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测度
2011-01-10王会萍
王会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测度
王会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从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单指标分析和多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2个方面测度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四大板块间,而且表现在省际之间和四大板块间差距的拉大;进而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引起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差异形成并拉大的原因主要以外因为主,尤其是国家发展政策的倾斜;最后针对区域空间差异提出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即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加大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支持,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从而促使区域发展要素合理流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单项指标;多指标;空间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由于所处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国家投资倾斜的不同等原因,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并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为了避免和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而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本文从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综合采用单指标和多指标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2个方面对国内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定量分析和测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促使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一、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区域资源禀赋、制度差异和社会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促进作用,也有负面影响[1]。一定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使全国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并使生产要素的潜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但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可能引发和加剧社会矛盾。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如果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消费结构也基本相似,那么就可以形成相似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则区域之间市场的相互需求增多,产生地域专业分工和贸易的机会就会增大。如果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落后地区对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不了足够的拉力,那么区域间的技术资金梯度转移和产业扩散就难以实现,进而影响全国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更新换代。另外,区域之间经济差距的扩大强化了各区域的自我中心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必然加剧区域之间市场的分割,进而影响双方经济的联系和发展进程。如果地区间经济水平,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过大,不仅会使落后地区进一步走向萧条,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且会因此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另外,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将对社会经济活动构成强大的物质和心理障碍,有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
国内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并逐渐拉大的趋势在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避免和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拉大而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变动趋势、成因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定性评述[2],而定量测度相对较少且使用的方法都比较单一。本文主要对国内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综合采用单项和多项指标2种方法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定量分析和测度,希望对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促使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国内区域经济空间差异测度
(一)国内区域经济区的划分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东部板块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3个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组成;东部沿海经济区由上海、江苏、浙江组成;南部沿海经济区由福建、广东、海南组成。中部板块划分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2个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组成;长江中游经济区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组成。西部板块划分为大西南、大西北2个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组成,大西北经济区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组成。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组成[3]。
(二)国内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本文下面运用单项指标测度和多指标综合测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距做一分析。在单项指标测度时,既分析研究了各个省会城市的城市经济发展差距,也研究了各个省际间的发展差距。在多指标测度时,从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进行分析,运用了除常用的人均GDP以外的多种指标进行分析,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
表1 1995~2006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人均GDP对比元
1.单指标测度
(1)人均GDP反映的差距。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之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扩大。四大经济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先后顺序一直都是东部、东北、中部、西部。1995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值为5 749元,2006年则为19 605.1元,增长了3.4倍。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年份为同年东部地区的47%,而最低的年份仅为同年东部地区的32%。这种显著的差异当然不利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2)除人均GDP外各项指标值反映的差距。除人均GDP之外,反映区域经济差异的单项指标还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4]。表2为1995年至2006年省间四大板块用此4项指标反映的区域经济差异的计算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
表2 省际间和四大板块间的各项指标计算结果
第一,2006年省间极差比1995年增长了近4倍;板块间极差也是1995年的近4倍;2006年省际间的标准差是1995年的大约4倍,板块间标准差是1995年的将近4倍。由此可见,不论是省际间还是四大板块间,其极差和标准差的变异程度都体现出国内区域经济水平差异有迅速增大的趋势。
第二,省际间的平均差系数和变异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0.394和0.531上升至2006年的0.417和0.587,板块间的相应变量由1995年的0.384和0.400上升到2006年的0.416和0.782。这说明在12年内,不论是平均差系数还是变异系数,尽管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总的趋势都是逐渐加大。这表明国内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不仅仅表现在各大板块之间,也表现在各省际之间。
第三,省际间相对差距系数不论是平均差系数还是变异系数都比四大板块的系数大,这表明国内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来自于各省际之间,四大板块间的差距只是各省际间差距的一个体现。
2.多指标综合测度反应的差距
仅使用单一指标衡量地区差距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5]。综合指标则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下面利用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结合单指标的变异系数这3个指数来综合分析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情况。
(1)基尼系数分析。图1为1970~2002年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价格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等一系列重要的体制变革。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以接近年均10%的高速度增长,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加深。所以本文用1970~2002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来反映国内的情况。
图1 1970~2002年的基尼系数变化走向
通过图1可以看出,1974~1976年和2001~2005年这2个时期基尼系数最高。1970~2002年基尼系数的变动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970~1976年,这个阶段基尼系数持续上升,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977~1990年,从1977年开始基尼系数出现了明显下降,并且在1990年之前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1990年开始,基尼系数又开始上升,中间略有小幅度波动,但是这个阶段的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特别是2001至2002年的基尼系数都已超过了0.26,分别接近和超过了197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这2个指标虽然都可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是变异系数只计算了各大区域之间的整体差距,没有将各区域人口比重的因素考虑在内;而基尼系数将地区的人口比重作为在省市之间整体差距的权重,所以1992年之后的变异系数显示国内各区域之间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不大的,而1992年之后的基尼系数显示国内不同地区人口中所享有的经济水平的差距大幅度扩大了。综合2个指标说明,中国各大区域之间的地区经济水平差距缩小了,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在地区经济福利水平方面即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扩大了。
(2)锡尔系数分析。锡尔系数是由Theil于1967年研究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时首先提出来的。它表示的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水平等于各个国家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的对数的加权总和,权数为各区域的收入份额。以公式表示为为锡尔系数;n为区域数;Yi为第i个区域的收入份额;Pi为第i个区域的人口份额。锡尔系数可以直接将区域间的总差异分解为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从而为观察和揭示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各自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以及各自在总差异中重要性及其影响提供了方便。
表3表示四大板块间和地带内的锡尔指数。由表3可以看出,锡尔系数变动的阶段以及变动的过程和前文的变异系数比较接近。从1995年到2006年,锡尔系数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从1990年的0.045增加到2006年的0.055。这表明近12年来国内区域经济差距确实逐渐增大。12年来四大板块内部的锡尔系数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总指数的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地带间锡尔系数的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国内区域经济差距逐渐增大是由于四大板块间的经济差距逐渐增大引起的。与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相比,锡尔系数的特殊意义在于该系数能够将区域差距分解成地带内差距和地带间差距。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地带内差距在逐年缩小,而地带间差距在逐步扩大。从1995年开始,地带间差距对于锡尔系数的贡献超过了地带内差距。这说明从1995年开始,地带间差距开始成为影响国内区域差距的支配性力量。
表3 基于锡尔系数的地区差异
以上分析说明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四大板块间,而且表现在省际之间和四大板块间[6]。对引起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已有文献来分析,主要有从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方面提出的“地理区位差异论”;从政治经济体制得来的“体制原因论”;从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提出的“发展战略论”和从经济全球化方面探讨的“经济全球论”[7]。总结起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而以外因的影响为主。内因是指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存量、自身经济水平决定的自身生产率和产业结构战略的制定,外因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倾斜。国家政策倾斜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引起资本的流动,间接影响会带来地区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8]。因此,针对国内具体情况,在尊重和承认自然条件差异的基础上,应该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9]: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加大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支持;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充分发挥中部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优势,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现代综合基础设施建设[10]。只要中部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加强了,就能集东、西部长处和优势于一身,可以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既可以为东部地区提供广阔的需求市场,又可以辐射和带动西部地区发展,从而使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结语
本文运用单指标分析和多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分析结果再次印证了相关专家的研究结论:引起国内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在于国家发展政策的倾斜;希望通过相关政策倾斜,促使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合理流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1]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高志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2(5):7-9.
[3]全海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实证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4]柳国海.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12(2):91-93.
[5]俞路,蒋元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财经研究,2007,33(3):17-28.
[6]代琳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8):165-167.
[7]赵永,王劲峰.中国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3):357-361.
[8]王燕梅.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制度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1(3):5-13.
[9]刘继学.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及其解决建议[J].商业时代,2008(21):100-101.
[10]聂华林,马红翰.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Measurement for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China
WANG Hui-ping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Shaanxi,China)
Star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and development,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measu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 throughindividual-multiple targets analysis,and also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differenc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great,which can be found not only among four plates but also between provinces and four plates.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then,discuss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in th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external causes have led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policy tilt from the state.The paper,finally,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regions,that is:continuously encouraging the eastern region to take the lead in development,supporting major projec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regional economy;single index;multi-index;spatial difference
F061.5
A
1671-6248(2011)04-0052-05
2011-08-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BJL51)
王会萍(1970-),女,陕西乾县人,讲师,工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