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某区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意愿及其特征分析

2011-01-03仇叶龙韩优莉常文虎周海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医疗保险

仇叶龙, 韩优莉, 常文虎, 周海清

农民工是构成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其子女成为流动儿童,在城乡二元政策框架下,流动儿童一直被排斥于正式的保障体系之外,被“边缘化”[1]。虽然北京市近几年来尝试解决流动人口医疗保障问题,但一直没有关于流动儿童的相关政策,随着北京市流动人口逐渐从单个流动阶段向家庭流动阶段转变[2],流动儿童的医疗保障问题日渐重要。影响医疗保险需求的经济理论主要来自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家庭的视角进行分析,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的决策主要受3个方面的影响,即家庭情况(包括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流动状况)、儿童自身情况(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医保情况等),以及决策人情况(包括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医保情况及工作情况等)的影响[3]。本研究旨在通过流动家庭的视角,分析影响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意愿的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年7月开展的“北京市某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该调查选取北京市某区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以中、低收入的农村流动人口为重点研究对象,该区为北京市流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区县之一。流动人口界定为户籍不在北京、在京累计居住超过半年的人口。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与偶遇抽样的方式。调查以家庭为单位,既由1名被调查者(既决策人)填写家庭中全部在京流动人口的情况。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本研究选取流动儿童(14岁以下的流动人口[4,5])的参保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个家庭中有2个以上14岁以下儿童时,选取年龄最小的儿童进行分析[6]。

1.2 统计学方法

以数据描述为主,将流动儿童不同方面的特征按照通用方式分组,采用构成比的方式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626户家庭,流动人口1 752人,其中流动儿童317人,占调查人数18.1%。流动儿童分别来自247个家庭,选取家庭中年龄最小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247名流动儿童进行分析。流动儿童参保决策人最希望政府能够“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医保”(34.8%),或是在“家乡参保在北京就诊能异地报销”(32.4%);其次是希望流动儿童能够参加北京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5.4%);希望流动儿童参加北京城镇居民医保和其他类型保险的分别占到2.8%和3.2%;不希望流动儿童参保的比例为11.3%。

2.2 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的流动儿童自身情况特征

调查流动儿童性别比为123,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儿童的52.2%。决策人普遍认为流动儿童健康状况较好,占91.9%。仅有16.6%的流动儿童在北京市看病可以报销,其余儿童或自费、或在家乡参保在北京市难以报销。不同参保意愿的流动儿童间在现参保状况与决策人认为的儿童健康状况上的特征有一定差异。见表1。

表1 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的流动儿童自身情况特征

2.3 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的流动儿童家庭情况特征

调查的流动儿童家庭以3人户为主,家庭流动时间较长,74.9%的家庭在北京市居住3年以上,多数家庭平均月收入在6 000元以下,以及月均医疗消费支出小于100元。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流动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征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的流动儿童家庭情况特征

3.4 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的流动儿童决策人情况特征

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的决定几乎完全受其家庭决策人意愿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参保决策人中女性较多,占全部决策人的65.2%,决策人年龄主要在18~40岁之间,57.9%文化程度为初中,77.3%的决策人有工作。决策人的工作情况对自己和儿童的参保决策有一定影响,决策人现阶段的参保情况及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识明显地影响着其下一阶段参保的决策。见表3。

3 讨论

3.1 样本代表性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样本中的247名流动儿童以0~4岁为主,占全部儿童的52.2%,性别比为123,与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基本一致[7]。成年流动人口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情况等也体现出相同的特征,家庭户的规模也与之类似。超过20%的流动家庭中有2个以上儿童,为使每个决策人对儿童参保有相同的影响程度,每个家庭只选取年龄最小的儿童进行描述、分析。影响流动儿童参保意愿的3个方面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但由于样本量有限,难以对多变量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首先从流动儿童自身情况、家庭情况、决策人情况3个方面对不同特征家庭流动儿童参保意愿及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表3 意愿参加不同类型保险的流动儿童决策人情况特征

3.2 流动儿童的参保意愿主要取决于儿童决策人

调查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的决定几乎与决策人的参保意愿完全一致(r=1,P<0.01)。通过相关性检验,流动儿童的参保意愿与决策人的现参保情况(r=0.166,P=0.01)和评价健康状况(r=-0.15,P=0.02)显著相关,控制决策人的现参保情况和自评健康状况后,流动儿童的现参保情况(r=-0.022,P=0.73)和评价健康状况(r=-0.014,P=0.833)与参保意愿无偏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流动人口在为儿童选择保险时,大多没有考虑儿童的具体情况,直接将自己的参保意愿等同于儿童的参保意愿。

3.3 流动儿童对医疗保险的实际需求较大

本调查显示,91.3%的流动人口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好,91.9%的决策人认为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较好。但也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普遍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贫血的患病率、沙眼检出率和Hbs Ag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是传染病发病和流行的高危人群;且流动儿童常见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本地儿童[8~10]。可见,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不像决策人认为得那么好。本次调查中,流动儿童医保覆盖率实际仅有16.6%,却有将近90%的流动家庭希望儿童能被医疗保险所覆盖,特别是随着决策人对流动儿童和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逐渐降低,不愿参保的人也逐渐减少,尤其是认为流动儿童或自己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决策人,都会为流动儿童参加保险,推测当决策人意识到流动儿童的实际健康状况并不如意时,他们对医疗保险会有更大的需求。

3.4 政府应为流动儿童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政策

本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的家庭以3~4人规模为主,绝大多数均在北京市居住3年以上,虽然未取得北京市户籍,但已与北京市户籍人口家庭的生活无明显差异。这些流动家庭无论收入多少,儿童参保决策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为何,均表现出较强烈的为儿童参保的意愿。有研究表明,流动儿童本身即属于弱势群体,对卫生服务需求水平较高,但实际利用率却不高,首要因素便是经济因素[11],而本能缓解疾病经济负担的医疗保险又因为政策原因无法发挥作用。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也是衡量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政府理应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和要求,改善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对弱势群体提供福利帮助。因此,无论是流动儿童的流出地,还是流入地,建议双方政府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针对流动儿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政策。

[1] 曾传军,刘冰.城市中流动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干预措施初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6):391-392.

[2] 《奥运会与北京流动人口》课题组.2008年奥运会与北京的流动人口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4,(2):8-16.

[3] 张建敏.我国儿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大学,2008.

[4]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28(1):53-59.

[5]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6):24-31.

[6] 安琳,高燕秋,郭春晖.北京、青岛两市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6-8.

[7] 《北京市人口发展研究报告》编委会.北京市人口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2007.

[8] 张泽申,鲁巧珍,刘红联,等.上海市长宁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病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2):70-71.

[9] 周凤梅,杨冬梅,常欣.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常见病患病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0.

[10] 李海红.杭州市余杭区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2):155-157.

[11] 吕军,陈刚,张德英,等.影响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11-812.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医疗保险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