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翻译能力为导向的MTI笔译教学规划研究

2011-01-15冯全功张慧玉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译者职业能力

冯全功 张慧玉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以职业翻译能力为导向的MTI笔译教学规划研究

冯全功 张慧玉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翻译的职业化催生出了职业翻译能力的概念,这一能力可分为历时翻译能力和共时翻译能力,其中前者是基础性组成部分,后者是区别性组成部分。M TI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其中教学规划起关键作用。教学规划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即“谁来教”(教学师资)、“教什么”(课程设置)和“怎样教”(教学方法)的问题。笔者对其中各个板块做了具体探索,特别是具体的课程设置等,意在对M TI笔译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提供实践及理论指导。

M TI教育,职业译者,教学规划,职业翻译能力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以及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严重匮乏。鉴于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有学者提议,“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队伍建设应该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王银泉 2008:25)。为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 2007年设立并批准了 15家试办单位,旨在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口笔译人才。①虽然MTI教育设立较晚,但势头发展迅猛,截至 2010年 9月获批试办MTI教育的高校已达 158所。②尽管如此,MTI教育的各个方面依然还不很成熟,如应用型师资匮乏、课程设置科学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等。故制定一个合理的MTI教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翻译能力研究是为翻译教学服务的,翻译能力的构成分析对高校师资要求、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随着翻译的职业导向和应用能力越来越受重视,有必要系统地审视职业译者翻译能力的具体构成,从而为MTI教学规划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实现MTI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③为MTI学生的职业生涯铺路搭桥。在论述职业翻译能力之前,有必要简略回顾一下以往的翻译能力研究。

1.翻译能力构成简述

翻译能力指翻译时所需的潜在的知识系统,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PACTE group 2008: 106)。过去很多人把翻译能力简单地视为双语能力,认为只要掌握了两种语言就能翻译。现在翻译能力一般被认为由众多子能力构成,如语言能力、文化知识等。Neubert(2000:6)将五个参数作为其子成分,即语言能力、文本能力、主题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其中转换能力支配其他子能力。他还进一步指出了翻译能力的七个特征,即复杂性、异质性、近似性、开放性、创造性、情景性和历史性。虽然Neubert对翻译能力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和深入,但还不够全面,因为其对译者的职业技能和认知能力有所忽略。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 PACTE group④提出,翻译能力由双语交际能力、非语言能力、心理-生理能力、专业-工具能力、转换能力和策略能力六大构成部件组成,其中转换能力起核心作用 (Orozco 2000:200)。后他们对该模式做了修正,认为译者的转换能力实质上是其它能力的组合,其中策略能力起支配作用。另外,鉴于翻译职业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把专业-工具能力分成两个子能力,即工具能力和对翻译的了解能力 (PACTE group 2003:57)。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对职业翻译的关注,这也为我们研究职业翻译能力指明了方向。

国内也有学者对翻译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苗菊 (2007:48)把它分为三个范畴,即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勾勒出了各个范畴的具体构成成分;王树槐和王若维 (2008:85)认为,翻译能力由以下因素构成:语言-语篇-语用能力、文化能力、策略能力、工具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格统协能力,其中语言-语篇-语用能力是核心和终极培养目标。

国内其他学者对翻译能力的探索也不乏洞见之处,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从职业翻译的视角对翻译能力进行过综合研究。在翻译已经职业化、产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化的今天,翻译能力的内涵势必与以往有所不同。鉴于翻译能力的“历史性”和“开放性”,笔者提出了职业翻译能力的概念。

2.职业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予以审视。大而言之,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小而言之,个人的翻译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随翻译经验的增多而提高。“随着翻译培训的专业化,国际间的资格认证,国际翻译组织的保障,翻译生产的产业化,翻译观念的现代化,翻译研究的学科化,确保了翻译职业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翻译的职业化时代来临了”(黄德先、杜小军 2010:74)。翻译的职业化催生出了职业翻译能力的概念。

职业翻译能力和传统翻译能力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在其基础上通过强调现代职业译者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发展而来的。双语能力和文化知识等是任何时代从事翻译活动所必需的,笔者称之为历时翻译能力。另外,有些能力是随时代 (社会翻译环境)的发展而要求的,比如职业翻译所必需的翻译软件运用能力、网上信息检索能力等,笔者称之为共时翻译能力。历时翻译能力和共时翻译能力也非严格区分,比如笔者把专业领域知识归到共时翻译能力,并不是因为古代翻译活动不需要专业知识,而是现代社会对之更加需要和重视。两者与职业翻译能力的关系如下等式所示:

职业翻译能力 =历时翻译能力 +共时翻译能力

其中,历时翻译能力是基础性组成部分,共时翻译能力则是区别性组成部分。⑤我们在下文对它们具体描述。

2.1 历时翻译能力

历时翻译能力主要包括双语知识、文化知识、风格知识和认知能力。这些知识或能力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翻译软件层出不穷的今天依然是职业译者最基本的“求存”装备。下面对它们一一分述。

双语知识。包括句法/语义/语用知识、双语写作能力、修辞知识、衔接连贯、文本分析能力、双语交际能力、双语间的共性和差异等。双语知识是翻译能力大厦的根基。

文化知识。包括源语文化知识和译语文化知识。此处它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所积累的知识,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比双语言能力更重要,因为字词只有在它们发挥作用的文化里才有意义 (Nida 2001:82)。

风格知识。包括形式标记的风格符号系统 (音系、语域、句法、词汇、章法和修辞)和非形式标记的风格符号系统 (表现法、作品内在素质、作家精神气质)(刘宓庆 1990:598)。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时期就有了关于翻译风格的论述,如支谦《法句经序》中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陈福康 2000:6),鸠摩罗什的“虽得大意,殊隔文体”(17)等。

认知能力。包括直觉、注意、记忆、概念、原型、联想、想象、思维、情感、创造力、信息加工、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运用策略等。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些认知成分在翻译过程中都在“默默”地发挥作用,有的甚至起协调各方、统筹全局的作用,如策略能力等。故有学者认为,“译者的认知能力在翻译活动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译者”(苗菊 2007:48)。

2.2 共时翻译能力

共时翻译能力主要指在新的社会翻译环境中职业译者所需掌握的能力或必备的素质,如职业知识、翻译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网上信息检索能力等。亦指在新环境对译者而言更应侧重的能力或素质,如专业领域知识、实用翻译理论(技巧)知识、文献编辑能力、基本管理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等。下面也一一概述。

专业领域知识。指各个具体领域 (学科)的知识,如文学、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旅游、出版、科技、法律、医药等。当今社会知识越来越细化、深化,译者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故有必要精通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主要从事专门领域的翻译。

职业知识。包括对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公司、翻译管理、翻译服务规范、翻译服务流程、翻译职业道德、翻译速度和质量、翻译人才职业规划等的了解和认识。翻译的职业化要求译者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唯有如此,译者才能与时俱进。

实用翻译理论 (技巧)知识。指基于翻译实践(现象)总结出的并对之有指导作用的理论或技巧。理论如 Hans Vermeer(1996)的“目的论”、黄忠廉(2002)的“变译理论”等;技巧如对应、转换、切分、合并、转移、替代、引申、注释等。这些知识或通过刻意学习获得,或通过翻译实践内化在译者的大脑中。

翻译工具(软件)运用能力。包括翻译记忆软件(如 Trados,Star-Transit,雅信 CAT等)、术语管理软件、本地化工具、语料库、因特网、在线字典、文字处理工具、桌面排版工具、文档转换工具以及纸质字典、工具书等。翻译工具 (软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共时翻译能力最典型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译者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信息检索能力。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图书期刊检索、特种文献 (专利、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检索、检索工具、检索策略和技巧等。信息检索主要为了准确地翻译,比如检索平行/可比文本、专业术语、基础知识等。当然,译者也可据此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文献编辑能力。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对相关信息或材料进行优选、创意、优化、提取、组合等。职业译者很多时候面对的并不是完全忠实的翻译,而是根据客户要求重组原文或提取相关信息后进行翻译,并且译后还要进行修改、审校、排版等。这就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文献编辑能力。黄忠廉 (2002:108-123)提出的“变译理论”中的七种变通手段——增、减、编、述、缩、并、改——是文献编辑能力的集中体现。

基本管理能力。现代翻译离不开管理,比如对项目、译员、术语、稿件、工具、质量、信息资源等的管理。项目经理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以便有效地协控整个翻译项目的实施;职业译者也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以便翻译过程顺畅进行。

自我评估能力。翻译决非是一个从原文到译文的线型过程,而是包含了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增添、补充、删节、润色和反馈的行为(文军 2004:3)。这就要求译者具有在翻译目的关照下的自我评估能力。另外,职业译者在接手任务之前也应对自己的翻译能力进行评估,以确认是否能胜任具体的翻译任务。

快速学习能力。指译者快速获取、吸收、消化、加工、储存知识的能力,尤其当译者面对某一具体的翻译任务时。翻译往往涉及陌生的知识领域 (相对译者来说)和最新的知识流动,并且常常有一定的交付期限,不具备快速学习能力的译者是很难胜任的。

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翻译往往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尤其是大型翻译任务。项目翻译一般由项目团队完成,团队人员包括项目经理、翻译小组、技术人员、审校人员、排版人员等,各司其职,循序进行,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翻译尤其是限时的高难度的翻译任务对译者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体魄,译者才能顶住压力、挑战自己。唯有自强,才能自信,自强、自信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

3.MTI笔译教学规划

MTI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翻译人才。MTI学生是职业译者的后备军,是填充翻译人才供需缺口的重要力量。⑥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规划,一切皆无济于事。教学规划可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即“谁来教”(教学师资)、“教什么”(课程设置)和“怎样教”(教学方法),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

3.1 MTI“谁来教”

发展翻译教学,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翻译人才,翻译教学队伍的素质是关键 (任文 2009:51)。MTI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其对应用型师资的需求,而现在高校翻译教师多以研究型为主,真正具有翻译实践和职业翻译能力的人相对较少。故当务之急是如何培养或引进应用型翻译师资以及相关MTI教学师资(比如管理、编辑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专门机构培养。通过对高校 (传统)翻译师资的集中培训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其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等。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决定从 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的MTI师资培训班颇鼓舞人心。⑦不过这样的培训应适度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更快地培养出合格的MTI师资,以便MTI教学顺利进行。这对培训机构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必须汇聚MTI教育精英(包括国外的),对MTI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校外专家引进。为了增强师资阵容,培养MTI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高校可适量引进一些校外专业人员来做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等,比如邀请翻译公司的总经理、译审、培训总监、项目经理、市场经理以及出版社的高级编辑、编审等。这可以给MTI学生提供了解翻译行业动态、翻译市场需求、翻译业务流程、编辑排版等知识的机会,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3)校内/际教师互聘。这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聘请校内/际商学院的管理学教师给MTI学生授课(项目管理、术语管理、信息管理、知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以提高其基本管理能力。除此之外,信息检索知识、文献编辑知识、专业领域知识等都可以通过聘请校内/际专业教师前来授课。

应用型师资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共时翻译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翻译教师(研究型)已不再重要,相反这些教师依旧承担着培养MTI学生历时翻译能力的重任。总之,翻译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体现“四个结合”,即“国际与国内结合,学术与职业结合,专业与兼职结合,学界与业界结合”(柴明颎 2010:56)的原则。

3.2 MTI“教什么”

“教什么”主要涉及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必须客观反映教师能够传授什么,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社会可能需要什么(李德凤、胡牧 2006:60)。MTI课程设置要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突出翻译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为本位,从而让MTI学生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用人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设置包括设置前的调研 (社会需求、学生需求)、课程开发 (确定教学目标、测试方式、选择教法及师资)、课程实施和评估调整等阶段(李德凤、胡牧 2006:63)。不过笔者在此专指具体课程本身以及其主要教学内容。结合上述职业翻译能力,参考国内外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⑧笔者认为MTI(笔译)教育应开设20门相关课程,见下表 1:

表1 MTI笔译教学主要课程设置

上述课程很多是概括性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具体的课程,比如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翻译、文学翻译等。另外,之所以引入本地化、技术写作等课程,是为了通过行业合作来增加翻译服务的附加值。表中没有也不可能穷尽MTI教学应该设置的全部课程,但几乎所有上述课程都是以职业翻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导向的,1-12项课程主要培养MTI学生的共时翻译能力,13-20项主要培养学生的历时翻译能力。传统翻译教学强调历时翻译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依旧是翻译本科教育的重点所在,MTI教育则在历时翻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共时翻译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MTI教学单位可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本身的条件有选择、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上述课程,同时注意培养核心师资和打造特色课程,树立“品牌”教育,从而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3.3 MTI“怎样教”

“怎样教”指MTI教育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有效地培养高质量的职业翻译人才。MTI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决定了MTI教育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如传统的授课教学),而应该诸法并用、相互补充。以下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1)授课教学。指师生间讲和受的关系,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师生之间互动,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她们的求知欲。尽管如此,MTI教育中很多课程还应以讲授为主,尤其是那些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比如文化与翻译、翻译学概论等。但同时,MTI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提问、讨论、甚至让学生参与授课等。

(2)案例教学。指把真实翻译案例 (可从职业译者的翻译实践或具体的翻译项目中提取)引入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的过程。案例教学是培养应用型、面向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课堂和社会之间的直通车 (于连江、张作功 2001:28-29)。案例教学尤其适用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翻译工作坊、本地化实践等。在MTI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3)项目教学。指把真实翻译项目引入MTI教学,强调项目的整体性、分工性和有偿性,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认知语境和实践平台。其把翻译项目的全部流程作为教学对象,包括与顾客谈判、项目管理、稿件分发/翻译/回收、译前译后排版、审校、质量监控、项目提交、顾客反馈等。目前,已有翻译公司开始研发以翻译教学系统和翻译实训为平台的项目教学及案例教学,这帮助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操作环境,⑨如果利用合理,可以迅速地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

(4)语料库教学。指通过建立语料库或利用现存的语料库(特别是平行语料库),运用相关语料库检索软件 (如 WordSmith Tools,AntConc,ParaConc等)为学生讲授词汇短语、句子结构、语态语域、修辞文体、译者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具有文本电子化、学习直观化、分析多元化、结论科学化、成果有机化等优势(黎士旺 2007:48)。

(5)实践教学。指MTI学生去翻译公司或相关机构(出版社、本地公司、政府部门等)实习,为职业生涯做准备。实践教学可以为MTI学生提供比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认知环境和实战平台,是学生成为职业译者的前奏。

4.结语

职业翻译能力与翻译的职业化紧密相连,如果没有职业译者的存在,职业翻译能力就如同空谈。职业翻译能力由历时翻译能力和共时翻译能力组成,其中前者是基础性组成部分,后者是区别性组成部分。对职业译者来说,两者缺一不可。相对而言,历时翻译能力的习得过程更漫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特别是语言和文化知识。MTI笔译教学规划基本上分为三大板块,即“谁来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三者密切相关,以教师为纽带,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为归宿,尤其是学生的共时翻译能力。职业翻译能力和MTI笔译教学规划的关系如下图 1所示:

图示中的双线头表示三大教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单箭头表示各个板块的目标和指向,即提高和培养MTI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

有学者建议把翻译硕士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分别进行培养,以形成学术型人才和职业化人才并行的培养体系(穆雷 2008:41),MTI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职业化翻译人才。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今后研究生培养模式将从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应用实践型人才为主 (黄友义 2010: 50),这无疑为MTI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厘清职业翻译能力的构成以及科学规划MTI教学可为科学构建MTI教育模式奠定基础,为国内MTI培养单位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模式,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职业化翻译人才。

附注:

①参见网站:http:∥www.cnmti.com/plus/view.php?aid=5 (2009-8-2)。

②参见网站: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0-10/ 12/content_3765889.htm(2010-11-9)。

③本文中的职业翻译能力指笔译能力,MTI教学亦指笔译教学,由于口译涉及不尽相同的能力要求,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④PACTE group(PACTE—Process in the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指该校用实证方法研究(笔译)翻译能力的十名学者,包括 A.Beeby,M.Orozco等。该团队于 1997年设立,1998年提出了一个综合翻译能力模式图,后又对之进行了修正,影响颇大。

⑤所谓区别性组成部分指共时翻译能力是职业翻译能力别于传统翻译能力最明显、最具时代性的特征,但其本身并不等于职业翻译能力。

⑥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黄友义先生在 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上认为翻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具体表现在两个“巨大”——市场需求巨大和人才缺口巨大,参见网站:http:∥www.tac-online.org.cn/zxzx/txt/2009-06/24/ content_2982167.htm(2009-8-4)。

⑦第一届培训(2008年 7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为期一周,效果显著;第二届培训 (2009年 8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反应亦好;第三届由(2010年 7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承办,普及范围更广。

⑧笔者参考了国内外以下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rogram atMonterey 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 Studies,USA; Graduate Program in Translation at Glendon Campus,York University,Canada; School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t theUniversityofOttawa,Canada;北京大学语言信息工程系 CAT专业;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南开大学MTI教育中心等。

⑨笔者有幸在南开大学体验了传神翻译公司开发的翻译实训平台软件,知其可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工作方式团队化、工作管理项目化、辅助工具网络化)、自主学习和实训 (译员、译审、排版人员、项目经理),商业项目模拟实训的操作环境,为项目教学及案例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Neubert,A.2000.Competence in Language,in Languages,and in Translation[A]. In Schäffner,C.&B.Adab(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 petence[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3-18.

Nida,E.A.2001.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Orozco,M.2000.Building 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Trainee Translators [A]. In Schäffner,C.&B.Adab(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 petenc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14.

PACTE group.2003.Building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 [A].InAlves,F.(ed.).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43-66.

PACTE group.2008.First Results of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Experiment:‘Knowledge of Translation’and‘Efficiency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A].In J.Kearns(ed.).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C].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104-125.

Ver meer,H.J.1996.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Som e A rgum ents For and Against)[M].TEXTconTEXT,Heidelberg.

柴明颎.2010.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 (1):54-56.

陈福康.2000.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黄德先、杜小军.2010.翻译的职业化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上海翻译(1):73-77.

黄友义.2010.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中国翻译(1):49-50.

黄忠廉.2002.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李德凤、胡牧.2006.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59-65.

黎士旺.2007.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 (3):46-49.

刘宓庆.1990.翻译的风格论[J].外国语 (1):1-6.

苗菊.2007.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4):47-50.

穆雷.2008.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 (1):41-44.

任文.2009.翻译教学的发展与 TOT计划的实施[J].中国翻译(2):48-52.

王树槐、王若维.2008.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研究(5):80-88.

王银泉.2008.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 (2):20-26.

文军.2004.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 (3):1-5.

于连江、张作功.2001.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6):26-30.

A Plan for MTI Teaching in Transl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mpetence,

by FENG Quangong&ZHANG Huiyu,

H315.9

A

1674-8921-(2011)06-0033-06

冯全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翻译教学。电子邮箱:fengqg403@ 163.com

张慧玉,南开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苗菊教授主持的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 (项目编号:M TIJZW 200903)的阶段性成果。其主要内容已在全国首届翻译硕士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上宣读,此特向大会组委会致以衷心谢意。

(责任编辑 索宇环)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s born from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ranslation,and here the author divides it into two parts,namely,diachronic translation competence,the fundamental part,and synchronic translation competence,the distinguishing part.The ultimate goal of MTI teaching i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mpetence,and to achieve it,teaching plan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Teaching plan consists of three categories,namely,“who teaches”(teaching staff),“what to teach”(course design)and“how to teach”(teachingmethod),each ofwhich is further explored by the authorwith a view to developingMTI students’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mpetence,especially the specific course design in the category of“what to teach”.It is hoped that this effor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MTI teaching model in translation.

猜你喜欢

译者职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