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精品课程改革与实施
2011-01-16李光兰
李光兰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400)
一、课程的地位、培养目标
1.课程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天津的市场调研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分析,有数百个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上千家售后服务及维修部门对电子仪器仪表及通信产品、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生产、组装、调试和售后技术服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通过与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天津科春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友新意科技有限公司、万达家电维修部等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探讨,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我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建设进行了重新分析解构和重构,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包括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和PCB设计与制作,其中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这门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前序课程是电工电子电路技术与实践,后续课程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本课程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岗位工序、技能点、知识点最多,技术难度大、应用面宽,能够较全面的培养学生具备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核心课程。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训练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具备胜任以下五个岗位群工作职业能力:
我们与企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科春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万达维修部、友新意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一个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完整性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我们通过与企业共同研究分析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
1.教学内容选取
我们基于下面的五条原则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1)以典型性的、普适性的、系统性的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确定职业能力。(2)企业能力和知识能够满足企业员工从事岗位群工作的要求(3)选择的课程知识和内容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转化为职业能力(4)留有一定的知识拓展窗口,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5)满足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考核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要求。
2.教学内容序化原则
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为原则,基于企业批量生产的6种电子产品构建学习情境,它们是直流稳压电源组装与调试、直流充电电源组装与调试、数字万用表组装与调试、调幅收音机组装与调试、调频收音机组装与调试、小型黑白电视机组装与调试(选修内容)等,产品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由浅至深,职业能力由简单到复杂。
以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按照6步生产过程构建学习工作的每个工序。以专业能力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知识广度由窄到宽,职业能力由单一到综合。
我国农业水价整体偏低,现行水价政策在定价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水费标准不符合经济规律,其根据供水成本进行收费,成本中排除农业投劳折资导致的固定资产折旧,使得水费标准低于供水成本,弱化了水资源的价值。水价偏低致使人们节水意识低下,无法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课程内容模块及对应的参考时间(学时)
3.本课程教材编写
组织成立了本学习领域课程的教材改编组。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内容构建要求,结合行业企业新技术、企业专家的建议(以往教学经验)和以往授课反馈的信息,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编写了约30余万字的《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高职高专立体化教材,该教材已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除了纸质教材外,还配有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录像、照片、网络课程授课等立体化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能及时消化、吸收、解读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此外,我们通过设立课程网站师生互动能为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合作讨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训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辅导和督导相结合。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实际操作、工艺流程、生产质量管理等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和认真做事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06级应用电子技术班王运兵、07级应用电子技术1班的刘佳同学评价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步骤都由具体企业岗位任务为核心构成。将完成该任务需要的专业能力知识、社会能力知识和方法能力知识进行融合,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根据不同的任务内容、岗位要求和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自我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成品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和实践内容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时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复合运用。整个课程教学中设计了36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都要进行评价,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主要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电子产品项目完成情况、信息应用、沟通交流、讲演答辩、学习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检测、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电路分析与操作、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几个方面。按照普适的六步法结合学习载体重构每一个学习情境。在六步法中,每一步骤都围绕该学习情境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讲解、学习必备的知识。
第一步是任务信息,了解完成任务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重点学习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信息收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第一步的训练,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二步是计划安排,根据任务内容要求做出完成该任务的工作计划。主要学习计划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此步骤中学生可集思广益、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制定出多个工作计划,通过第二步的训练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三步是分析决策,通过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数多个计划中,选出最合理,最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决定出实施安排。重点学习选择、决策与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第三步的训练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四步是实施,按照电子产品的组装工艺要求进行实施。主要学习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通过第四步的训练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五步是检查验证,在学生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以后,进行学生小组内自查和组间互查阶段。主要学习沟通和方法、工作分析、质量分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第五步的训练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六步是评价改进,对学生实施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主要学习讲演、分析与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第六步的训练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在每个步骤中都有要学习和训练。通过6个学习情境(第六个学习情境是选修内容),36项任务将本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转化为职业能力。
在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阶段,通过小组讨论、产品演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讲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协调能力。比如:发现数字万用表液晶显示屏不回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时,让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从液晶显示屏质量问题分析,有的学生则考虑测量机构的电路问题,以此为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我们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视频录像、照片和动画合为一体,录像是根据生产设备、生产现场录制。密切结合视频、生产现场进行授课,便于学生学习,为实际操作、实践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在企业实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真实的工作内容与虚拟工作内容相结合,先虚拟后真实。如在学习SM T表面安装技术时,老师先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讲授,然后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掌握职业技能。学生在完成产品组装与调试的实际工作任务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使学生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4.考核手段
分三个阶段考核。第一阶段:按照下列方法进行考核:学生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考核以学生的日常言行为依据进行考核,考分为D;(1)对学生平时完成任务及训练过程的评价成绩,考分为P;(2)期末综合能力考试分数为L(实践训练占60%,理论部分占40%);学生的综合成绩为Z,则Z=D*(0.4P+0.6L)/100。其中D、P、L的满分为100分。
第二阶段:参加劳动部举办的无线电调试工中级工职业技能考试。
第三阶段:参加劳动部举办的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职业技能考试。
四、教学效果
1.学生评价:
2005、2006、2007级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意见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技术、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从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方面学到更多的校园学不到的东西,使我们学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使职业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2.社会认可:
(1)本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均通过了劳动部举办的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2)经过本课培训的学生不仅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顺利通过,而且还有30名学生参加工业与信息化部举办的全国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技术人才高级考试,并且以优异成绩100%通过,受到评委们的好评。(3)在2009年5月份电子技术07-1班有十名学生参加工业与信息化部主办的“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在天津赛区电子组装与调试项目中分别获得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6人优秀奖的好成绩,其中刘佳、焦向琨、陶志三位同学在2009年11月份去上海参加全国决赛中刘佳又获得全国三等奖、焦向琨、陶志获全国优秀奖的好成绩。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