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2011-01-03何国民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指标体系区域

何国民

●博士(生)论坛

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何国民

运用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对31个省市区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有15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是协调或基本协调的,有16个是弱协调或微协调的。在16个弱协调及微协调的省市区中,有6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10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超过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分布上,协调状况东部比中部好,中部比西部好。

体育事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因子分析;协调值

全面实现我国体育现代化,贯彻实施党中央提出的“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一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走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区域体育协调发展、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目前关于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定性、描述性研究居多,定量分析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体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协调发展研究方面,如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间的协调,城乡体育间的协调,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间的协调,区域体育间的协调。体育作为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休戚相关,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体育这个子系统如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是什么?怎样评价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怎样实现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研究力度与深度都不够。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通过理论与实证两个步骤构建了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对31个省市区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本研究结合多种定量分析方法,量化了我国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科学监测我国体育事业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对策,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盲目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体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 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对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对体育事业、经济这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体育事业、经济系统都是非线性复杂系统,对非线性复杂系统进行测度与评价,仅用单个指标很难反映其主要特征,必须建立一套能把系统要素量化、科学、严密、完整的指标体系,才能对系统各方面的状态进行较为准确、定量的描述。

本文所说的体育事业是指由国家财政开支以非营利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公共体育产品的社会主义公益体育事业,包括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不包括体育产业。

1.1 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性原则、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步骤构建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构建阶段,对相关研究结果[1-8]进行综合,得到由35个指标(体育事业17个,经济18个)构成的第一轮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证阶段,首先,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制作成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专家调查问卷、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专家调查问卷,对100名体育领域、100名经济领域的专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各回收92、90份有效问卷,将赞同率低于0.6的指标剔除,结果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指标被删除,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展的竞赛数量”、“街道(乡镇)设有群众体育管理机构的比例”这两个评价指标被删除,剩下33个评价指标(体育事业15个,经济18个)构成第二轮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后,采用区分度检验法对第二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区分度进行检验,因为分析数据均为连续数据,固用变异系数来反映各指标的区分度,结果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的变异系数为0.09,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的变异系数为0.08,这两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偏小,说明它们对评价对象的区分能力很弱,因此将这两个指标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删除,还剩下31个评价指标(体育事业14个,经济17个),由这31个指标构成第三轮,也是本文最终的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31省市区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2.1 数据来源及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查阅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搜集各省市区2009年表1所列指标及派生指标的数据,数据具有极强的可靠性、权威性。

用SPSS11.5对反映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14个评价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17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具体设置为: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采用回归计算法计算公因子得分。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KMO检验统计量=0.694,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0.001,反映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14个评价指标的共同度皆在0.8以上,绝大部分在0.9以上,这皆说明对反映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14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是可行的,所提6个公因子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90.265%。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KMO检验统计量=0.649,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0.001,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17个评价指标的共同度有16个0.8以上,大部分在0.9以上,这皆说明对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17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是可行的,所提5个公因子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91.282%。

1.2.2 我国31省市区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按下列公式计算所提公因子的权重:

上式中,Wi(i=1,2,…,k)为公因子Fi(i=1,2,…,k)的权重。

根据公因子得分及其对应的权重,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

上式中,Z为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Wi(i=1,2,…,k)为各公因子的权重,Fi(i=1,2,…,k)为公因子得分。

按公式(1)、(2)分别对体育事业所提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及公因子得分进行处理,得31省市区2009年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见表2)。

()()规定的范围内[8]。这说明所建立的发动机飞轮有限元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发动机飞轮的振动特性。

2 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如何定量评价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保证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发展是系统运动的指向,指系统或系统组成要素本身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过程[9]。协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以达到减少系统运行的负效应、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协同效应的目的,协调度是度量这种效应的测度,指子系统间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一致的程度[10]。协调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交集,如何对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诸多研究,提出了各种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本文在对已有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构建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并用所构建的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表2 我国31省市区2009年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分

2.1 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

对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协调值预测模型

所谓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协调值就是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值,简称协调值。协调值的确定,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回归分析模型,设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为Y,经济发水平为X,建立它们间协调发展模型:

对上述模型,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按照一定的参数估计方法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及模型中的参数,从而可以用所求出的模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估计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值,即为体育事业协调值。

第二步:计算体育事业对经济的协调系数

按下述公式计算反映体育事业对经济系统协调程度大小的协调系数[9]:

式中:Y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实际评价值,S2为所有评价对象Y值的方差,为体育事业协调值,通过将经济发展水平值X带入协调值预测模型Y=(fX)计算出来。

鉴于上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中协调值是用回归方法求出的,所以称之为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根据协调系数的大小,可对体育事业对经济的协调状况作出判断,协调系数大小与协调状况见表3。

表3 协调系数大小与系统协调状况对照[12]

2.2 我国31省市区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以表4中体育事业综合评分为因变量Y,经济综合评分为自变量X,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体育事业协调值预测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对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如下:

上述方差分析结果说明体育事业综合评分与经济综合评分间有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可通过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来对体育事业协调值进行预测。

将表2中各省市区经济综合评分带入公式(4),可得体育事业协调值(见表5)。将表5中各省市区体育事业综合评分、协调值代入公式(3)可计算出反映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协调系数(见表5)。

表4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表

表5 我国31省市区2009年体育综合评分、协调值及协调系数

根据表5中31个省市区体育事业与经济的协调系数大小,参照表3,31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协调的省市区有9个:上海、浙江、河北、广东、福建、湖南、北京、广西、河南。基本协调的有6个:云南、吉林、陕西、海南、贵州、安徽。弱协调的有8个:湖北、宁夏、江苏、新疆、甘肃、山西、西藏、内蒙古。微协调的有8个:江西、青海、山东、重庆、辽宁、四川、天津、黑龙江。下面对此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考查与分析。

首先看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弱协调或微协调的16个省市区,它们协调状态弱的原因是不同的,由表5可知,湖北、西藏、江西、重庆、青海、天津这6个省市区体育事业综合评分小于各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协调值,说明这6个省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省市区应加大体育事业的发展力度。这6个地区除天津外,其他均为中西部地区,这类地区地方财政比较吃紧,地方政府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些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够过多依赖地方政府,而应从多方筹措体育事业发展资金。一是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发展体育事业的资金资助,在政策与经费等方面向这些地区倾斜。二是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性,适当加大对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结合基层民主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居民自愿参加各类体育协会,编织覆盖全社会的、基于社区和自愿者服务的新型体育组织网络,提升基层体育组织化水平。通过建群众身边的组织、修群众身边的场地、搞群众身边的活动,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参与、体验和享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通过引进或与竞技体育强省联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式发展区域竞技体育事业。

对于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弱协调或微协调另10个省市区:宁夏、内蒙、甘肃、黑龙江、山西、江苏、四川、山东、辽宁、新疆,这10个省区体育事业综合评分大于各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协调值,说明这10个省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超过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省区应对其体育事业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发展方式整体上仍是内生式发展,即系统内循环的部门发展模式,体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入度还不够,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大。因此,对于这些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体育发展模式,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方式转变,即由部门体育向社会体育、“争光”体育向生活方式体育转变,没有这样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只能停留在简单的“量”与“规模”扩张,而不能提升体育事业发展的质与效益。

其次,对16个弱协调或微协调的省市区的地域分布状况进行考查,结果东部地区有4个,占东部省级行政区数的36.36%,中部有4个,占中部省级行政区数的50%,西部有8个,占西部省级行政区数的66.67%。从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状况差的行政区数占地域内行政区数的比例来看,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状况东部比中部好,中部比西部好,西部地区是我国体育事业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3 结论与思考

3.1 结 论

(1)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通过理论与实证两个步骤构建了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体育事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及基于回归分析的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

(3)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有15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是协调或基本协调的,有16个是弱协调或微协调的。在16个弱协调及微协调的省市区中,有6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10个省市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超过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分布上,从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状况差的行政区数占地域内行政区数的比例来看,东部比中部好,中部比西部好,西部地区是我国体育事业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3.2 思 考

(1)在协调发展评价中,如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体育事业的协调值,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只能是根据样本数据设立协调值预测模型,由预测模型来估计体育事业的协调值。这种方法是有一定缺限的,比如样本数据中如果包含有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个体,那么所建立的协调值预测模型对协调值的预测精度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对协调状况的评价结果。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2)在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限于体育事业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有些很重要的指标无法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对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必须加强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的研究。

(3)本文主要对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还应就“体育事业-经济”系统的作用机理、协调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1]安儒亮,张军,姜健.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6):652-656.

[2]王景波.我国体育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17-21.

[3]权德庆,徐文强,陈元欣,等.中国体育事业统计体制改革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28-31.

[4]王光华.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5]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王湃.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7]刘伟.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指标体系构建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314-318.

[8]李玲.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673-677.

[9]张晓红.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8.

[10]陈长杰,马晓微,魏一鸣,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3):34-39.

[11]王维国.协调发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1998.

[12]傅毓维,姜钰.黑龙江省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1-113.

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al Sports and Economy

HE Guomin
(School of Spor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China)

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level of sports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31 provinces in China in 2009 us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factorial analysis.It has got an evalu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ports and economy in 31 provinces using the regression evaluation mod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5 regions whos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oordinate or roughly coordinate with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16 regions were not so coordinated or micro coordinated.In the 16 regions,there were 6 regions whose development of sports falls behind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10 regions were opposite.Judging from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e in east regions was better than central regions,the same state in the central regions was better than west regions,and the west regions were key regions whose development of sports was not so coordinated with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sports;economy;coordinated development;evaluation;factorial analysis;coordinate value

G 80-05

A

1005-0000(2011)05-0417-05

2011-06-26;

2011-08-23;录用日期:2011-09-10

何国民(1966-),男,湖南郴州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指标体系区域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