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诊断及其数值模拟

2011-01-09王黎娟高辉刘伟辉

大气科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季风实况西南

王黎娟,高辉,刘伟辉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3.中国人民解放军94758部队,福建宁德355103)

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诊断及其数值模拟

王黎娟1,2,高辉1,3,刘伟辉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3.中国人民解放军94758部队,福建宁德355103)

以登陆内陆后维持时间长、暴雨增幅的热带气旋“碧利斯”(0604)为研究对象,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讨论了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分析了台风涡旋周围的水汽收支特征,发现净西风、净南风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在“碧利斯”登陆大陆减弱西行的过程中,西南季风对登陆台风的维持和暴雨增幅有重要影响。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碧利斯”登陆后的降水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降水强度和暴雨落区,模拟路径与台风实际路径走向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偏差;季风涌爆发时,台风中心南侧降水出现明显增幅。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降水强度对水汽输送大小较敏感,水汽输送减弱致使降水强度明显减弱,可见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对暴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登陆台风;西南季风;水汽收支;数值模拟

0 引言

我国处于太平洋西岸,是登陆台风最多,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台风影响的地区常常出现暴雨,甚至出现特大暴雨和伴随爆发性洪水,其破坏性和所造成的灾害极强,能够造成山体滑坡、洪涝等直接灾害,极有可能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并且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陈联寿和丁一汇,1979;陈联寿等,2002)。

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国内外不少极端暴雨记录都与台风活动有关(陶诗言,1980)。长期研究(Gray,1968;肖文俊和谢安,1982)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越赤道气流、热带高空东风急流等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对TC(tropical cyclone)活动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对台风降水,特别是暴雨突然增幅的物理机制作了深入研究,除地形和非对称结构外,还详细考察了西风槽、急流等中纬度环流系统以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场分布的影响(陈久康等,1996;Dang,1998)。陈联寿等(2004)和Chen et al.(2004)研究了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系统的作用,指出西风槽及梅雨锋的影响导致热带气旋的降水强度增强,分布更加不均匀。

实际上,在诸多影响台风活动的因子中,西南季风的作用不可忽视,台风从季风急流中获取大量潜热能,有利于台风在陆上的增强或维持,这对暴雨的维持和增幅十分重要(陈联寿等,2004)。因此,有必要细致深入地研究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产生暴雨增幅的成因,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是国家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季风涌爆发时段内对“碧利斯”登陆后进行诊断分析,指明西南季风对“碧利斯”暴雨增幅的作用,通过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季风涌爆发时段台风暴雨进行模拟,再现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典型历史个例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进一步分析西南季风对登陆台风维持和暴雨增幅的影响。

1 碧利斯的概况

0604号热带气旋“碧利斯”于2006年7月9日14时(北京时间,下同)生成于西太平洋地区,11日0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月13日22时20分在台湾宜兰地区登陆,14日12时50分在福建霞浦二次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5 hPa,近中心最大风力30 m/s)。15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17日填塞消亡。“碧利斯”登陆后缓慢西行偏北,然后西行偏南前进,先后经过了闽、赣、湘、桂四省,受其影响,7月14—18日期间,闽、浙、赣、湘、桂、粤六省普遍出现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图1),引发了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最新统计,受灾人员为2 962.2万人,因灾死亡612人,失踪20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5.8×104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66亿元(康志明等,2008)。

2 水汽收支特征

董美莹等(2009)指出台风登陆后引起的暴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是依据降水产生的基本条件,登陆台风出现强降水主要是因为有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强的上升运动。许多研究(梁力等,1995;姚才等,2005;张恒德和孔期,2007;蒋小平等,2008;滕代高等,2008)表明,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为台风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在台风暴雨发展过程中,南海夏季风输送暖湿气流为暴雨区补充不稳定能量,为台风强度的维持提供了潜热能源。上述分析说明了水汽输送的强弱对台风降水大小的重要性,那么“碧利斯”登陆后的暴雨增幅是在怎样的水汽收支背景下产生的?

2.1 各层水汽收支

“碧利斯”登陆福建霞浦后,仍与一条西南风水汽输送带相联接(Wang et al.,2010)。图2为“碧利斯”登陆前夕及登陆后4个侧边界上水汽输送随时间的垂直分布,南边界(图2a)水汽流入量最大,其输入带位于500 hPa以下中低层,在15日02—14时暴雨增幅时段内,南侧边界低层一直有较大的水汽输送。北边界上(图2b),在500 hPa以下中低层同样有一个水汽输出带,但强度较南边界弱,15日02时出现了较强水汽输送中心,至14时水汽输送逐渐减小。在西边界上(图2c),14日08时—16日20时低层700 hPa以下存在西风极大值带,且低层有两个时段的中心大值区,水汽输送极大值中心均位于900 hPa附近,暴雨增幅时段对应水汽输送大值中心,这与季风涌爆发时刻水汽输送加大,致使暴雨增幅的事实相吻合(Wang et al.,2010),16日20时以后低层有水汽输出。东边界(图2d)低层900 hPa以下有一个水汽输入带,且在台风登陆后一直维持在2 g/(s·hPa·cm),也利于后期台风减弱为低压气旋后降水的产生。14日08时—16日08时,900 hPa以上基本无水汽输送,16日08时以后,850~500 hPa之间有水汽输出。

图1 2006年7月13日08时—18日02时“碧利斯”累计降水量(mm)及6 h移动路径Fig.1 Accumulative precipitation(mm)of Bilis from 08:00 BST 13 to 02:00 BST 18 July 2006 and its 6-hr track

图2 7月14日08时—18日08时(110~130°E,16~37°N)区域南(a)、北(b)、西(c)、东(d)边界水汽输送的时间—高度剖面(单位:10-1g/(s·hPa·cm))Fig.2 Time-altitude cross section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at(a)south,(b)north,(c)west,and(d)east boundaries of(16—37°N,110—130°E)region from 08:00 BST 14 to 08:00 BST 18 July(units:10-1g/(s·hPa·cm))

由此可见,在台风登陆霞浦之后,整体呈现出西侧、南侧水汽较为充足,东侧、北侧水汽较少,在15日02时季风涌爆发时,西边界上水汽输送出现了极大值,说明此时来自于西风分量的水汽输送增强,而南边界上一直也有较强的水汽输入,但北边界上也有一定的水汽输出,东边界上低层一直存在着弱的水汽输入。“碧利斯”产生暴雨增幅的水汽主要源于西南季风的输送(Wang et al.,2010),而台风中心西侧水汽输送的增强为登陆台风暴雨增幅起到重要作用。

2.2 850hPa台风涡旋区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

图3为“碧利斯”登陆后暴雨增幅时的850 hPa水汽通量。15日02时“碧利斯”东南侧的水汽通量高值中心达45 g/(s·hPa·cm)以上,与该时段降水增幅对应。与之对应的水汽通量散度场上(图4)可以看出,风暴中心南侧有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研究台风区域附近水汽大小,以台风涡旋为中心,以区域范围(110~130°E,16~37°N)的4个边界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各边界上850 hPa水汽通量特征。

图4 7月15日02时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5 g/(s·hPa·cm2);阴影区表示辐合)Fig.4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10-5g/(s·hPa·cm2))at 850 hPa at 02:00 BST 15 July(the shading denotes convergence)

通过表1中各时刻在(110~130°E,16~37°N)净水汽通量可以看出,850 hPa上在15日02时该区域净水汽通量值已较前12 h明显增大,季风涌爆发时刻,西边界的水汽输送突然增大,直到15日14时之后开始减弱,这12 h内台风区域内净水汽通量明显增大,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备条件。

分析14日20时850 hPa各边界水汽特征,从南边界进入该区域的南风水汽通量值为11.340 g/(s·hPa·cm),从北边界流出的南风水汽通量为10.072 g/(s·hPa·cm),净经向水汽通量为1.268 g/(s·hPa·cm)。西边界流入的西风水汽通量值为4.875 g/(s·hPa·cm),东边界流出的西风水汽通量值为0.815 g/(s·hPa·cm),净纬向水汽通量为4.060 g/(s·hPa·cm)。流入该区域净的水汽通量值5.328 g/(s·hPa·cm),因此西侧边界、南侧边界的水汽输送比较强烈,该区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风水汽供应。

3 高低空散度场

丁治英和陈久康(1996)通过对多个降水很强的台风研究发现,高空辐散场是台风暴雨产生和加强的一个重要因子。程正泉等(2009)指出高空强辐散场是登陆台风造成大范围强降水的一个基本动力特征。图5给出了15日02时“碧利斯”高低层辐合辐散的情况。可见,与此次增幅暴雨过程的落区相对应,低层850 hPa强辐合区(图5a)和200 hPa强辐散区(图5b)都出现在风暴中心南侧,中心值分别在-7×10-5s-1和10×10-5s-1以上,高层的辐散强于低层辐合,高层流出的气流具有强的抽吸作用,这对热带低压在陆上的长久维持非常有利,使其不易被填塞,从而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西南季风往往与西南低空急流紧密相连,低空急流的时空变化与暴雨的强度一致。在图5a中,在风暴南侧始终存在着一条风速大于等于12 m/s的西南风密集带,且越接近风暴中心,风速越大,低层辐合区位于台风中心南侧,西南季风的增强和维持,利于低层辐合的持续,低层强辐合促进台风气旋性环流维持,为暴雨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1 7月14日08时—16日02时(110~130°E,16~37°N)区域各边界水汽通量及该区域内净水汽通量大小Table 1 Water vapor flux at four boundaries of(16—37°N,110—130°E)region and net water vapor flux of the region from 08:00 BST 14 to 02:00 BST 16 Julyg/(s·hPa·cm)

图5 7月15日02时850 hPa(a;阴影区表示散度≤-1×10-5s-1)和200 hPa(b;阴影区表示散度≥1×10-5 s-1)的散度场和风场(风场单位:m/s;●为风暴中心)Fig.5 Divergence(10-5s-1)and wind(m/s)fields at(a)850 hPa and(b)200 hPa at 02:00 BST 15 July(the shading denotes divergence≤-1×10-5s-1and≥1×10-5s-1in Fig.5 a and 5b,respectively.●shows the tropical cyclone center)

4 对流不稳定

图6给出了14日08时、15日02时暴雨增幅前及增幅时的θe线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水汽通量垂直分布特征。近地面等θe线基本与地面平行,台风中心上空低层有向上延伸的θe高值区、高层有向下延伸的高值区,相对低值区出现在500 Pa附近,表明“碧利斯”登陆后仍维持暖湿结构,θe等值线的分布在南北侧呈现非对称性。图6a中,台风中心南北两侧的对流伸展高度较低,北侧比南侧略高。图6b中,台风中心南侧对流明显强于北侧。还可以看出在14日08时,“碧利斯”南北两侧的水汽输送的大小相当,在15日02时,低层南侧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此时风暴中心南侧对流加强与季风涌的爆发有重要关系,西南季风为台风输送水汽及不稳定能量,造成了风暴中心南侧强的上升运动,对流明显强于北侧。这与之前分析的强西南季风造成台风中心南侧低层的强辐散相一致。

图6 7月14日08时(a)和15日02时(b)相当位温及水汽通量过风暴中心的经向垂直剖面(等值线表示相当位温,单位:K;阴影区表示水汽通量≥10 g/(s·hPa·cm);●为风暴中心)Fig.6 Latitude-altitude cross section of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isoline;units:K)and water vapor flux(shading;≥10 g/(s·hPa·cm))cross the tropical cyclone center at(a)08:00 BST 14 and(b)02:00 BST 15 July(●shows the tropical cyclone center)

5 数值试验设计

为了进一步研究西南季风对“碧利斯”登陆后暴雨增幅的影响,利用WRF模式(版本3.1.1)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NCEP/NCAR一日4次水平分辨率为1°×1°的全球分析场为模式的初始场,积分时刻从14日08时起,积分步长为225 s。3 h输出一次模拟结果,格点采用双重嵌套,粗、细网格格距分别为45 km和15 km,粗网格格点数为160×115,细网格格点数为385×247。使用墨卡托地图投影,垂直方向取27层,模式顶为50 hPa。微物理参数化使用WRF single-Moment 5-class方案,积云对流参数化使用Betts-Miller-Janjic方案,数值试验的起始时间为7月14日08时,模拟时间为5 d。本文设计了3个试验方案,包括1个控制性试验、2个水汽敏感性试验。具体试验方案如下:

方案(1)——控制实验。考查WRF模式对“碧利斯”降水的模拟能力,并且把模拟结果作为敏感性试验对比的基础。

方案(2)——水汽敏感性试验。将初始场相对湿度乘以系数0.5,其他要素和物理过程与控制试验保持一致。

方案(3)——水汽敏感性试验。将初始场相对湿度乘以系数0.8,其他要素和物理过程与控制试验保持一致。

敏感性试验用于讨论西南季风水汽减弱的情况下,暴雨的强度和落区将会发生如何变化。

5.1 碧利斯路径和强度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图7为“碧利斯”陆上行进时的实况路径与模拟路径的对比,起始时刻为14日08时,每6 h定位一次,与实况相比,模拟路径与实况走向大体一致,但是在进入湖南、广西之后,模拟台风路径与实况存在偏差,整体偏南。总体来说,对路径的模拟效果较好。

图7 7月14日08时—17日14时台风的模拟路径与实况路径对比(实线为实况路径;虚线为模拟路径)Fig.7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track(dotted line)and observed track(solid line)from 08:00 BST 14 to 14:00 BST 17 July

通过表2可以看出,WRF模拟的台风中心气压值在模拟初期比实况台风中心气压值大,强度较实况偏弱,15日14时—20时与实况一致,16日20时以后模拟台风中心气压比实况要小,强度较实况偏强,总体模拟效果较好。

表2 控制试验台风中心气压与实况台风中心气压的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yphoon center pressur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by the control experimenthPa

5.2 850hPa西南季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赤道辐合带的水汽输送是热带气旋出现暴雨增幅、造成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当西南季风与热带气旋相互作用时,西南季风充沛的水汽输送成为热带气旋登陆后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董美莹等,2009)。陶诗言和卫捷(2007)指出,MJO的活跃期进入南海时,850 hPa西风加强,对流活动加强。季风涌爆发时,中国南部大陆850 hPa的西南风加强,将大量水汽输送到中国南部大陆。

Wang et al.(2010)指出,“碧利斯”第2次登陆前后,南海南部的西南季风已经入侵风暴南侧,这支季风源于南半球的冬季风跨越赤道后在北半球发生转向为西南季风,并与索马里急流汇合,这支索马里急流在阿拉伯海上空风速有所增强随后越过孟加拉湾伸展至南海。在14日14时“碧利斯”刚登陆福建,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在季风涌爆发前的风场特征(图略)。从图8a、b中可以看出,控制实验较好地模拟了暴雨增幅时刻的850 hPa风场特征,除了索马里急流之外,此时85~9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也有所增强,索马里急流越过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到达南海上空,形成一条宽广的风速带汇入到热带风暴之中。暴雨增幅前,模拟的风场与实况基本一致,暴雨增幅时,风暴中心附近东侧模拟的风场略强。通过风场的模拟比较表明,15日02时水汽输送随着季风涌的爆发而增大,对台风暴雨增幅起重要作用。

5.3 降水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图9给出了15日02时—15日14时“碧利斯”的实况和各试验降水对比。从图9a上可以看出,“碧利斯”登陆后,在赣南、湘南、粤东有强降雨云团发展,浙闽降水明显减少,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降水由风暴中心及北部向风暴南侧的转变。以后随着“碧利斯”的进一步西行南落,暴雨区向广西、云南一带移动。此后,风暴北部一直没有强降雨发生,而风暴南部持续了5 d之久的特强暴雨(尹洁等,2008)。

图8 7月15日02时850 hPa风场的实况(a)与控制试验结果(b)对比(阴影区表示风速≥12 m/s;大箭头表示越赤道气流)Fig.8 Comparison of 850 hPa wind field between(a)the observations and(b)the simulations by the control experiment at 02:00 BST 15 July(shading denotes wind speed≥12 m/s;little arrow denotes wind vector with unit of m/s;large arrow denote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对比分析实况(图9a)与控制试验(图9b)的降水情况可以看出,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碧利斯”登陆后季风涌爆发时段的降水过程,二次登陆后暴雨的中心位置出现在台风中心南侧,模拟暴雨中心强度达到了180 mm,降水强度与观测事实基本相符,模拟范围比实况要略大一些,表现出“碧利斯”登陆后降水位于其南侧,非对称性明显。控制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模拟出西南季风与台风耦合时期,尤其是季风涌爆发时出现的暴雨增幅,模拟基本是成功的。

对比方案(2)、方案(3)和方案(1)(图9b)的模拟结果发现,在实施方案(2)后,降水强度比方案(1)大幅减弱,且降水中心位置(图9c)也有偏差,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强度不及10 mm,仅台湾地区达到10 mm;在实施方案(3)后,降水中心位置与方案(1)结果相比较为接近,暴雨中心降水值达到了140 mm(图9d),暴雨影响范围略有减小。

通过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汽减弱的越多,降水强度减弱的越大,暴雨落区偏差也越大,水汽的变化造成了降水强度的变化、暴雨落区也随之发生偏离,水汽不同程度的减弱对暴雨落区、降水强度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两个水汽敏感性试验分别与控制试验的对比发现,西南季风中水汽的减弱对降水强度、暴雨落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9 实况与各试验模拟降水的对比(单位:mm)a.观测事实;b.控制试验;c.相对湿度乘以0.5的敏感性试验;d.相对湿度乘以0.8的敏感性试验Fig.9 Comparison of rainfall(mm)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a.observations;b.the control experiment;c.the sensitive experiment with relative humidity multiplied by 0.5;d.the sensitive experiment with relative humidity multiplied by 0.8

5.4 物理量模拟结果对比

图10为15日02时控制试验与水汽减半敏感性试验的850 hPa风场预报的差值。分别由控制试验中风的东西、南北分量减去敏感性试验中风的东西、南北分量所得,用以讨论热带气旋低层的辐合辐散情况。

根据图10所示,两者在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气旋性环流,且气旋性环流福建风速在8 m/s以上,这说明水汽的敏感性试验中,虽然初始场中风场没有人为改变,但没有充分的水汽输送,登陆台风强度减弱较快。

图10 7月15日02时控制试验与相对湿度乘以0.5的敏感性试验的850 hPa风场差值分布(阴影区表示风速差≥6 m/s;单位:m/s)Fig.10 The difference of 850 hPa wind field(m/s)between control experiment and sensitive experiment with relative humidity multiplied 0.5 at 02:00 BST 15 July(shading denotes wind speed difference≥6 m/s)

图11为水汽减半的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水汽通量的大小在“碧利斯”南北两侧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两个中心,呈现出非对称分布,水汽输送的高度约为700 hPa,强度仅为24 g/(s·hPa·cm),如果水汽被人为减小,即使维持较强的低空急流,其随后的水汽输送也难以得到增大,从而致使降水强度也明显减弱。

6 结论

0604号台风“碧利斯”登陆强度不强,但在陆上维持时间及其引发的强降水非常罕见。本文针对15日02—14时暴雨增幅时段的水汽特征、降水等进行分析和模拟,得到如下结论。

图11 相对湿度乘以0.5的敏感性试验模拟的7月15日02时水汽通量沿116.4°E的经向垂直剖面(单位:g/(s·hPa·cm))Fig.11 Latitude-altitude cross section of water vapor flux(g/(s·hPa·cm))along 116.4°E at 02:00 BST 15 July,simulated by sensitive experiment with relative humidity multiplied by 0.5

1)诊断分析表明西南季风为“碧利斯”提供强的水汽来源,季风涌爆发时,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增大,是登陆台风长时间维持及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登陆台风的高层强辐散场及对流不稳定的加剧,也是产生暴雨增幅的又一重要原因。

2)WRF模式基本能够模拟“碧利斯”登陆前后的路径和暴雨增幅时刻的850 hPa风场特征;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碧利斯”登陆后季风涌爆发时段的降水过程,降水强度与观测事实基本相符,模拟范围比实况要略大一些。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模拟出西南季风与台风耦合时期,尤其是季风涌爆发时出现的暴雨增幅,模拟基本是成功的。

3)水汽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暴雨对水汽输送的大小十分敏感,水汽减弱致使降水强度明显减弱,可见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对暴雨影响至关重要。

陈久康,丁治英,陶祖任,等.1996.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对登陆台风暴雨突然增幅的影响[C]//85-906项目组.台风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第四分册.北京:气象出版社:52-54.

陈联寿,丁一汇.1979.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440-488.

陈联寿,徐祥德,罗哲贤,等.2002.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7-27;211-313.

陈联寿,罗哲贤,李英.2004.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J].气象学报,62(5):541-549.

程正泉,陈联寿,李英.2009.登陆台风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诊断分析[J].气象学报,67(5):840-850.

丁治英,陈久康.1996.不同雨强台风的诊断对比与数值试验研究[C]//85-906项目组.台风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第四分册.北京:气象出版社:110-111.

董美莹,陈联寿,郑沛群,等.2009.登陆热带气旋暴雨突然增幅和特大暴雨之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25(4):495-502.

蒋小平,刘春霞,费志宾,等.2008.南海夏季风对强热带风暴Bilis(0604)引发暴雨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4(4):379-384.

康志明,陈涛,钱传海,等.2008.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特大暴雨的诊断研究[J].高原气象,27(3):596-607.

梁力,吴志伟,严光华.1995.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不消的动力机制[J].热带气象学报,11(1):26-34.

陶诗言.1980.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255.

陶诗言,卫捷.2007.夏季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与季风涌的关系[J].气象,33(3):10-18.

滕代高,罗哲贤,代刊,等.2008.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3):369-380.

肖文俊,谢安.1982.热带高空两支东风急流与台风活动的关系[C]//全国热带夏季风学术会议评论文集编辑组.全国热带夏季风学术会议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85-293.

姚才,贺海晏,黄明策.2005.华南西部登陆台风的大尺度条件对比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6):110-113;122.

尹洁,王欢,陈建萍.2008.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华南持续大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36(1):63-68.

张恒德,孔期.2007.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33(5):42-48.

Chen Lianshou,Luo Huibang,Duan Yihong,et al.2004.An overview of tropical cyclone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research progress[J].Adv Atmos Sci,21(3):505-514.

Dang R Q.1998.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and causes of exceptional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s in China[J].WMO/TD,875:23-26.

Gray W M.1968.Global view of the origin of tropical disturbances and storms[J].Mon Wea Rev,96:669-700.

Wang Lijuan,Lu Shan,Guan Zhaoyong,et al.2010.Effects of low-latitude monsoon surge on the increase in downpour from tropical storm Bilis[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16(2):101-108.

Diagno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creased torrential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a landfalling typhoon coupled with southwest monsoon

WANG Li-juan1,2,GAO Hui1,3,LIU Wei-hui3

(1.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UIST,Nanjing 210044,China;2.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UIST,Nanjing 210044,China;3.Troops 94758 of PLA,Ningde 355103,China)

The amplifying of the torrential rainfall of the landing Tropical Storm Bilis(0604)and moisture budget around the typhoon vortex are studied with the dataset of CMA-STI Tropical Cyclone Optimal Tracks,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intensive surface observations.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thwest monsoon provides abundant water vapor for torrential rainfall during the landfall of Bilis,and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ong time maintenance and torrential rainfall increament of the landing typhoon.The rainfall of Bilis after landfall is simulated by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model,showing that the model can preferably simulate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orrential rain area.The simulated path is mainly coincident with the observed path,although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Rainfall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typhoon centre at the onset of the monsoon surge.Results of the sensitiv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yphoon rainfall intensit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isture transport,and the decrease of water vapor can remarkably weaken the rainfall,indicating that the moisture transport of southwest monso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rrential rainfallof landing typhoon.

landing typhoon;southwest monsoon;moisture budget;numerical simulation

P444

A

1674-7097(2011)06-0662-10

2011-03-14;改回日期:2011-07-2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505);高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093228120001);江苏省“333”工程项目

王黎娟(1970—),女,湖北恩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季风及海气相互作用,wljfw@163.com.

王黎娟,高辉.2011.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诊断及其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学报,34(6):662-671.

Wang Li-juan,Gao Hui.2011.Diagno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creased torrential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a landfalling typhoon coupled with southwest monsoon[J].Trans Atmos Sci,34(6):662-671.

(责任编辑:张福颖)

猜你喜欢

季风实况西南
“潮”就这么说
乡村小学的愿望与现实——宜君乡村教育实况
Country Driving
绿水青山图——海洋季风的赞歌
户撒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实况掠影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可爱潮咖们的独门彩妆实况直播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
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