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实证研究——基于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分析

2011-01-12叶厚隽

天中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青少年

叶厚隽

(黄淮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实证研究
——基于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分析

叶厚隽

(黄淮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青少年媒介素养不高,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情结的研究,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情结向正向发展;重视新兴媒体在青少年媒介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青少年;网络媒介情结;媒介素养;实证研究

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第一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到了8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认可和响应,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等国纷纷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进入 90年代以后,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结合自身的国情也开始推广和普及媒介素养教育。1997年,我国大陆才正式引进媒介素养教育理念①。2003年以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国内学者逐渐增多,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招收这一专业的研究生。2004年,国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媒介素养教育热潮,9月,上海交通大学谢金文博士在高校中首开先河,对本科生开设了媒介素养公选课,还编撰出版了大陆第一本媒介素养教材,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10月1日,复旦大学开通了全国首个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10月8日至11日,以“创新、沟通、发展”为主旨的全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12月11日至13日,由团中央、教育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主办,上海市委承办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主题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从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至2010年,学界撰写的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硕士论文有 19篇。截至作者动笔写本文之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媒介素养教育”,数据库共显示311篇相关文章。

显然,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研究仍处于启蒙状态。尤其网络加入大众媒介后,学界对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更是不够,许多学者对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局限于对概念的界定和一般的理论探讨。为了突破学界已有的理论研究视域,把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引向深入、引向实证,我们课题组深入河南省4个城市7所大、中学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工作,对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就是对这次调查的部分总结和分析。

一、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说明

1. 调查目的

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青少年能够科学、合理、正确地运用网络媒介资源,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网络媒介、更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介,从而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进行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了解当前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真实情况,分析青少年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思路。

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青少年,主要是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校青少年学生。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要求他们有效完成一份答卷会有困难,本次调查没有把小学生包括其中。为了得到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考察网络媒介对青少年的实际影响,调查组选取了河南省的4个城市(郑州市、新乡市、鹤壁市、驻马店市)中的7所样本学校。所选城市的网络媒介都很发达,所选学校在当地乃至河南全省都具有不同的代表性。其中,河南师范大学和黄淮学院同属于本科类综合性大学,一个偏重理科,一个偏重文科,两所学校所选样本学生分别来自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驻马店电大属于专科类高等院校,其样本学生情况可以代表专科类高校学生的实际状况;郑州九中、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鹤壁高中、驻马店高中都是所在城市的重点高中,其不同年级的学生样本情况完全可以代表中学层面的实际状况。所以,所选的这 7所学校都比较符合课题研究的最初设想。

3. 调查时间和方法

本次调查从2010年9月开始,至11月结束。在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组在所选样本学校各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构成样本,在他们中间做了一项名为“河南省青少年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调查组还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随机访谈,运用了访谈法。

(二) 调查样本构成

这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1份,回收率96.27%。所有数据都利用Exce1 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在回收的“河南省青少年媒介素养”调查问卷中,有效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共387人,占总人数的38.28%;女性624人,占总人数的61.72%。调查对象所在的年级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的年级构成

(三) 调查结果

1. 样本学生接触媒介种类排名情况

在问卷给出的8种媒介(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光盘、网络、手机和 MP3或 MP4)选项中,样本学生经常接触的排在前四位的媒介是:图书、电视、手机和网络。它们所占比重上下相差不超过5个百分点,并且远远领先于别的媒介。样本学生接触网络和手机的频率直逼图书和电视,如图1所示。

图1 青少年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介示意图

2. 对样本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的媒体

“请你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的媒体”调查选项数据显示,样本学生选择的“排名第一位的”媒体,图书占28%,网络占25%,电视占 23%,手机占 17%;“排名第二位的”媒体,电视占25%,网络占21%,手机占21%;共有42%的样本学生认为对自己生活和学习影响最大的媒体是网络和手机,同样也有42%的人认为网络和手机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只排第二,如表2所示。

表2 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调查结果 %

3. 样本学生接触网络媒介情况

(1) 上网地点的选择

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主要选择在家上网。从图2可以看出,初中生和高中生70%以上选择在家上网,这应该是家庭电脑越来越普及的缘故。大学生一半以上选择在学校上网,其原因是大学生基本上寄宿在学校。接近20%的青少年学生仍然选择去网吧上网。调查组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很多学生家里有电脑,但他们主要还是选择到网吧上网。问其原因,回答有二:一是网吧里电脑多采用光纤上网,速度快,另外网吧里没有约束,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轻松地上网;二是在家里家长管教较严,许多家长不许其上网,他们很委屈,便偷偷溜到网吧来弥补“缺憾”。

图2 青少年上网地点示意图

(2) 上网频率

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青少年学生中,天天上网的占 10.58%,经常上网的占 26.31%,偶尔上网的占56.18%,三项相加能够上网的人数占所调查学生人数的93.07%之多,天天上网和经常上网的两项相加的人数占所调查学生人数的 36.89%,无法上网的只有6.93%;调查还显示,在所调查的青少年学生中,随年级的增长,青少年学生天天上网和经常上网的人数也呈递增趋势,如表3所示。

表3 青少年学生上网频率统计

(3) 上网目的

调查如表4所示,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呈“多样化”态势,其中大多是为了查阅资料,这一点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57.18%的大学生是为了查阅资料而上网。聊天、玩游戏和一般浏览也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目的所在。还有5%的人上网是为了写博客,这在以前的数据中是少见的。

表4 青少年上网目的统计 %

(4) 上网时间

如图3所示,青少年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固定在1小时以上的超过40%,加上那些不固定的多达80%以上,仅有18.6%的人上网时间在1个小时以下。

图3 青少年学生每天上网时间示意图

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承认长时间上网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的为了上网不惜逃课,有的上“网吧夜市”导致第二天在课堂上睡觉,耽误学业。

(5) 手机网络

调查如图4所示,青少年使用手机主要是用来通讯和发短信,这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但利用手机上网也倍受青少年的青睐,特别是大学生,52.64%的大学生经常利用手机上网。调查数据还显示,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学生依赖手机和网络媒介。在访谈过程中,曾有人这样说:“我出门忘记带手机,就会有一种失踪的感觉,没法看微博,无法及时看飞信。”还有人说:“要是几天不上网,我就觉得错过了很多资讯,比着正常人我都要落后一大截。”诸如此类的感受说明,手机和网络媒介对青少年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与他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

图4 青少年用手机的主要用途示意图

4. 样本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依据当前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合理地了解、认知、分析、评估、选择、处理网络媒介的能力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信息的素养和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课题组设计了“除正常学习利用外,你能做到不接触网络和手机吗?”、“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媒体教育活动?”、“你希望学校通过开设有关课程或讲座对此进行教育吗?”等几个问题选项,以调查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

在回答“除正常学习利用外,你能做到不接触网络和手机吗?”调查选项问题时,近70%的青少年选择了“不能”(如图5所示)。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不能做到在正常学习利用之外不接触网络和手机,不能做到拒绝网络和手机的诱惑,这说明网络和手机对青少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图5

在回答“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媒体教育活动?”调查选项问题时,接近70%的青少年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专门的媒体教育活动,如图6所示。这应该是青少年媒介素养存在问题的一个归因。

“你希望学校通过开设有关课程或讲座对此进行教育吗?”选项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有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学校开设有关课程或讲座对他们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希望学校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他们学习的课程。其中,大学生要求最为强烈,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对媒介素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愿意主动学习媒介相关理论知识,如图7所示。

图7

图7

二、调查结论

通过对上述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调查数据看,作为网络媒介的一个庞大受众群体,青少年学生接触网络媒介的次数频繁,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较长。调查对象有25%的人认为网络对其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大,只有很少一部分青少年认为网络对其生活和学习影响不大或不明确。而且,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有某种依赖,产生了网络媒介情结。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的日趋丰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问题也将会更加凸显。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意志力不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网络媒介中的不健康东西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 手机网络成为青少年的“媒介新宠”

随着 3G无线网络的推广,手机上网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利用手机上网和游戏的占到手机用户的43%还要多,校园里、教室里、宿舍里、公交车上……随时随处都可以见到青少年用手机上网、发微博、查资料、玩游戏、听歌曲、看新闻……尽情地享受着手机网络世界所带来的快乐。但是当他们为之欢呼的时候,问题也悄然出现。“手机上网是高科技改善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而青少年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1]。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将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利用手机上网,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人士的高度重视。

(三) 网络媒介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

调查数据显示,53.81%的青少年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查阅资料,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57.31%。由此可见青少年依赖网络媒介进行学习的程度之高。在调研中曾有学生说:“习惯于在网上查字典了,方便快捷,并且图文并茂。”还有学生说:“现在一旦遇到问题,潜意识里就先蹦出来去网上查查的想法。”“在学习中遇到什么不会的就上百度。”很多人发出同样的声音。网络媒介已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

(四)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不高,尚处于自我建构阶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被网络信息所包围,很多青少年被网络媒介营造的虚拟世界所迷惑。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媒介社会,只有拥有对网络媒介信息的清醒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估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主观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客观世界,才能成为合格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在接触网络媒介的时候,多数青少年基本上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的是为了查阅资料,有的是为了聊天玩游戏,还有的是为了写博客。但我们发现,在接触网络媒介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们对该不该接触网络媒介、怎样利用网络媒介、什么时候上网以及该不该长时间上网等问题都感到很纠结。他们往往对网络媒介又恨又爱,摆脱不掉又不愿意摆脱,大多数不能做到拒绝网络和手机的诱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接触它们。这说明,青少年学生面对网络的巨大诱惑,普遍缺乏自制能力,不能正确地认知、分析、评估、选择、处理网络媒介信息,并恰当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介。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青少年学生所具有的网络媒介素养多是通过自我学习、感悟积累而来的,通过老师或家长的指导而获得的很少,更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素养理论教育得来的。所以,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不高、不专业,是自我建构的结果,他们急需并渴望得到有关网络专业的科学指导和实践锻炼。总之,当前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五) 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

网络文化传播打破了以往媒介传播的形式界限,实现了面对面和点对点并存的传播,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媒介素养的内涵不断充实和发展。从网络文化新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来看,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这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网络技术和传媒行业不断开辟新的领域,迸发出无限的资源信息,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无孔不入地渗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和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越发离不开网络媒介。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大多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智尚不成熟,没有十分明确的判断标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媒介的负面影响。而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教育部门和老师多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忽视了青少年每天都在接触网络媒介信息这一现实,忽视了青少年学生渴望接受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强烈要求。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文化与“大教育”的现实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创建一整套以提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适时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三、实施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案

我们虽然得出了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的结论,但同时也认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和建构。受篇幅限制,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一) 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引入课堂,并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1. 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

学校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理应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当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从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学校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尚是一个薄弱环节,而青少年学生对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接受教育的愿望,加强学校教育中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刻不容缓。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续性,可以保证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比较稳定的贯彻。因此,学校要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重要课程纳入教学大纲,让其走进课堂,通过系统科学的课程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接受相关知识理论,增强对网络媒介理性分析和科学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升华自己的网络情感,强化自己的网络素养意识,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

2.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形式各异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除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各异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的特有功能,让其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网络媒介活动的平台;与有关网络媒体联手举办一些网络媒介知识方面的讲座或者论坛;组织学生参观网络媒体单位,让他们了解网络媒体生产制作流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到网络媒体基地实习和实践;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添加一些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关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青少年学生创办与网络媒介素养相关方面的社团并开展活动,例如让青少年借助于网络这一平台,分小组进行艺术创作比赛、参与新闻采访报道、参加校园DV作品赛和网页制作大赛;引导青少年通过博客、微博、BBS等进行公益宣传;鼓励青少年参与一些社会组织或者官方发起的网络竞技比赛,等等。总之,学校要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形式,让青少年了解网络媒介状况,增强对网络媒介的感性认识。

(二) 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情结向正向发展

网络媒介情结,就是指人们基于对网络媒介的认识和使用,在其意识中所形成的网络需求、网络情感的一个集合体,是人们面对网络媒介所产生的一种难以割舍的心结、一种复杂而顽固的心理状态。它对人的思想、意志、行为均具有影响和控制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双面的,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如上所述,不少青少年在学习、接触、使用网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网络媒介情结。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工作中,人们虽然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对青少年的媒介情结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了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内在因素,在教育实践中多是强调机械地监管与围堵,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建构与提升,从而影响了教育实效。因此,新形势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情结的研究,尤其要研究青少年面对网络媒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青少年媒介情结生成的规律,使之对青少年的影响向正向或积极的方向发展,促使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情结转变或升华为网络媒介素养。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引导青少年,克服网络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的选择、鉴别能力;克服追求网游刺激、安于平庸的情绪,树立高尚快乐的休闲观与成就感;克服借助网络世界逃避现实的自卑封闭情绪,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开放心态;克服对网络过度依赖和沉溺的状况,提高对网络媒介等新科技的主动掌握和科学运用的能力。

(三) 重视新兴媒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主要包括对相关媒介知识的认知学习、媒介技能的把握运用、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等。伴随着互联网、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更多的人可以更自由地交流与互动,这不仅凸显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也为我们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搭建了新型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载体。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借助新兴媒体这一教育载体,才能真正显示其教育成效。所以,我们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重视发挥新兴媒体在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特有功能;要立足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开辟媒介素养教育新途径;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改革、探索媒介素养教育新方法;要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构以新型媒介为载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新平台,开展有鲜明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

注释:

① 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卜卫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论文,标志着我国大陆正式引进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1] 当心手机上网成瘾:部分青少年每时每刻都“在线”[EB/OL].(2010-11-10).http://www.ln.xinhuanet.com/itpd/2010-11/10/content_21359949.htm.

Empirical Study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Teenagers——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a Literacy of Teenagers

YE Hou-jun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 media influence on teenagers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caused by low media literacy of teenager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Network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lassroom,and the research of teenagers’ media complex should be strengthen to guide them to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a complex.

teenager; network media complex; media literacy; empirical study

G775

A

1006-5261(2011)03-0126-06

2011-01-25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EA090061)

叶厚隽(1963―),男,河南新蔡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朱占青〕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