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的装载方案研究
2011-01-16杨广全张长青
石 磊,杨广全,张长青
(1.铁道部 运输局,北京 100844;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普通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的装载方案研究
石 磊1,杨广全2,张长青2
(1.铁道部 运输局,北京 100844;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针对T11型钢轨运输专用车、长大货物平车不能满足 50 m 长道岔轨的运输需求,根据《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的技术条件,选择车辆,设计并布置座架,提出普通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的装载加固方案。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原理,建立垂向力学模型,推导出连挂车辆垂向力计算方程组,并编制程序计算车辆承重,分析钢轨挠度,确定普通平车编组连挂方案,并经过试验验证装载方案的可行性。
铁路运输;长道岔轨;装载方案;普通平车
道岔是限制列车速度的关键设备。50 m 长 60D40、60AT、60TY 系列道岔轨是我国自主研发、适用于高速铁路建设的道岔制作用轨,其截面形状有别于标准铁路钢轨。目前,T11 型钢轨运输专用车的装载轨型为 50 kg/m、60 kg/m 和 75 kg/m 标准轨,不适用于60D40、60AT、60TY 系列道岔轨的运输;长大货物平车可装载 50 m 长道岔轨,但由于其最小通过能力为 180 m半径曲线线路,不能通过厂区半径为 150 m 的曲线线路,因此采用长大货物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在技术上不可行。铁路普通平车来源广泛,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为145 m,可满足厂区运输条件。因此,针对60D40、60AT、60TY 系列道岔轨的长度和截面特性,以《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以下简称《加规》) 规定的技术条件为依据[1],设计了普通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的装载方案,车辆承重、钢轨挠度分析及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1 设计依据
钢轨是一种线性弹性梁,其刚度与钢轨结构、类型、长度和材质有关。一般钢轨越重,刚度越大;钢轨越长,越容易产生弯曲变形。由于钢轨断面呈工字型,钢轨的水平轴惯性矩远大于垂直轴惯性矩,因此钢轨在水平方向比竖直方向更易于弯曲变形,在通过曲线线路时,在座架约束下产生较小的横向力[2]。由于钢轨采用的材质,其力学性能好、强度高,保证了钢轨在产生较大弯曲变形的条件下不会损坏钢轨[3]。钢轨的这些特性为钢轨运输创造了基本技术条件。
《加规》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设计的依据,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货物装载加固的技术条件。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我国现行《加规》规定:①车辆载重不得超过其容许载重量;②车辆转向架承重不得超过容许载重量的1/2;③车辆两转向架承重差不得大于 10 t;④车辆最大偏载量不得超过100 mm。通过合理选择车辆,合理设计、布置座架,确定 50 m 长道岔轨的装载方案,使装载车辆满足《加规》规定的技术条件。
2 设计原理
2.1 选择车辆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有 13 m 长和 15.4 m 长普通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需要4节车辆,即4辆13 m长普通平车连挂 (总长约 54.814 m),或者4辆15.4 m长普通平车连挂 (总长约 64.414 m),或者2辆13 m长、2 辆 15.4 m 长普通平车连挂 (总长约 59.614 m)。
2.2 设计座架
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不偏载的技术要求,座架的中部支座与车辆纵中心线重合,钢轨沿座架的中部支座两侧对称装载,确保钢轨沿车辆纵中心线对称装载。
2.3 布置座架
为满足不超载、不偏重、不集重的技术要求,在安装座架时,要求:①沿运输车组横中心线对称布置;②沿中部车辆的横中心线对称布置2个座架,如图2所示,L0为转向架中心距,L1为2个座架间的距离。
在端车上安装1个座架,如图3所示,Ld为端车转向架中心距,a、b 为座架到两转向架的距离。当选定车组车辆时,参数 a、b、L1决定了座架的安装位置。
为了确定参数 a、b、L1值,确保车辆承重满足技术要求,运用结构力学的力法原理[4],建立了钢轨超静定连续梁垂向力学模型,推导出连挂车辆垂向力计算方程组,并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求解,设计了 50 m 长道岔轨装载方案。
3 垂向力学模型
50 m 道岔轨为连续梁,由6个支点装载,支点反力用 (P1,P2,…,P6) 表示,其计算属于高次超静定问题。计算支点反力时考虑车辆转向架的悬挂弹簧,如图4所示,o 为坐标系原点,钢轨左右侧悬臂长度为 l1、l7,x4为支点4到支点1的距离,L 为支点6 到支点1的距离。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原理和结构位移的计算原理,建立位移协调方程,并与力的基本平衡方程联立,求解6个支点反力 (P1,P2,…,P6)。计算时假定:①车体为刚体,承载后不产生变形;②所有车辆转向架悬挂弹簧刚度相等。
3.1 静力平衡方程
根据静力学平衡方程,有垂向力平衡方程:
对支点1求矩,建立力矩平衡方程:
式中:q 为单位长度的钢轨质量。
3.2 计算支点高度
(1)承载后,确定首端车支点高度。第1节车辆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记 λ=b/Ld,μ=a/Ld, 根据力矩平衡,转向架承重为:
式中:ke为悬挂弹簧等效刚度,H1、H2为承载前车辆左右悬挂弹簧高度。
(2)承载后,确定中部连挂车辆支点高度。中部车辆受力如图6所示,记α=(L0+L1)/(2L0),β=(L0-L1)/(2L0),根据力矩平衡,转向架承重为:
(3)承载后,确定末端车支点高度。末端车安装1个座架时受力如图7所示,根据力矩平衡,转向架承重为:
3.3 位移协调方程
钢轨为线性弹性体,钢轨装载结构的位移计算满足叠加原理[4]。支点竖向位移计算如图8所示。假设钢轨不承受自重及支点反力 (P2,P3,P4,P5)的作用,则钢轨在支点 1、支点6的支撑下不发生变形,i0为支点位置,此时支点 i 的高度为:
钢轨在其自重及支点反力(P2,P3,P4,P5)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此时支点 i 的高度变为 hi。设Ai=1-xi/L,Bi=xi/L,则支点 i 在变形前后的位移为:
支点 i 的位移 Fi是由于钢轨自重、支点反力(P2,P3,P4,P5) 共同作用产生的,支点 i 的位移协调方程为:
式中:Fiq为钢轨自重在支点 i 处产生的位移,Fip为支点反力 (P2,P3,P4,P5) 在支点 i 处产生的位移之和,即:
式中:fk,i为简支梁上支点 k 处的单位力在支点 i 处产生的位移,可采用单位载荷法[4]推导计算公式,并根据位移互等定理,有 fk,i=fi,k。其中,fi,k为简支梁上 i 处的单位力在支点 k 处产生的位移。
将公式⒀、⒃、⒁代入公式⒂,支点 i 的位移协调方程如下。
(1)当 i 为偶数时:
(2)当 i 为奇数时:
3.4 力值求解及支点位移计算
将公式⑴、⑵、⒃、⒄联立建立6维线性方程组,通过 matlab 编程求解,求出支点反力 (P1,P2,…,P6) 和车辆承重。将支点反力代入公式⑶、⑷、⑻、⑼、⒁、⒂,求出车辆转向架承重和转向架承重差。根据公式⑸、⑻、⑼、⑿,可求出支点的高度,进而计算出支点的相对位移。
4 50 m 道岔轨运输装载方案分析
4.1 车辆承重分析
以 60TY 道岔轨为例,设计装载方案。由于 50 m长道岔轨运量较少,拟采用2层装载,共 28 根,总重 122.78 t。
根据车辆垂向力值计算结果,4 辆 13 m 长普通平车连挂,或者4辆 15.4 m 长普通平车连挂,或者端车为2辆 15.4 m、中部车辆为2辆 13 m 长普通平车连挂,均不能制定可行的 50 m 长道岔轨运输装载方案。当端车为2辆 13 m、中部车辆为 15.4 m 长普通平车编组连挂时,可制定出满足《加规》技术条件的装载方案,如图9所示,共使用6个座架,座架位置最优控制参数为 a=5.327 m,b=3.673 m,L1=6.06 m。车辆参数为 L0=10.92 m,Ld=9 m,60TY 钢轨参数为 q=859.46 N/m,E=2.06×1011Pa,I=4.2×10-5m4。
表1~表3为3种典型工况下座架承重和车辆承重数据,这3种工况分别为:①车辆等高;②第1、2 节车辆高 20 mm、钢轨向前位移 200 mm;③第1节车辆低 20 mm。
由表 1~表3可知,座架承重最大值为 27.03 t,车辆承重最大值为 45 t,转向架承重最大值为24.23 t,转向架承重差最大值为 7.51 t,满足《加规》要求。
表1 车辆等高时座架承重和车辆承重数据
表2 第 1、2 节车辆高 20 mm、钢轨向前位移 200 mm 时座架承重和车辆承重数据
表3 第 1 节车辆低 20 mm 时座架承重和车辆承重数据
4.2 钢轨挠度分析
50 m 长道岔轨采用了大跨度的装载结构,第 1跨长度和第5跨长度为 11.281 m,第3跨长度为10.278 m,50 m 长道岔轨装载后须有足够的刚度。在车辆无高差的工况下,以支点1为参考点,支点相对位移和 50 m 长 60TY 道岔轨的挠度如图 10 所示,“☆”表示支点位置,60TY 道岔轨的最大挠度发生在第1跨和第5跨,钢轨下垂,挠度最大值约为 27 mm;钢轨端部上翘,挠度约为 13 mm,钢轨挠度满足要求。
4.3 车辆承重试验验证
试验车组经过安康东站时,通过超偏载仪对各车辆进行承重检测,检测数值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车辆承重最大值为 40.7 t,转向架承重最大值为 21.63 t,转向架承重差最大值为 4.93 t,偏载最大值为 48 mm,满足《加规》技术要求。
表 4 50 m 长 60TY 道岔轨试验车组超偏载仪承重数据
5 结论
针对 T11 型钢轨运输专用车、长大货物平车不能满足 50 m 长道岔轨的运输需求,提出了普通平车运输 50 m 长道岔轨的装载加固方案。根据 50 m长道岔轨的装载结构,建立垂向力学模型计算车辆承重,并分析装载方案的钢轨挠度,并通过试验证明装载方案的可行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杨广全,张长青,昌月朝,等. 长钢轨普通平车运输中横向力的计算[G]//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 院60周年学术论文集.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73-477.
[3] 杨广全,张长青,李善坡,等. 普通平车运输长钢轨的有限元分析[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7):40-42.
[4] 龙驭球,包世华. 结构力学[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03-1421(2011)02-0032-06
U294.6
B
2010-12-28
责任编辑:冯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