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60年荣辱追问

2011-01-09孙磊

人民周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战俘营手榴弹战俘

◎孙磊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60年荣辱追问

◎孙磊

没有引爆的手榴弹

1951年3月,年仅22岁的张泽石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这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47年加入了共产党,次年便向学校党组织提出了回四川老家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迎接家乡解放的要求。张泽石的请求获得同意,他从此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一场战役后,战士们伤亡很重,弹药所剩无几,粮食早吃光了。

一位腿上缠满绷带的伤员把仅剩的一个手榴弹交给了张泽石,说:“拿去吧!我反正不行了,你们快些往外冲!”

“我接过这颗宝贵的手榴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只感到喉头发紧,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正是这颗手榴弹,几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乘着夜色,张泽石和一群战友沿着一条小水沟试图向外突围,但被敌人发现,强大的火力将他们压制在水沟里动弹不得。

天亮了,沟外公路上响起了坦克的轰鸣声。

“最后的时刻到了!”张泽石抑制住心脏的狂跳,弯下腰揭开了手榴弹盖,把手指穿进引爆线环,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此时,张泽石的手臂被身边一名战友死死抱住了。他哭喊着:“张干事,手榴弹可不能扔呀!扔了我们都得死呀!”

张泽石环顾围在他身边的战友,他们的年纪比自己还小,满脸泥污,既无辜又无助,他心软了。

于是,他建议大家往后山跑,先躲起来再说。

张泽石带头跳出水沟往山上猛爬,山势很陡,爬了约两丈高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张泽石就用双手抓住石缝中一棵小树用力往上爬。

“当时猛一使劲,小树被我连根拔起,就头朝下摔了下去,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张泽石在浑身疼痛中醒过来时,几个敌军持枪围住了他,自己身上已没任何武器。

这一天是1951年5月27日,张泽石入朝仅仅两个月,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战俘生活。

“60年来,我一直牢记这个日子。”张泽石说。

担任战俘翻译

在战俘队列中行走时,张泽石脑子里想的都是“狼牙山五壮士”,还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古训。一声枪响惊醒了他。

原来是一位战友捂着肚子正向山脚跑去,美军士兵以为他要逃跑,朝天开了一枪。

张泽石急得用英语大喊:“别开枪,他是拉肚子要去解手!”

美军士兵停止放枪,他没有想到这个中国战俘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被要求担任与战俘沟通的翻译。很快,张泽石和近500名难友被押往“战俘基地”巨济岛。

其时,朝鲜停战谈判已经开始,战俘问题成为板门店和谈的焦点。

与此同时,一场血腥的“甄别”运动也在美军战俘营里进行。所谓“甄别”,就是强迫战俘表态,是愿意回大陆还是去台湾。

在86号中国战俘营中,张泽石同战友一面和美军周旋,一面同战俘营中的叛徒斗争。

利用自己比较自由的翻译身份,张泽石与坚持回国的难友接上关系,组织活动,开展反虐待、反控制、反背叛的斗争。

随后,板门店谈判就战俘问题达成最终协议。

归管处严格审查

1954年1月,张泽石刚满25岁,作为最后一批交换战俘回国。

辽宁省昌图县成为张泽石和其他战友们的第一个落脚点,这里有一个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简称归管处)。

归管处的领导给被俘归来人员“上课”,并传达了中央对待他们的20字方针: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审查,慎重处理,妥善安排。

张泽石详尽地写完了自己的交代材料,但班长的一席话让他彻底醒悟。

“现在上面要的是你的交代材料,不是总结材料,你别忘了20字方针里讲的是严格审查,不是全面鉴定!”

在群众的帮助和领导的启发下,张泽石检查出自己在被俘前是带有一个未能扔出去的手榴弹的。他写上了:“有武器不抵抗被俘。”

他又想到由于当“翻译官”确实有时比一般难友吃得多点,便写上了:“被俘后怕饿肚子同意给敌人当翻译为敌服务。”

最终,张泽石的交代在班里得到通过,并为连里接受。1954年6月的一天,张泽石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意见。

“张泽石,有武器不抵抗被俘。被俘后曾向敌人供出部队番号,又因怕吃苦去当翻译为敌服务……承认被俘前军籍,开除党籍。”

张泽石不服,去营部理论,结果被营长劈头盖脸一阵抢白。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功臣?一个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有武器不抵抗束手就擒算什么问题,没开除你军籍还不算宽大处理?”

张泽石张了几次嘴却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了,脑子一片空白,他低头撞出门去,背后传来几声耻笑,他感到脊梁骨突然一阵战栗。

“叛徒翻案集团”

按照政策,连以下干部战士保留军籍者全部复员还乡,张泽石踏上了归乡的路程。

接下来的几年中,张泽石可谓是受够了冷嘲热讽和另眼相待,找工作也屡屡碰壁。

档案中“开除党籍”四个字将张泽石的人生涂改得面目全非。

与此同时,张泽石了解到,许多和他一同回国的战友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失业、失学,有的甚至被劳教。

1956年,张泽石和战友马兴旺、姜瑞溥联名向中央军委写了要求恢复军籍、党籍的申诉书,期盼中央能了解实情、纠正错误。

半年多后等来的结果是:他们被定为“叛徒翻案集团”,申诉书也成为后来他们三人都被打成右派的主要罪证。在随后的“反右”和“文革”中,张泽石屡遭迫害。

1980年9月27日,张泽石和战友们终于盼来了解决他们问题的中央文件。1981年落实政策,张泽石终于恢复中断了27年之久的党籍和军籍。

如今,已年逾八十的张泽石仍然笔耕不辍。“我现在还在写书,就是想把对那场战争、对战俘营经历的更深入的认识,写出来留给后人。”张泽石说。

82岁的张泽石老人仍然很忙碌,几乎每天都在写字,写一段让他刻骨铭心的历史。

近日,张泽石的新书《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60年回忆》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60年前,年轻的张泽石作为志愿军入朝鲜作战,却不幸被俘,历经艰辛,终于回归祖国。

回国后,张泽石接受了长达近一年的审查,竟被视为变节者,被开除党籍,在随后的“反右”和“文革”中,更是屡遭迫害。

平反后,张泽石选择了用文字来追问自己一生的荣辱。

摘自《周末》2011.9.1

猜你喜欢

战俘营手榴弹战俘
战俘营里的『圣诞老人』
真实版“土豆雷”
永恒的历史
拯救战俘的“大富翁”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中非手榴弹竟比可乐便宜
日军关押盟军高级战俘营在中国揭秘
重保龄球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