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载人航天》学术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2011-01-15
经专家评选、会议代表推荐和《载人航天》编委会审定,以下30篇文章为第一届《载人航天》学术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排名不分先后):
《空间交会对接轨道特性分析》,作者:刘世勇、彭利文,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空间站运营管理体系架构分析》,作者:田坤黉、侯永青,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空间站组装时的姿态控制策略》,作者:马艳红、张军、郭廷荣、何英姿,单位: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我国载人登月方案探讨》,作者:周涛、黄鹏、张崇峰、赵阳,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空间冷原子钟以及科学应用》,作者:吕德胜、刘亮、王育竹,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转位机械臂捕获初始条件分析》,作者:胡雪平、时军委、沈晓鹏、刘艳,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主动热控系统流体回路的轻量化设计》,作者:程雪涛、徐向华、梁新刚,单位:清华大学。
《CZ-2F火箭POGO问题研究》,作者:荣克林、张建华、马道远、王建民、王梦魁,单位: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航天测控系统高动态目标角捕获方法研究》,作者:吴海洲、王鹏毅、郭肃丽,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SZ-7伴随卫星动态成像试验设计》,作者:陈宏宇、朱振才、王江秋、余勇、吴会英,单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可抑制航天器轨控过程中太阳翼大幅振动的新型轨控方法研究》,作者:胡军、张国琪、张志方、黎康、何英姿,单位: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长期飞行载人航天器适居性设计与分析》,作者:周前祥,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故障变轨方案研究》,作者:汤溢、王翔,单位: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中显示-控制系统的工效学研究》,作者:王春慧、蒋婷,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实体渠道最大的问题,总是在用美妆的思维来发现和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却从来没有跳出美妆行业来思考CS渠道化妆品的未来!美妆行业必须通过跨界、学习互联网思维、新零售思维、社群思维,借助新技术,集思广益,奖励创新,推动自己店铺的新发展。
《空间对接机构自动对接控制技术》,作者:朱朝晖、励吉鸿,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反常声光偏转器收发光路的可逆性》,作者:马晶、王健、韩琦琦、谭立英、付森、宋义伟,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N体航天器姿态运动的动态-测量系统建模与应用》,作者:胡绍林、张伟,单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安理工大学。
《新型高压太阳电池阵在低轨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适应性分析和研究》,作者:杨华星、毕雨雯、路火平,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空间站耦合式热管理系统性能分析》,作者:靳健、何振辉、吕树申、莫冬传、黄臻成、侯永青,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
《复环桁架可展天线设计与力学分析》,作者:关富玲、徐彦,单位:浙江大学。
《改进型CZ-2F运载火箭动特性模型修正技术》,作者:林宏、罗恒、潘忠文、朱礼文,单位: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复杂构型空间站力矩平衡姿态计算方法》,作者:郭健、赵辉、杨宝庆、姚郁,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间飞行器近距离接近伴飞相对轨迹预报与精度分析》,作者:侯育卓,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载人航天持续发展的先进制导控制关键技术》,作者:陆平、敬忠良、胡士强,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空间植物组织培养的优化方法探讨》,作者:张岳、郑慧琼,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载人登月主动力——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作者:李斌、栾希亭、张小平,单位: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中继卫星支持交会对接捕获跟踪策略分析》,作者:丁华、何伟平,单位:解放军63999部队。
《基于ARMA模型的动力系统缓变数据故障趋势预测》,作者:朱晓乐、王华、符菊梅、陈景鹏,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利用空间目标进行船载雷达指向精度检测方法研究》,作者:王晓明、宋海军、朱晓峰,单位: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