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研究
2011-01-05丘兆逸
丘兆逸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60,2.广西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南宁 530001)
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研究
丘兆逸1,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60,2.广西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南宁 53000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积极开展减排工作,并于2009年底宣布新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文章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而在后期由于刺激创新,扩大出口。因此,为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对出口贸易的冲击,需采取相应的刺激出口贸易措施来防止其过度波动;同时采用财政支持、加强合作等手段,促进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技术创新。
碳排放强度;下降;出口;J曲线效应
0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原则减少碳排放,而国际上的减排指标包括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下降(一般用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两种。作为发展中大国和碳排放大国,为实现发展权和履行共同但有差别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我国选择碳排放强度作为减排指标(印度也是如此选择)。我国在以前减排努力之上,于2009年底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其很大一部分属于是高碳排放产品。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我国从2006以来,陆续采取调整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配额、禁止或限制加工贸易等手段对其进行约束。因此,探讨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动态分析,借鉴Porter和Linde(1995)关于环境管制引致创新 (具体包括创新抵偿和国际市场领先优势)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认为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前期增加出口成本,导致出口贸易下降;但在后期由于刺激创新,从而增加出口贸易。
1 我国的减排目标及与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减排政策
1.1 我国的减排目标演变:减排约束趋紧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历来重视并积极开展减排工作,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并于2002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从表1可以总结出我国“九五”计划以来的减排目标演变规律:一是减排指标选择从以能源强度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碳排放强度为主。“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都是以能源强度为主,而2009年以后则以弹排放强度为主,其中的原因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2009),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60亿吨,占全球排放的21%,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二是减排的力度在不断增强。年均节能率从“九五”计划的5%,到“十五”计划的10%。碳排放强度虽然2010年与2020年的减排强度的指标差不多,但是考虑到减排强度的难度存在边际递增的现象,所以减排的力度是增加的。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的减力度增强,其对出口贸易的约束越来越强。
表1 “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主要减排目标
1.2 近年来我国与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减排政策
近年来,我国为实现预定的减排目标,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其中与出口贸易相关的措施主要是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它们与资源性行业,合称“两高一资”)的出口,采用的是调整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配额、禁止或限制加工贸易等手段(具体见表2)。到2009年,我国的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激烈影响,上述政策有所调整,但是仍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上马。而根据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通过了《2009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从2018年开始,美国政府有权要求进口商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国际减排义务国家进口商品时,必需购买排放配额,其实质是征收碳关税。由此可见,无论是来自国内的减排约束还是发达国家的碳关税,都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冲击。而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国内的减排约束(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
表2 近年来我国与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减排政策
2 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这是因为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前期,将增加出口成本,从而降低出口贸易;而在后期则由于创新刺激出口贸易扩张。
2.1 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前期: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
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将增加出口成本。这是因为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部门恰恰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加工制造业,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冲击前期,成本反应明显。其背后的原因是,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2008年其基础储量为3261.44亿吨,故其多年来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而煤炭是一种肮脏的燃料,碳排放系数分别是石油、天然气的1.31、1.73倍。据统计,在我国全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2中,其中82%来源于煤炭,故我国减排压力主要来源于煤炭。而要降低碳排放强度,一是提高能源的效率,降低单位GDP的能耗;二是要在煤炭的使用中进行碳捕存(CCS);三是减少煤炭的消费比重,使用其他成本相对高的清洁能源。无论哪种办法,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都可能会增加我国高碳排放强度部门的出口成本。根据英国的经验,当某种高碳排放发展模式已经固化后,欲再减少每吨二氧化碳的平均成本将超过85英镑。而杰弗里·萨克斯(2009)的研究表明,在发电过程中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需要10~50美元,分摊到每度电,则需增加1~5美分。
而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减少我国出口效果是立即显现的。如前文所述,我国通过调整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降低出口配额、禁止或限制加工贸易等手段,来抑制 “两高一资 ”商品出口的过快增长。根据海关统计,在2007年我国钢坯及粗锻件出口643万吨,下降28.9%。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2007年,我国为减少碳排放,把高能耗的钢坯及粗锻件等钢铁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这相当于该类钢铁制品的相对出口成本上升,故导致其出口势头回落。
2.2 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后期:创新激励,增加出口
Porter和L inde(1995)在考虑生产技术、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可能性的动态框架下,认为环境管制虽然增加了厂商面临对的约束条件,但其同时促使厂商进行改革、创新,最终消除因环境管制造成的成本支出,并可能取得国际市场的领先优势。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也具有类似的创新激励,即创新抵偿和国际市场的领先优势。我国制订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必将刺激原有的高碳排放部门进行创新,以弥补其造成的成本增加。这是因为高碳排放部门存在“碳锁定”,需要外部压力(政府的减排约束)下才能通过创新进行解锁。同时,减排的途径之一是提高能源效率,这与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是相互兼容的。王兵、吴延瑞和颜鹏飞(2008)以包括中国在内的APEC为例,发现在碳排放管制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55%,比没有管制的情况提高0.11%。而碳排放强度下降还将可能刺激新的出口部门产生,如我国的光伏产业。随着减排压力增强,国际市场对属于清洁能源的光伏产品的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光伏产业已从2004年的10多家激增至现在的400多家,其中的10多家企业还位居世界光伏制造的前30强。2009年中国光伏产业出口超过1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一倍多。
但是,碳排放强度下降激励下的创新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这是因为:一使我国的与降低碳强度相关的技术还不成熟,还在摸索之中。比如,我国在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方面仍不太成熟。二是碳排放强度下降引致的技术创新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是因为,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的技术创新需要一个支撑系统,包括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要把这些因素整合到一块并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而同时需要相关出口产业需要进行组织创新,并培育新的出口部门。三是我国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的技术创新所需的研发投入不足。其主要原因是这种创新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企业的研发投入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最优水平。
3 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本文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量两个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然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行检验。
3.1 指标的设计和数据的选取、处理
本文选用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强度指标,具体为每万元GDP的碳排放量吨数。而碳排放总量由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加总,其中每种化石原料的碳排放来自于其标准煤当量乘以碳排放系数。而为了消除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对我国的GDP和出口贸易量(单位均为亿元)均采用CPI指数进行调整,同时转化为按以1990年价格计算。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出口贸易取自然对数,建立半对数方程,其系数可解释为相对于碳排放强度的绝对改变量的我国出口贸易的变化率。出于权威性考虑,上述样本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样本期间为1990~2008年,而数据分析采用Eviews6.0软件。
3.2 模型的稳定性、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主要根据似然比(LR)检验,确定建立滞后阶数为2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经过检验,本VAR模型的差分方程的特征根模都在单位圆之内,说明该模型具有稳定性,从而保证脉冲响应函数的标准误差有效。经过ADF检验,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量两个时间序列的水平值均不平稳,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具有则变得平稳。在此基础上,经过Johansen协整检验,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阶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之间是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从而避免了谬误回归。
3.3 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
脉冲响应函数一般用于描述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可以观察模型中的变量在不同时期对于冲击的反应,因此其常用于动态分析。图1表示当碳排放强度受到负的0.1单位冲击之后,出口贸易在前三年内下降,其中第二年下降最多达1.79%;而在其后则上升,其中第七年上升达?3.53%,其后逐步回落。而从累积效果看,碳排放强度受到负的0.1单位冲击之后,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要在第五年累积效果才为正。这就验证了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确实存在J曲线效应。
4 结论和启示
4.1 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将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但在后期由于创新激励,扩大出口。这说明,波特从动态的角度认为环境管制促进创新的观点,对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情况也成立。上述分析表明,碳排放强度下降不完全是导致出口贸易下降,关键是看碳排放强度下降刺激下的创新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坚定走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减排之路,只不过同时需要对出口贸易政策做相应的调整,并加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技术创新。
4.2 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措施
首先,为避免我国出口贸易的激烈波动,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前期,采取其他措施来刺激出口。图2就是碳排放强度受到负的0.1单位冲击和出口贸易受到正的0.15单位冲击之后,出口贸易的脉冲响应。虽然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的J曲线效应还存在,但是由于出口贸易同期又受到正的冲击,故出口贸易下降的幅度减少至0.66%左右,而增加幅度只是上升至4.31%;并且下降的时间缩短到只有1年。
其次,为促进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创新,应合理利用WTO的相关规则,向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出口部门创新活动进行适当的补贴。根据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第8.2节规定,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补贴属于不可诉补贴。故我国可以对自主研发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技术创新提供财政金融支持,包括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方式,以促进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创新效果尽早发挥作用。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出口部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技术创新。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有义务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的低碳技术。这关键是引进的低碳技术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并进行消化吸收。此外还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把诸如《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等协议落实到出口部门的创新行动中。
[1]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
[2]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0,(1).
[3]宁学敏.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9,(11).
[4]王兵,吴延瑞,颜鹏飞.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5).
[5]仇保兴.创建低碳社会,提升国家竞争力——英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8,(2).
[6]杰弗里·萨克斯.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议定书[J].国际经济合作,2009,(1).
[7]Maenpa,I.,Siikavirta H.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l Consumption of Finland:An Input-Output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07,15(5).
[8]Wyckoff A.W.,Roop J.M.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in Export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Impl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Energy Policy,2003,18(2).
[9]Porter.M.E.,C.van der Linde.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
F752.62
A
1002-6487(2011)01-0118-03
2009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200911LX274)
丘兆逸(1973-),广西陆川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与贸易。
(责任编辑/浩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