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

2011-01-15王向岭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广州体系

王向岭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3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精神表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当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一股风潮的形势下,更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要求高职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事实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和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设备可以引进,少量的专业人才可以引进,但是劳动力素质不能引进。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广州作为这一区域的中心,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又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这也直接明确了广州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教体系。由此,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探讨富有广州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对于如何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内涵解读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各类产业内部的调整,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择业观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能型劳动者培养的重要阵地,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广州要成功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亟待探索构建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整合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企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序规范、协调发展,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1]。简单来说,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就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且相互沟通、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学历、学位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发展、横向贯通,以市场为培养导向,以应用为根本特点的开放式、高水平的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1 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图(虚线内为高职教育)

其中,“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且相互沟通”,是指高职教育首先是自成体系的系统,但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相互沟通的关系;“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是指高职教育与中等教育水平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衔接,构成完整的从低到高的独立体系,这一体系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学历、学位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发展、横向贯通”,是指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既要有层次上的提升,建立起专科、应用型本科、研究生并可授予相应的副学士、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也要有培训发展的体系,包括初、中、高级技能的培训,使高职教育来培养更高端的技能型人才,以服务现代产业大发展;“以市场为培养导向”,是指无论何种办学层次的高职教育,都应紧根市场的需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培养人才;“以应用为根本特点”,是指在高职教育的各项工作中,都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这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开放式”,既是指高职教育的办学体系、办学层次、办学功能等具有开放性,又是指高职教育应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互动融合,实现产学研合作,提高服务水平;“高水平”,是指各种类别、各种层次的高职教育都应当把质量视为发展的生命线,在办学中始终如一地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培养质量[2];“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系统”,是指要建立一套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各种办学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出适应产业多元结构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当下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产业转型不仅仅是从沿海到内地,在单个城市发展定位中也成为一种“潮流”。即便在珠三角“制造中心”中最具商业地位的城市——广州,也同样不可避免地有产业升级的趋势。所谓产业升级不但是在所有制上“有进有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意味着“有进有退”和“腾笼换鸟”,对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对低端制造业、环境和资源能耗大的企业进行“转移”和“升级”[3]。为此,广州提出了“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即“退出传统第二产业,提升现代高端服务业”。据统计,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 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 950.6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 464.79亿元,增长13.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37.2∶61.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4]。可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广州未来产业调整的方向。在这种形势下,高职教育需要谨慎判断自身的优劣势,积极了解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人才需求状况,及时构建与之配套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根据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广州市目前技能人才总量为1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为2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按照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看,2010年广州市技能人才的缺口达35万,高技能人才的缺口达到18万。同时,高技能人才行业分布不均衡,总量27万的高技能人才,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传统行业,而新兴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另外,高技能人才还有一个断层的问题,青年技工技能操作能力和经验不足,老一代技工技能老化,高技能人才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2006年,广州市对专业技术人员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有过统计,当年共有从业人员6 090 352人,专业技术人员488 113人,占总比例不到10%。其中第一产业1 440人,占0.3%;第二产业112 194人(其中建筑34 652人,工业71 989人),占23%;第三产业374 479人,占76.72%[5]。可见,专业技术人员在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配中,第三产业占绝对比例,说明第二产业的人才技术力量很弱,即便是在专业技术人员占绝对比重的第三产业,事实上分配也很不均衡。当务之急,广州应当针对当前产业结构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尽快对现代高职教育作出调整,培养出各层次的具有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来适应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高职教育发展的自身诉求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要求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幸福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同时,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南方职业教育基地等战略任务。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州已成为全国经济强市,完全有理由提出这些“宏伟目标”。但与经济发展匹配的教育,特别是与产业发展匹配的职业教育,难登大雅之堂,高职教育亦是捉襟见肘。当前,广州仅有高职院校6所,属于市属高校。由于我国普通高校教育制度多年来的痼疾,使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不同程度地呈现了一些弊端,如高职教育整体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与省属、部属高职院校之间错位发展的优势不够明显;尽管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与水平近年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但学术大师与领军人才还相对匮乏,学术团队建设水平仍需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学生创新性不足、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强等方面。如今,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高职教育如何在这一场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将高职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构建与这种现代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

三、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若干策略

当前,广州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期,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市属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大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提供人才保障的使命。根据这一使命,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应当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化现代服务业等积极调整专业布局,减少重复设置,促进高职教育合理定位、错位竞争、有序发展,逐渐形成富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笔者紧扣当前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现状,依据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提出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相应策略,以期为广州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的良性互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一)从政策上保证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位置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远期目标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到2020年全面建成充分满足市民终身教育需要的总量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专业门类齐全、国际合作程度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这一精神为促进广州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大决策和良好环境,为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但规划中尚未明确这一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亦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政策保障,这与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广州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中心城市,是一扇“南风窗”,最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由此,广州理应率先垂范,支持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制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尽快推出与高职教育发展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变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弱势地位,让高职教育享受到和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待遇,真正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并行、并立、并重。

(二)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

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应与本国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那么,结合当前广州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实际,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广州高职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为此,秉着“集中发展与合理布局相结合,上下衔接、横向贯通、一体双翼”的原则,广州构建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合理层次结构,将主要由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以及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构成,其中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又分为硕士研究生高职教育和博士研究生高职教育。不过,根据广州当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现阶段仍应当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逐步形成以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为双翼的层次结构模式。

(三)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类别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据这条法律规定,高职教育的宏观体系应是囊括高职学校教育和高职培训两种教育形式并举,并同其他层次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及协调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的教育体系;高职教育的微观体系则是指高职学校教育和高职培训这两种教育形式自身内部的结构体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可见,广州急需调整高职教育这一类别结构,以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构建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就是要将高职学校教育与高职培训这两种教育形式作为主体部分,并将高职教育同中职教育的衔接、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相互沟通作为辅助部分。

(四)搭建各层次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高职教育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类型,还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这在理论界已基本形成共识。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未被看作一个整体,完整的高等教育系统被人为割裂。其实早在1999年国务院转批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曾指出:“要逐步建立起‘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教育”。实现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三层次高职教育对接,无疑是贯彻落实该行动计划的有效途径。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中心城市,理应在此方面做出贡献,其构建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首先就应当实现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三层次高职教育对接,使之在上下衔接中发挥主体作用,然后通过一些渠道畅通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出其横向贯通的辅助作用,从而搭建起两大高等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并融入到终身教育的大系统之中。这样既可以适应广州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布局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可以使有志于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五)建立高职教育体系与中职教育体系的衔接机制

高职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替代中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中职教育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我国的中职学校数量大、生源多,学生有继续学习的要求。为此,加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衔接,有利于改善整个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使职业教育从单一的就业准备教育即终结性教育,调整为培养职业技能与继续学习并重的开放式教育,并成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形式。当前,广州正处于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实现高职教育体系与中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其重点是要建立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关系最为直接的专业、课程、培养模式、学制及招生制度等的五种衔接,打造技能型人才深造的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广州构建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还应着力推行“3+2”五年制高职教育模式,架设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的发展桥梁,打通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力争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综合改革的排头兵。

综上所述,广州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须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牢牢把握住建设南方职教高地的机遇,以优化高职教育结构为途径,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强教战略为支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符合市情的、稳定的、多层次、多类别、开放的,包括专科、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及从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高中后短期职业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在内的,既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又能与普通中等和高等教育相互沟通,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完善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

[1]罗伟其.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EB/OL].(2010-02-02)[2011-05-08].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31/2010-02/113370.html.

[2]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6:78-79.

[3]文小开.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J].南风窗,2011(6):36.

[4]广州市统计局.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4-07)[2011-05-10].http://www.gzstats.gov.cn/tjfx/gztjfs/201104/t20110411_24947.htm.

[5]郑 霞.广州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对策措施[J].城市观察,2010(1):151.

猜你喜欢

技能型广州体系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