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学森院士如是说(一)
——信仰·爱国篇

2011-01-14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奖章航天事业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他曾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以下令人难忘的话语出自这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这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奖章航天事业
漂亮的奖章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一起争奖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