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三新”工程 打造盐城独特优势

2011-01-16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连才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三新盐城市盐城

■ 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刘连才

大力推进“三新”工程 打造盐城独特优势

■ 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刘连才

江苏省盐城市“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将加快推进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为此,必须深化对“三新”工程内涵的认识,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根本途径。

一、“三新”工程的思路形成和特定内涵

1.“三新”工程思路的形成

盐城市在总结“十一五”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发展的过程中,于2010年底正式形成并鲜明提出了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独特思路。去年11月份,盐城市回眸“十一五”,为新城市成为“十一五”最大亮点、新特产业发展成为“十一五”最大闪光点,而倍感自豪、倍增自信,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城市、新产业的目标。后来,在制订、讨论、修改“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市领导汇全市之智,认为盐城是农业大市,新农村建设蓄势待发,方兴未艾,在81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有560万,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盐城全市的全面小康,必须将新农村建设放在全市“十二五”发展全局来谋划。因此,将新农村与新城市、新产业一并提出,形成了“三新”工程的工作思路。经过盐城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和盐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确定为全市“十二五”的工作目标和战略任务。

2.“三新”工程的独特含义

加快发展盐城新产业,就是要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逐步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盐城“新城市”,就是要加快建设以盐城大市区为核心、县(市)城为支撑、重点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要通过“十二五”的建设,把大市区打造成东部沿海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长三角北翼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在全市崛起一批中小城市。加快盐城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家园。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工程、“三大载体”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发展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农业。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3.全面把握“三新”工程的内部关联

盐城市将“三新”工程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大的、核心的系统工程,在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正式确定下来。为了切实加快推进“三新”工程,必须科学把握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一,加快发展新产业是加快新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这就是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全市工作主线,坚持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没有新产业的发展壮大,新城市、新农村不可能繁荣昌盛。

第二,加快发展新城市是新产业和新农村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同城市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一样,产业发展也需要城市提供基础条件和服务环境。新城市是新产业集聚的载体。新城市和新产业是一种互动发展、协调发展的关系。实践证明:脱离城市发展而孤立地发展产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就难以满足,其结果是产业难以持续发展壮大。同样,没有城市的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就无从谈起。

第三,加快发展新农村能够为做大做强城市和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盐城市以空间大而在江苏沿海开发中独具优势。这个空间除了指具有广袤的土地之外,还应包括人力资源丰富、海岸线长、环境容量大、市场潜力大等多方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就能为新城市、新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总之,新产业是新城市、新农村的强有力支撑,新城市是接纳新产业、带动新农村最重要的平台,新农村是新城市和新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和雄厚基础。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是区域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它将城市、农村与现代产业的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紧密联系起来;同时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将新城市和新农村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它要求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创新驱动是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根本途径

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工作思路确定后,以其巨大的感召力,激励鼓舞着盐城广大干群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三新”工程的核心和灵魂在于“新”。新与产业、城市和农村相联就特别亮丽、吸引眼球,但是“新”是相对的、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因此,创新驱动是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根本途径。

1.思想观念创新是“三新”工程保持活力的重要前提

“三新”工程的提出,本身就是思想观念创新的结果。加快推进“三新”工程,必须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要在具有盐城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新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世界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充分吸纳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将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将吸收借鉴和保持本地特色结合起来,加强与之相适应的“三新”文化工程建设。没有与“三新”工程适应的思想观念创新,“三新”工程难以持续保持其独特魅力。

2.体制机制创新是“三新”工程的制度保障

盐城之所以在“三新”工程的建设方面初露锋芒,这也得益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建设要不断获得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的政策支撑,科学合理配置和集聚人才、金融、土地、信息、科技等生产经营要素,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3.科技创新是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最重要的途径

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全过程。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要坚持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推进新兴产业向尖端发展、特色产业向高端发展、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在新城市、新农村建设中,要科学制定和完善城市和农村的总体规划,不断完善规划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要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作用,运用先进的、适用的科学技术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服务,为人民群众生活服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加快推进“三新”工程建设的吸引力和动力。

4.管理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是加快推进“三新”工程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三新”工程,需要全市各层各级、各地区各部门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狠抓落实。盐城市在“十一五”时期,特别是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了一系列超常举措组织经济工作,破解了许多发展难题,实现了经济难中求进、平稳运行。通过对市区财税、规划审批、土地管理等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与改革,形成了市区联动、合力发展的新格局,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全市成立了80多个国有投融资平台,承担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任务,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了重要保障。盐城市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党政领导方式、高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为了切实推进“三新”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动发展,积极推进管理手段创新,实现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向更加精细化转变,建立务实、高效、创新、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让创新驱动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刘连才,出生于1958年10月,现为江苏省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盐城市经济协会会长,盐城工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三新盐城市盐城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