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运用网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本
2011-01-11杨洪犹鑫
文/杨洪 犹鑫
社会管理涉及两大部分:政府和公民。互联网在两者之间起到一个互动作用,形成一个互信、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这个平台对于当下的社会转型尤为重要。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
广东惠州:运用网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本
文/杨洪 犹鑫
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随后,社会管理创新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
社会管理创新与网络技术应用密不可分。如何驱动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性关系?近年来,中国多座城市以开展网络问政为抓手,对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其中比较成功的,当属广东省惠州市。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华人网络论坛上,惠州荣获“2010年度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从“惠州经验”到“惠州样本”
首届华人网络论坛的核心,是契合中央新近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探究互联网的可为空间。就此而言,惠州无疑是一个样本,这也是本次论坛花落惠州的重要原因。
三年前,惠州率先合理运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化平台,将网络信息化纳入问政体系,“网络问政”正式在惠州出现;一年前,在首届广东网络问政研讨会上,“惠州经验”入选“2009年度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同时惠州被评为“2009年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三个月前,在第二届广东网络问政研讨会上,“惠州样本”入选“2010年度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
从“惠州经验”到“惠州样本”,三年来,惠州网络问政可谓风生水起。在网民的积极参与下,市委市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并进行科学决策。从2009年5月份,省委办公厅已经举办了5次网络交办会,每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办一次。2010年,省直部门收到网民意见14万条,回复反馈13万条,网上反馈率92.9%,地市收到网民的意见是82万条,回复反馈批示76万条,网上反馈率达到92.7%。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0年《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惠州行政机关竞争能力在全国各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四。网络问政在惠州已成为一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
“广东的广州、东莞、深圳外来人口很多,市民社会相对发达。而且广东在社会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领域已经进行了尝试,并不是一张白纸。广东的网络问政做得很好,这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表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如是评价。
网络问政贵在真听实干
书记、市长与网友的交流互动不仅在网上,更进一步延伸到现实中。
2009年7月7日,惠州市专门举行了“书记市长网友见面会”,请网友为惠州市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惠民之州建设“灌水”、“拍砖”。“我有一个承诺: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对网友郑重表态,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对网友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如果“不闻、不问、不办”,就要问责。
2010年10月22日,时隔一年多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再次邀请网友,面对面“灌水”、“拍砖”,并诚恳地对网友说:“我之前说了,对网友的问题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我再次给大家表态,这‘三不’原则是网络问政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坚持好。我还要给大家说一个‘两真’,网络问政要重在真问互信、贵在真听实干。”
黄业斌第一次在今日惠州网在线交流是2008年8月14日晚上。黄业斌作为首位嘉宾,与网民真诚在线交流,它标志着惠州“网络问政”起航。2008年9月18日晚,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作为第二位嘉宾做客今日惠州网“惠民在线”论坛,对网民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回应。随后,该论坛在线交流步入正轨,每月都有一位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与网友对话,成为惠州全力打造的网络问政平台之一,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
经过几年的努力,“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推进“善治”的官民沟通渠道和惠州城市治理的有效推手,建设文明城市、提升市民幸福感等方面走在广东省前列,先后摘取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金牌”,2009年1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0年获评“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制度建设力促网络问政
惠州网络问政的成功离不开制度建设的支持与监督。
全方位多层次收集民意,及时办理迅速反馈。
要做好网络问政,首先要听取民声、收集民意,经过几年探索,惠州打造了多个富有特色的网络问政平台,全方位、多层次收集民意、受理问题、及时办理、迅速反馈。
从2008年8月开始,惠州市委宣传部将网民关注较为突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成每周一期的《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报市主要领导批示,批示由市委督查办和市政府督查办转各部门办理,领导批示和处理结果统一在本地主要网站上公布。
“惠民在线”论坛从2008年8月开播至今,已有60多位市、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上线,通过文字和视频与网民在线交流。
“红黄绿”灯制度有力提升了政府执政为民声誉。
惠州市在政府门户网上推出的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了24小时的意见受理渠道。此外,群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提交意见和建议。各部门通过政府门户网平台予以回复,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网络问政。
如何让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建议得到有效回应,这是个马虎不得的重要工作环节。为推进这项工作,惠州建立了回复信件的“红黄绿”灯制度——明确规定:一般性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比较复杂的问题15个工作日内回复。按时回复的,平台将自动标以“绿灯”;未及时回复的,标以“黄灯”;超过15个工作日仍未回复的,标以“红灯”。这项制度公布后,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检查、监督,将网络问政成效纳入对各地各部门正职的目标责任考核,年度考核中低于80分的,给予黄牌警告。
对于一些群众提出的涉及多部门或长期没有解决的复杂问题,惠州市还设立了复杂问题协调机制。由市纪委、督查办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对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规的问题,由市纪委监察局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处理;涉及信访的问题,统一由信访局进行督办。
把网络问政工作列作干部考核内容,致力常态化建设。
惠州为网络问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关于开展网络问政工作的通知》、《惠州市网络督查工作制度》等,明确了网络问政工作处理程序和机制,将129个县(区)、职能部门列入网络问政考核名单,致力推动网络问政工作常态化建设。
目前,惠州通过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民共治”的综合管理格局;注重加强网络问政,常态机制的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去推动网络问政,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注重引导网络民意理性表达诉求,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注重推动互联网运用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实现社会管理多领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