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舆情现实研究
2011-01-12王来华
文/王来华
加强舆情现实研究
文/王来华
近年来,舆情研究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其发展与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归纳起来,舆情现实研究主要有十个方面。
第一,了解民众的社会满意度。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中,关于公民对国家重大决策的评价情况的年度调查,被称为“政治民调”,是国家把握民众基本政治态度的重要来源。在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中,也有不少机构开展年度性的政府施政满意度调查,专门了解公众对施政情况的评价信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则是要通过舆情研究,了解城乡居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民众基本的社会政治态度及其动态变化。积极发挥舆情现实研究在疏导民意和化解民怨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第二,了解民众对党和政府各类社会政策的直接反映。在舆情研究中,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被划分为若干类型和层次,其中,民众对各类社会政策的直接反映,是常见和具体的舆情内容。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政策的生产方式”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细,走向专业性和提升精确度”。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各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更加需要得到舆情的制约和验证。
第三,了解民众头脑中基本的思想政治倾向。舆情研究发现,民众的思想状态及其变化,是民众各种政治认知的重要基础,对舆情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有关调查常以民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思潮为分析对象,诸如对民众的思想信仰、生活信念等内容的专门了解。其中,常见的项目包括对大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动态的专门调查。从舆情的视角判断,这些群体的思想波动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第四,了解网络舆情及其影响。一是专门了解互联网上发生的各种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二是专门了解网民这一社会人群的舆情发生情况。当下仍呈迅猛发展之势的互联网在技术操作和管理方面不同于传统媒体,网民群体复杂,又采用跟帖、博客、播客等多种方式自由和快速地发表个人看法,使得网络舆情从发生到产生影响,呈现出不同但极具影响力的态势,甚至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使“某些政府管理措施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这样一来,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产生影响的时速更快,范围更大,强度更高,对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和压力。另外,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反映和引导网络上下思想情绪的主导性话语,在舆情空间形成和民众社会心态变化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一旦在网络上形成一种声势浩大的舆情,就很容易导致舆情危机的发生,甚至会引发互联网外的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这直接根源于舆情与舆论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推动,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就好像给舆情的发生和传播插上了“超音速”翅膀,有时会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第五,了解群体性突发事件参与者和相关民众的态度。对诸多事件的研究表明,舆情是事件本身很重要的诱导因素。受事件参与者利益诉求的直接驱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演化,都沿着舆情的轨迹上下波动。换言之,没有事件参与者的社会政治态度的支配,就不会有事件的发生及其演变。这是人们的情绪、认知支配其行为的结果。而一旦出现敌对势力的挑拨或煽动,事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就会更加复杂。因此,了解事件中相关民众的利益诉求,就会知晓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动因,及时获得处理事件的主动权和具体方法。此外,了解事件中各类舆情和参与者的思想动向与利益诉求,有利于甄别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敌对势力的操控,有利于正确处理事件和消除影响。
第六,了解民众对国内外各类时政事件的看法。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或情况可以了解民众的价值判断,同时也为决策者准确应对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提供了依据。
第七,了解民众对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认识和评价。舆情研究一直强调国家管理者的作用,并把国家管理者视为影响舆情发生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之一。领袖人物是整个国家管理者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普通民众的利益代表,是人心凝聚的重心所在。在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和事件中,领袖们的形象具有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力。因此,了解民众对这些领袖人物的思想观点、行为特征甚至形象的感受和认知情况,是发现民众对党和国家整个政治形象认知情况的一个窗口。
第八,了解社会舆论对舆情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舆论与舆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常常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正确的舆论引导中包括了高准确度、高透明度和高时效性的信息发布,可以给民众提供做出正常舆情反应的条件和机会。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前后,此种舆论的引导更是必需的。
第九,了解民众对各类社会问题的容忍度和承受力。作为社会变迁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普通民众,始终都会有对各类社会问题的承受力问题,并会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变革的容忍度。了解民众对社会问题的承受力和容忍度以及民众的应激行为倾向,就构成了舆情研究的另一种现实需要。
第十,了解民众在各类行政选举中的意愿。这一直是国内外民意研究的一项普遍需要。随着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城乡基层政权民主选举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此类选举在层次和规模上与西方式的民主选举不同,但在选举过程中,所谓“民调”仍是发现选民政治倾向和具体意愿的重要信息来源。
满足上述需要,关键就是要了解和把握有关舆情现象。这些舆情现象依靠研究者的加工和传递,成为直接服务决策者的信息产品。一个准确而及时的舆情信息产品,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非常大的帮助,使舆情的现实研究成为决策者的一种决策工具或“智库”。
(作者: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