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2011-01-12彭必源黄宏磊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彭必源,黄宏磊

(1.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孝感432000;2.孝感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我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但2009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12733亿元,同比增长15.3%。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称,尽管名义增幅低于上年同期,但考虑到物价指数为负值,实际增长率接近17%。这是折实增长率仅次于1985年的第二个高峰,2009年最后一个月零售同比增幅会再上台阶,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会达到20%以上。另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1月1日至3日,全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5%。零售总额和增速均超去年。[1]可以预测城乡消费市场将继续成为2010年我国保增长的强劲动力。然而,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城乡消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因此,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对于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湖北省为例,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的建议。

一、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1.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与服务。根据《湖北统计年鉴》2003-2009年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到2002-2008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情况(见表 1)。[2]

从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城镇居民2002-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789.00元增加到2008年的13153.00元,增长了0.94倍,年均增长率为11.70%,表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同期,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02年的5608.90元增加到2008年的9478.00元,增长了0.69倍,年均增长率为9.21%,同样增长较快。从总体情况来看,湖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

表1 2002-2008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 单位:元

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根据《湖北统计年鉴》2003-2009年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到2002-2008年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情况(见表2)。[2]从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农村居民2002-2008年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444.06元增加到2008年的4656.38元,增长了0.91倍,年均增长率为11.43%,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增长速度均低于城镇居民。同期,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02年的1745.63元增加到2008年的3652.57元,增长了1.09倍,年均增长率为13.20%,虽然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消费的绝对额仍远低于城镇居民,如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只有城镇居民的1/3。

表2 2002-2008年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 单位:元

二、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比较分析

1.模型简述。C.LLuch于1973年将英国计量经济学家R·Stone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改进为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它的一般形式是:

式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消费品的支出额,xi为消费品的人均基本需求量,Y表示收入,pi表示消费品的价格,βi为第i种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人均基本需求总支出,βi和 xi为待估参数,满足约束:xi>0。模型的经济含义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给定收入和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的按比例在各类商品支出和储蓄支出之间分配。在(1)式中,令:

则有

(3)式以收入 Y为自变量,第 i种消费品的支出额V i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最小二乘法对αi、βi进行估计。利用(2)式,两边对 i求和:即:

将(4)式代入(2)式,得 pixi=αi+βi×,就可以得到 pixi的估计。[3]

2.ELES模型参数估计。利用表1和表2的资料,通过 Eview s5.0软件回归可求得各项基本需求的估计值,其回归结果见表3、表4。从以上估计结果可知,各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水平都比较高,除了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及杂项商品与服务拟合较差外,其余的拟合度均达到了0.90以上,拟合程度较好。

表3 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ELES模型参数估计表

表4 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ELES模型参数估计表

3.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1)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食品消费比较。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从2002年的2087.80元增长到2008年的3996.00元,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872.49元增长到2008年的1711.34元,其绝对额远低于城镇。2002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为2.39:1,到了2008年这个比值变为2.34:1,差距均较大。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湖北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2年到2008年均在40%左右徘徊,分别为37.22%、38.23%、39.32%、38.97%、38.78%、39.72%、42.16%,说明湖北省城镇居民整体已接近富裕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2年到2007年均在50%左右徘徊,分别为49.98%、51.67%、51.53%、49.06%、46.81%、47.87%、46.85%,说明湖北省农村居民整体刚刚接近小康水平。

(2)衣着消费比较。从衣着消费来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农村居民都明显低于城镇居民,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099.16元,农村居民为187.07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5.88倍,在结构比重方面,城镇居民2007年衣着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60%,农村的为5.12%,城镇居民也比农村居民高6.48个百分点。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比较。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不仅受收入影响,而且受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解释程度较小,R2=0.79)。以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品拥有量来比较城乡差距,湖北省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彩色电视机126.31台、洗衣机96.01台、电冰箱97.35台、热水器79.87台,而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量分别为 4.95台、2.73台、5.64台、3.11台,分别只有城镇居民的 1/26、1/35、1/17、1/26。对于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微波炉等相对高档消费品,湖北省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量分别为3.54辆、51.84台、4.98台、29.37台、50.67台,并且近年来有逐步增加的态势,而农村家庭是少之又少。由此也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家电产品已基本普及,下一步应逐步升级换代,同时应大力刺激城镇居民对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等数码产品的消费;而农村居民家庭家电产品有待进一步普及。

(4)医疗保健消费比较。200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370.50元、90.51元,城镇是农村的4.09倍,2008年的支出分别为675.32、210.36元,比值为3.21:1,仍有较大差距。

(5)交通通讯消费比较。随着经济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在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在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但城乡居民差距仍然明显。200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为532.10元、98.92元,城镇是农村的5.38倍,2008年分别为890.12元、290.44元,比值为3.06:1。从实物拥有量来看,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手机154.78部,而农村为13.82部,差距非常明显。

(6)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消费比较。湖北省城乡居民在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方面的消费差距也很明显,2002年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消费支出为863.20元,农村居民为232.84元,城镇是农村的3.71倍;2008年这项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为1037.24元、267.13元,其比值为3.88:1,差距进一步扩大。

(7)居住消费比较。由于农村居民大多是自建房而城镇居民多是集资建房或购买商品房,城乡居民在住房消费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湖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2002年分别为612.20元、235.61元,城镇是农村的 2.60倍,2008年分别为914.26元、651.50元,其比值为1.40:1,农村居民仍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2)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分析。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收入每增加1元,用于各类消费支出的金额,即表3、表4中的βi。从表3、表4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列前三位的消费支出依次是食品、衣着、交通通讯 ,分别为 0.29、0.08、0.06;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列前三位的消费支出依次是食品、居住、交通通讯 ,分别为 0.37、0.18、0.09。这说明 ,除食品消费支出之外,农村居民更多地考虑“住”的支出,而城镇居民将衣着、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放在了仅次于“吃”的地位,更加追求“享受型”消费。

从各种具体消费支出而言,农村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收入的增长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影响相对较小,而农村居民对食品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食品消费受收入增长影响较大。衣着消费倾向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说明城镇居民更加追求穿着的款式和样式,注意外表的打扮,注重生活层次的提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消费倾向农村居民均高于城镇居民,说明近年来家电产品和通讯产品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向农村市场延伸,农村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逐步提高,也逐步追求生活层次的提高。此外,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对于城镇居民,食品加工及餐饮业、服装加工业和交通通讯业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交通通讯类及家电类产品对于农村市场来说潜力也很大。

3)平均消费倾向比较分析。平均消费倾向是对收入使用结构的分析,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平均消费倾向是最终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平均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00%。根据2002-2007年的数据,得到湖北省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情况如表5。

表5 湖北省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由表5可以看出,湖北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除2007年略有上涨之外,其余年份呈逐年下降趋势,共下降了10.56个百分点,这说明湖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整体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上下起伏,徘徊不前,这说明湖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整体在低水平徘徊。其主要原因是:虽然近年来湖北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近年来的可支配收入均逐年增长,但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足,加之受传统储蓄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居民不敢大胆消费。除此之外,近年来房价和医疗收费的不断上涨使得很多城镇居民纷纷持币存款,以备购房和医疗服务,而物价和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对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在逐步接近,2002—2004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都低于城镇居民,从2005年开始,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但高出不多,这说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带来的推动作用逐步接近,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

4.消费贡献率比较分析。消费贡献率是指各项消费增长额在总消费增长额中所占的比重。根据表1、表2计算得出湖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贡献率如表6、表7。从表6可以看出,2002—2007年城镇居民各项消费的贡献率在不断变化,总体看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和交通通讯一直占主导,这说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主要靠这几项消费拉动;而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最大的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这说明这几项消费极大地拉动了农村居民消费。

5.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分析。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当价格指数不变时,收入上升1%所引起的相应消费需求额的上升百分数,其计算公式为:

依据此公式和表3、表4的数据可计算得出湖北省城乡居民需求收入弹性如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在增加收入的情况下,这八大类商品的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量会随之增加。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食品、衣着的收入弹性接近于1,这说明湖北省城镇居民对此类需求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用于这些项目的消费支出增长潜力较大;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除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外,其余消费的收入弹性明显大于1。说明近年来,城乡居民对除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外的各项消费需求的增长率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这些消费的需求量会增加。

表6 湖北省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贡献率(%)

表7 湖北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贡献率(%)

表8 湖北省2008年城乡居民需求收入弹性

三、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分析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渠道比农村居民多,其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储蓄和投资,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相对较少,其收入中需要留存相当大的部分用作生产性投入,用来购买生产资料,使得可供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大大减少。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89.00元,农村居民为2444.06元,城镇是农村的2.78倍;2008年城镇居民为13153.00元,农村居民为4656.38元,城镇是农村的2.82倍,差距进一步拉大。

2.城乡居民文化素质、消费观念差异明显。相对城镇居民来讲,许多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仍停留在短缺经济时代的水平上,遵循的仍是“量入为出”、“节俭第一”的消费准则,加上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家庭用品消费多半追求实用、价格适当、质量稳定、耐用,而对美观、舒适、艺术化、技术要求较低,而对琳琅满目、科技含量日益增多、品种和范围不断扩大的商品和服务,也缺乏应有的消费技巧。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相对优于农村居民,对家庭用品则要求舒适、豪华、档次高,自动化、技术化程度高,讲究居室装修,愿意接纳新产品。这种观念和素质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3.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流严重。在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实施后,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随着近年来物价上涨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经营支出占了农民购买力的相当部分。相比而言,城镇居民收入可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而农村居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直接的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必然将相当大一部分的收入用于扩大家庭生产经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显著改善。

4.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消费环境包括消费者选择的自由、价格放开与否、流动约束、不确定性和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4]目前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企业产品生产主要考虑城镇居民的需求特点,对农村市场的调查研究不够,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多。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电信接收等设施不能满足消费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对家用电器和现代化工业产品的消费。三是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严重滞后,诸如送货上门、免费安装、售后服务等在农村市场难以保障,而且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热情和消费信心。四是农村金融体系滞后,消费信贷尚未发展,一部分农民对消费信贷的强烈愿望难以实现。

5.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不健全。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很少,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防老、养老、防病、育儿的储蓄心理强,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实现。

四、改善湖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1.改善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1)制定城镇居民家电通讯产品消费优惠政策,促进城镇家庭家电通讯产品升级换代。城镇家庭家电通讯产品基本普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更高档的家电通讯产品不断地推出,但大多数家庭购买能力有限,新型家电通讯产品在城镇家庭还比较少见,城镇家电通讯产品市场潜力依然很大。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应制定城镇居民家电通讯产品消费优惠政策,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等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进一步拉动城镇居民对家电通讯产品的消费,促进城镇家庭家电通讯产品升级换代。

2)调整相关税费政策,促进汽车等高档产品和住房消费。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等高档产品逐步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但仍限于少数家庭。为进一步刺激这些产品的消费,应尽快调整相关税费政策,如减免汽车购置税、汽车提前报废给予补贴等,以促进城镇居民对汽车等高档产品的消费。此外,应进一步降低城镇居民购买房产方面的相关税费,促进城镇居民对住房的消费,保持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

3)扩大高层次教育招生规模,促进城镇居民教育消费。城镇居民在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都较低,说明城镇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不足,还有很大的消费空间。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对研究生等高等层次人才的招生规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促进城镇居民对教育的消费。

4)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各部门要及时跟踪新的消费趋势,主动引导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尽快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

5)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从消费贡献率分析可知,食品消费是拉动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湖北应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服务业。一是要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和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大力发展湖北旅游业。二是要大力发展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培育几个大的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以带动湖北整个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

2.改善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能力。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大对农民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创收能力,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下,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逐步增长,而其购买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业生产成本增大,减缓了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使得其购买能力下降。因此,政府应在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能力。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应加强农村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合理的消费观念,改善农民的消费意识,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文明、健康、适度、合理的消费,倡导广大居民减少一些不合理消费,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消费、人情交往相互攀比等浪费现象,防止在消费取向上重虚荣、轻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3)积极创造消费条件,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家电、通讯等产品有待进一步普及,因此,应积极创造消费条件,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一是要逐步推进农村消费信贷政策,消除和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限制消费领域中各种不必要的收费,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放宽信贷条件,引导商品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为农村居民消费创造条件。二是要继续加大家电产品下乡力度,扩大家电产品下乡范围和标准,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的居住需求。

4)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一是要加快农村供水、道路建设、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村水利、电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二是要建立农村完善的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络,降低农民购买消费品时的时间成本和搜寻成本,提升农村消费市场售后服务水平,扩大农民的消费,不断提升农民的消费层次。对于在农村建立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点的,政府应给予财政支持或税收优惠。三是政府的质检、物价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确保农民能买到放心的商品。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消费信心。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农民的教育、住房、医疗等预期支出增大,农民缺乏消费信心。因此,要促进农民合理消费,就必须改善消费预期,完善医疗体系、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增强农民的经济安全感,使农村居民从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找回消费信心。

[1] 商务部.元旦期间商业零售达147亿,总额和增速均超去年[EB/OL].(2010-01-05)[2010-09-25].http://new 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1/05/content_12755190.htm.

[2]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2-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 鲁万波,李竹渝.中国“九五”期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的比较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6).

[4] 李海涛.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3(2).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