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城市空间发展对策初探——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

2011-01-04嵘,王

关键词:空间结构共生系统

郭 嵘,王 璠

(哈尔滨工业大学 a.建筑学院;b.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06)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城市空间发展对策初探
——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

郭 嵘a,王 璠b

(哈尔滨工业大学 a.建筑学院;b.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06)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建筑学等学科中。其理论体系对于应用的学科建立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大的作用。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规划中。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中小城市空间的“共生系统”,并对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界面进行整合分析,提出中小城市空间发展对策。为今后制定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中小城市;城市空间;共生理论;尚志市

21世纪被称为“城市的世纪”。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约6.66亿、设市城市657个,城镇化水平达到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中小城市处于城乡结合、农转非的第一关卡,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因此,中小城市规划建设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

共生是生命系统所特有的互利合作关系现象,在各种生命层次普遍存在。作为一种最佳的、成熟的和最基本的机制或利益关系模式,共生已经代替竞争概念成为现代生态学的最基本范式[1]。现今,共生理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中,其理论体系对于应用之学科建立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大的作用。该论文基于共生理论为中小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共生系统,明确共生系统的层次与结构、各功能分区的关系,对建立的共生系统三大共生要素以及共生界面进行分析,再对共生系统的动力机制、区域共生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基于中小城市空间结构共生系统的建立,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实践对象,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为中小城市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共生理论的内涵

(一)共生与竞争

共生原为生物学概念,指的是不同种属生物间的紧密依存关系。《辞海》(1989)的定义:“共生是生物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种间关系,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体生活在一起的相互关系,一般指一个生物在另一个生物体内或体外共同生活互为有利的关系。”“共生”与我们熟知的“竞争”一样,被认为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曾经,达尔文进化论作为生物学中进化论最为重要的理论被大家普遍认同,其“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理论更是被奉为经典学说。“竞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进化机制。但是,现代进化论不断的深入研究表明,生物并不只是被动地去适应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最重要作用应该是共生起源。

(二)共生系统要素概念

生物学的共生理论将共生系统(见图1)分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2]371。

图1 共生系统示意图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生物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3],其特征在于种群的复杂属性[4]。共生模式也可以称为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5]。从行为方式看,共生模式可以分为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看,共生模式可以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情形[6]。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即共生模式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共生单元以外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了共生环境[2]374。共生界面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7]。共生的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方向和规律[8]。在共生关系的三个要素中,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9]。

(三)共生系统的特征

1.共生是所有生命系统进行创新和进化的途径

在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之间、共生单元与共生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交换过程,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作用。这种作用加快了共生单元的进化速度和创新能力。其生存和繁殖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

2.共生系统是一个不可逆且自组织的系统

任何共生单元一旦进入某个共生系统中,其进化发展便与共生系统密切相关,而当其退出该系统时,不可能还原到原有状态;并且共生系统的进化发展过程也都具有不可还原性,即共生系统一旦从一种低等级状态转换到一种高等级状态后,就不能再还原到原有状态。

3.共生系统需要共生能量的不断流通

在共生关系发生的过程中,新能量的不断产生是共生的重要本质特征之一。无论是共生植物、动物的生存能力的提高或是共生企业或共生组织的生存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共生系统产生新能量才能进行作用。也就是说,共生能量的大小是共生系统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共生系统质量提高和进化的前提。而共生界面和共生度是共生能量生成的关键。

二、尚志市城市空间共生系统的构成

运用共生理论来剖析中小城市空间结构并建立其共生系统,首先对中小城市空间结构共生系统的共生要素进行分析,形成共生体统。以便运用共生系统规律进行分析并得出发展策略。

(一)共生单元

一般来说,将城市空间结构的共生单元分为老城与新区两种。当然,同一城市内一般老城是唯一的,而新区的种类较多,而且可以多种同时存在于同一城市内。

尚志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四个共生单元,包括老城区、东浦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休闲娱乐区。其空间结构是以老城区为商贸中心、以东浦新区为行政文化中心的双核结构。老城区、东浦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休闲娱乐区形成四区一体,从而构筑绿色相间、交通快捷、山清、水秀的北方山水园林城市。

老城区:尚志市区西部的老城区是整个尚志市政治与经济中心。由于市政府的迁出,现在的老城区具有商贸中心的功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状用地压力较大,为了疏解人口、转移工业用地、增强老城区的服务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将市政府外迁,遂衍生出东浦新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浦新区:东浦新区的产生是由于市政府新址的迁入。因为老城区的旧城改造压力过大,新区建设更加切合实际,所以东浦新区是以政府迁移为触媒的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行政中心。其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6年,其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其位于中心城区跨过铁路向南发展的区域。该区域不但用地条件与交通条件较好,同时也是尚志的门户区位。其发展空间能够满足城市功能升级、产业升级。

石嘴山休闲娱乐区:位于市区东南部的石嘴山地区,面积为6.89平方公里,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是尚志市区重要的旅游开发项目。依托尚志市的历史文化,例如赵尚志与赵一曼的英雄事迹,建立石嘴山公园、尚志纪念馆等,为尚志市在市区内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共生环境

共生环境的是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生存的外部环境,不断地适应共生环境是共生系统进化的前提。因此,作为城市共生系统适应共生环境以调整自身自制,是制定发展策略的首要步骤。

社会经济环境是城市空间结构共生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共生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对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首先,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全球性、全国性以及区域性的环境,同时城市所反映的市场机制、政策机制都是社会力以及政府力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顺应多层次的共生环境来发展城市空间,调整城市内部结构,扩展城市外部空间。

自然环境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限制因素。从根本上明确这种限制因素,包括山、水、农田、资源等,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确定城市应该向哪里发展。中小城市要根据区域地理、气候、资源和技术等共生环境的条件,掌握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找出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资源差异,以及在相关产业上的比较优势,选择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和主导产业[10],充分解读城市,利用好城市的共生环境,变被动为主动。

1.经济因素

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中,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经济形态与城市的产业、交通、市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经济运行的目的和中心是城市经济的增长,所以当下社会所呈现出的产业结构、交通网络、市场体制等都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何适应与利用现有的经济体制成为城市发展的宏观前提。

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西距省会哈尔滨市124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77公里,周边分别与海林市、阿城市、五常市、延寿县和宾县毗邻。由于地处中国东北部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形态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特别是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工业,但是知识经济时代无疑是其前进方向。

2.社会因素

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在城市发展上的突出表现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和城市分工的出现。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级别较高的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对城市本身腹地的依赖性减小。城市的辐射能力更多地依靠先进的通讯信息网络和其中的各种流动,城市中地域距离因素的影响也就是集聚效应被削弱,但并不是不存在,城市中主要集中的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后台办公地点,而其研发、生产的大型设施则考虑迁至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市。

对尚志市来说,全球性共生环境是以经济形态与全球化、信息化为大背景;而国家层面近年来提出了多项建设目标,不论大、中、小城市都需要朝着这些目标进发,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尚志市发展带来了契机。尚志是省会哈尔滨市周边发展较快的城市。许多在哈尔滨建立办公地点的大中型企业,选择尚志作为生产地,例如“蒙牛乳业”等。

3.政治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外在表现之一,而政府力则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外部因素。特别是现今对城市规划作用的逐渐重视,城市政策与制度的制定都来自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应对。政府力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人为控制,控制和引导着城市的用地、人口以及经济规模与构成的“量”变的积累和方向,突破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限制其发展极限或障碍的这些不利于城市发展的临界状态,推动和加快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质”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各级规划、计划均将尚志市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省内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将尚志市做大做强都成为一种共识。这对于尚志市争取良好的发展政策、形成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无疑是有利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宏观政策、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尚志市无疑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人文、自然地理环境。任何一个城市都具有一定自然地理特征,城市的形成、建设以及发展方向都与自然地理因素息息相关,它是城市空间结构共生系统的主要共生环境之一。其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并构成了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共生单元外部的自然地理环境[11]。其对于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力、方向、速度、模式以及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有些城市,它甚至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障碍条件。

尚志市极具区位条件优势。其位于黑龙江省一级城镇发展轴上,更重要的是尚志市位于两大中心城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的滨绥线的中心位置,是两大城市经济交流和联系的节点,是黑龙江省南部经济带东部最具潜力的城市,是黑龙江省一级发展轴进一步的拓展,实现南部经济带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不难发现,为了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尚志市区的城市空间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比较多的。

总之,共生单元就是在这些环境中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时期,某种或某几种因素的作用强度互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空间扩展模式。

(三)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2]。在城市空间结构这个共生系统中,物质结构组织是通过能量的流动而进行运作的,这种能量包括人流、技术流、资本流、信息流、能源流、交通流等。实现这些能量流动的物质基础由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以及信息网络组成。这些基础设施的容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共生单元之间能量交换所需的时间,进而影响共生系统的进化进程。

1.交通运输系统

道路交通网络一直是能量流交换的重要组成方式,人流、资本流、交通流都是通过道路进行转移的。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外道路交通的通畅情况。而交通网络的通畅与否与交通工具的技术发展、道路质量和网络覆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交通工具速度的提升,意味着在相同时间段内增加了共生的能量。

2.信息通讯系统

由于全球化与信息化共生环境的影响,信息网络的建立成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前提。各共生单元及共生系统本身都存在大量信息,并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人流、资本流的转换来实现这些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传递和转化。

3.能源系统及其他

能源供应系统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暖气等;其他则包括供水排水系统,也就是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环卫系统以及综合防灾系统。它们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础设施是城市共生单元空间组织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在共生单元内部,这些设施建设较好的共生单元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使其发展加快,空间组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此影响。

目前尚志市各项社会设施,如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均以满足城市自身需求为主,但各组群之间的服务和辐射能力较弱。高层次社会设施和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改变尚志的软硬环境,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职能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使尚志市成为区域性商业、信息、文化、交通、通信、旅游服务中心。

(四)共生模式

一是寄生模式。在共生环境的不断转变刺激下,大部分新建立的新区、工业区、度假旅游区都是由于城市发展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初期本身并不具备单独运行的能力,需要借助其他共生单元特别是老城区的扶持。这一时期双方形态差异较大,基本是新区对老城区的依附为主,由其提供共生能量,继而形成了寄生模式。一般老城区都是以宿主的形象出现,只有能量的输出,但输入甚微。

二是偏利共生模式。由于在寄生模式中不断汲取了新能量,新区得到进化。当新区、工业区以及旅游区等初具规模时,开始有了共生能量,也就是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等能量的交换。但是由于老城区与新区的地位还有一定差距,共生界面即交通、信息网都不十分健全,能量交换并不十分通畅。共生能量较小。

三是互惠模式。互惠模式可以分为非对称式和对称式两种。在城市中非对称式是普遍的存在形式,而对称式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共生模式的最佳状态。当城市的各个共生单元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共生单元形态差距逐渐缩小;共生界面畅通无阻;共生环境大多有利于发展的状态下,共生能量的产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共生双方获利相差极小。这时的城市空间结构最为合理,发展也较快。

尚志老城区曾是尚志市区的综合性中心,但由于市政府的外迁,东浦新区成为新的行政中心,东浦新区具备较大的发展余地,可塑性强,且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前期的投资建设还需要老城区的大力扶持。对于老城区与东浦新区来说,其共生模式还处于寄生阶段。石嘴山休闲娱乐区环境优良但是属于起步阶段,交通网络不完善,处于寄生状态。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已有近15年,为尚志市的经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强化了尚志的第二产业地位。但是由于老城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间铁路的阻隔,双方的能量交换并不十分通畅,老城区与工业区的连接道路较少,共生界面较为单一,功能单一,尚处于偏利共生模式阶段。

分析尚志市的各个共生单元,在中小城市空间结构中,大部分共生模式还处于寄生与偏利共生阶段。其发展空间还有许多,需要建立完善的共生系统,抓住问题的要害,以进一步使之进化,让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尚志市空间发展对策构建

(一)发展对策的构建目标

通过城市空间结构共生系统的建立,明确各要素的发展规律,优化尚志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再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结构融入两个层次的共生系统之中,形成多层次的共生关系,为区域发展奠定基础,将尚志市区的发展融入哈尔滨大范围的发展之中,承接哈尔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发掘城市自身特色,形成多样化的共生发展模式。

(二)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尚志市空间发展对策

1.提升共生单元质参量的共生度

一是提高产业结构的共生度。产业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中共生单元的重要质参量,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尚志市来说,保持高效现代化农业特征,逐步淘汰低产能企业设备,发挥现有特色产业,继续加强第三产业规模,使共生单元之间的产业结构分配合理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策略。老城区以传统商业为主,新区以新兴产业以及房地产为主,工业区以科技型第二产业为主,而石嘴山旅游区则以旅游业为主,承接周边冰雪旅游项目和红色旅游项目。

二是重视生态绿化保护。将大面积楔形绿化,沿河流、铁路引入城区,将老城区与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分离,形成城市系统的共生单元;同时进一步强化城区路网结构,从而既突出原有的城市形态结构,又改善生态条件,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尚志市以建成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城市公园、水体岸线绿带、道路绿化和石嘴山休闲娱乐区等外围生态绿地建设工程,形成尚志市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合,大环境生态工程和建成区小环境绿地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形成了“一山(石嘴山)、一湖(龙安湖)、三带(蚂蚁河、乌珠河、铁路沿线)”的城市生态绿化环境格局,从而创造了山水城市的初步格局(见图2)。

三是丰富社会科技文化载体。发挥尚志市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的优势,使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城市文化有利于激发市民的创造性,强化城市的凝聚力,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因此,要高度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载体,需要在城市空间进行体现,集中设置。加强原有教育设施的建设,适当扩大规模;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科研开发机构,建设科研园区。在东浦新区新建文化娱乐中心,加强居住区内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形成多种类、多样性、多层次的文化娱乐区。

图2 寄生模式示意图

2.完善共生界面,适应共生规模

一是综合交通网络化建设策略。以公路、铁路为交通主体方式,以航空运输为辅助方式,根据省、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加强尚志市中心城市、旅游服务职能为立足点,形成市域的综合配套、协调发展、快捷高效的网络化交通格局。

城市内部。由于尚志市区内有铁路和较多的河流,使得各个共生单元之间缺乏交通联系。共生能量不能及时传递,为了实现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得交通系统这一共生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共生单元得到一体化的发展,应首先加强各个共生单元之间的联系,解决跨区交通联系的瓶颈问题;其次是增加边缘地区的道路网密度,新建地区要合理规划道路系统,实现各个共生单元内部的便捷流通。

城市外部。公路建设重点为加快国、省环线公路建设进程,实施乡村通达、通畅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公路状况,进一步提高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等级,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建设。近期完成绥满公路阿城至海林段高速公路建设,省道铁通公路尚志段建成二级高等级公路。远期完成哈尔滨—五常—尚志—延寿—方正—通河—木兰—巴彦—呼兰的环线一级公路建设,形成尚志市域南北公路交通主骨架。公路客货运站场设施全面完善。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到亚布力、帽儿山、元宝等重点旅游区的旅游专线公路的等级,加强旅游区的可通达性。

铁路建设重点为近期加强、完善滨绥铁路尚志段电气化、复线化建设以及尚志等重点火车站的配套设施建设,扩建尚志火车站站场、货场规模。远期建设五常—尚志—延寿—方正—通河—佳木斯铁路,进一步加强全省铁路的网络化以及尚志市的交通中心职能,使中心城区与外围的物流交换更为畅通。航空运输重点为远期建设亚布力旅游专线机场。这样使得尚志市的外部空间结构的共生界面更加完善。

二是信息通讯网升级策略。尚志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为基础,发展速度上超前国民经济发展,在布局上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电信网规划遵循和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这一方针,根据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和优惠条件加快通信建设。

三是低碳能源网发展策略。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为目标,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分别完善供热网络、供水网络、供电网络、燃气网络等能源管线网络,逐步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保证满足市民的生活要求。

通过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能源网络以及其他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建设,建立尚志点线结合、设施完备的立体共生能量流通的通道。

3.加强能量流通,升级共生模式

加强东浦新区、工业区、石嘴山旅游区与老城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共生能量的不断交流。通过建设道路网、信息网以及能源网,提高共生界面的质量与数量是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发展的基础。虽然现在尚志市的共生单元之间还大多属于寄生或偏利共生行为模式,而组织模式则停留在间歇共生和连续共生模式。进一步加速共生模式的进化,以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为发展目标。

各个共生单元有着不同的功能侧重,但是对于城市来说,每个单元都需要独立运行,拥有自己的产业倾向,不能仅仅依靠其他共生单元进行“生存”。加强共生单元之间的合作、功能承接,譬如新区的建设可以根据石嘴山旅游区进行承接,在度假区与新区相连接的位置建立服务性的商业、旅馆等。随着发展的升级,共生单元的相似度越来越高。对于尚志市来说,东浦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关系可以逐步发展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两者的职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石嘴山旅游区和工业区由于其职能相似度低,它们与其他共生单元的发展基本会停留在偏利共生模式阶段。虽然其发展空间有限,但是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将城市看做一个整体,随着共生单元之间共生模式的不断进化,城市可以达到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四、结语

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下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话题。自可持续发展被提出以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努力在城市发展中实践着。中小城市的建设用地相对于大城市一般较为宽裕,可持续发展危机也不像有些大城市那样严峻,有着更大的回旋和改善余地。利用共生理论,构建中小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寻求更为符合人类社会进化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促进中小城市共生关系的进化发展,是构建发展策略的重要目标。

[1]秦耀辰.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8.

[2]曲亮,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9).

[3]姜国华.杭州商业游憩街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8:13-14.

[4]吴嫦娥.吉林中部城市组群功能关系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3-14.

[5]李刚,周加来.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成渝综合试验区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3):39-45.

[6]侯国林,黄震方.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8,(1)37-39.

[7]尹碧涛.基于共生理论的合作创新环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6-12.

[8]刘开运.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6.

[9]李铁生.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郝云宏[J].经济师,2005,(6):6.

[10]刘艳芳,等.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85.

[11]沈磊.无限与平衡——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1.

[12]李强,魏巍.共生理论在城市群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榆林学院学报,2011,(1):51-52.

[责任编辑 张莲英]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pace in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from the Prospect of Symbiosis Theory—A Case of Shangzhi,Heilongjiang Province

GUO Ronga,WANG Fanb
(a.School of Architecture;b.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6,China)

Symbiosis theory,as a sustainable developing biological theory,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regional economics,architecture and other fields.And its theoretical system is cruc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applied science.The symbiosis theory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urban planning,by taking Shangzhi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Moreover based on the symbiosis theory,“symbiosis system”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will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purpose of 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By integrating and analyzing the symbiosis unit,symbiosis environment,symbiosis patterns and symbiosis interfa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tructure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to provide the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the future.

small and medium cities;urban space;symbiosis theory;Shangzhi city

F061.5

A

1009-1971(2011)05-0066-07

2011-09-14

郭嵘(1969-),女,北京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镇形态与风貌规划设计研究;王璠(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规划师,从事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镇形态与风貌规划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共生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共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