不同健美操风格的传播与借鉴,形成技术上的更新与互补,进一步提高我国优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
4.2 建议
1)提高高校对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学校领导要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组织学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门机构负责运动队在校内外工作的通畅,给予平等的待遇、灵活的政策。2)科学、合理的撒点布网,形成覆盖全国的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运用体教结合的教育思想规划我国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建设与发展,寻求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促使高校高水平健美操后备人才能够成为我国健美操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
[1]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19 -22.
[2]虞重干.“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79 -84.
[3]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93 -94,140.
[4]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05,29(2):1 -5.
[5]于长菊.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98 -99.
[6]陈世高.湖北省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87.
[7]金 曼.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115 -116.
[8]李遵华.福建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117 -118,123.
[9]陈丽霞.从近期比赛看陕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1):99 -101.
[10]陈丰才,李丰祥.山东省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1):10-11.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System of College Top Level Aerobics Teams
ZHANG Xue1,WANG Huili2
(Shuiguohu Senior Middle School,Wuhan Hubei,430000;2.Research and Teaching office of Rhythmic Gym,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
Documen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ere employed fo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 of cultivating system for college top level aerobics team.First it is pointed to design the overall cultivating system for college top level aerobics team with the theory background of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and meanwhile,to assist colleges in educating aerobics athlet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colleges;top level aerobics team;cultivating system
G831.3
A
1003-983X(2011)04-0472-03
2011-06-06
张 雪(1982-),女,辽宁沈阳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1.水果湖高级中学,湖北 武汉430072;2.武汉体育学院艺健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