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
2011-01-02杨大智
杨大智,杜 江
(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短道速滑是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目前短道速滑的运动伤病问题已成为影响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屡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轻者出现扭伤、挫伤,重者出现骨折或切割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而且还会从心理上影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甚至影响对该项目的运动兴趣,阻碍该项运动的长远发展。本文运用访谈、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伤害事故发生的机制、原因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明确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为短道速滑运动员预防损伤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和哈尔滨市短道速滑队部分国家二级运动员4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和哈尔滨市短道速滑队部分国家二级运动员进行调研,收集其在多年参加短道速滑训练和比赛中发生运动损伤的详细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对短道速滑队教练员、科研人员及裁判员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
1.2.3 数理统计法根据搜集的数据拟将原始数据运用SPSS17.0和Excel2000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理处理,进行综合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对取得的统计数据及观察资料,运用比较学原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
1.2.5 录像观察法通过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发生率
为了研究运动创伤的现状,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和哈尔滨市短道速滑队40名运动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其中有运动损伤的33名,占被调查人数的82.5%,无运动创伤的7名,占被调查人数的17.5%,这充分说明短道速滑运动是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
表1 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统计表(n=40)
从表1可以看出,受损伤部位发生在下肢较多,其中以踝关节、膝关节和肌肉拉伤等较为突出,分别占33.3%、36.3%和27.3%。运动员腰损伤4例,占损伤人数比12.1%,还有运动员有多处部位受到过运动损伤。
表2 运动员受伤情况统计表(n=33)
表2所示,从运动受伤情况上看,被调查的33名运动员中,有21人在训练中受伤;受伤者占运动损伤总人数的63.6%;有9名受伤者占运动损伤总人数的27.3%;其中有3人在比赛和训练中都曾受过伤,占运动损伤总人数的12.1%。表明训练中受伤的比率明显高于在比赛中。有些专家指出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的比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平时训练的负荷量过大,局部肌肉负担过重,机体在疲劳状态下再承受较大的负荷量,极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2.2 常见运动损伤的机理分析
2.2.1 膝关节运动损伤机理造成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是在特定的姿势下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膝关节经常是在半蹲位的姿势下进行支撑扭转、重复发力,关节内的腱膜纤维反复受到牵拉,髌骨的关节面反复捻转磨擦很容易引起伸膝脸膜纤维炎,腱上末端区受到过度牵拉时血管受到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发生局部缺血变性,长期下去,会使软骨细胞被挤压变性,失去了正常的代谢机能,从而导致这部分软骨软化破坏。[3]
从膝关节结构上看,基本上都是关节和韧带软骨组织等,肌肉和血管少,局部很容易疲劳。由于血管和肌肉少,训练后恢复的相对较慢。从我国速滑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来看,训练的负荷非常大,训练的强度也非常高,膝关节在单位时间所承受时牵拉力就更大,而且训练负荷逐年加大。在一个大周期中,要经历冬季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亚洲冬季运动会、冬奥会,以及每年的世锦赛和系列赛,繁重的专项训练和频繁的大赛,使膝关节局部负担过重,而在训练中又忽视和缺少对膝关节的恢复性训练和措施,也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所在。[3]
2.2.2 踝关节运动损伤机理运动损伤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陆地训练过程中常有发生,发生在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如下:
踝关节损伤与训练最为密切。各种跑、跳活动容易产生踝关节损伤。例如长跑时脚踩石头、砖头,或者路面过硬、不平,均易出现损伤情况。
在训练的调整期经常采用篮球、足球等教学手段,有时因场地不平整,由于运动员动作不熟练,在跳起、抢球或投篮时踩到他人足背,腾空落地不稳等原因造成踝关节本能地放松,韧带的紧张性降低而引起足过度的内翻,由于足的屈肌收缩力量较伸肌大,外侧韧带又比内侧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坚固,距骨体前宽后窄,所以当跳起或跑动时,在离开地面腾空阶段,踝关节不稳定,一旦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足的前外侧先着地,促使足内翻造,外侧距腓韧带扭伤,这类损伤最为多见。[1-2]
速滑运动员在训练时,滑跳选择的场地过硬,运动员用力不当,准备工作没做好,也容易引起踝关节损伤发生。
2.2.3 肌肉损伤机理肌肉损伤是指一般肌肉或者肌腱活动过度,从而受到的损伤。肌肉损伤是运动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肌肉损伤之一。在各种损伤的发生率中约占25%以上。尤其是处在低温状态下,肌肉僵化的速度相对来讲会更快。最容易受损伤的两处是:大腿后侧和大腿内侧。[5]
肌肉损伤主要分主动损伤和被动损伤两种。主动损伤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被动损伤主要是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而引起拉伤。[6]
肌肉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与肌腹分界处,也可发生在肌腱附着于骨骼处。损伤可能是细微的损伤,也可能是肌纤维部分撕裂,甚至是完全断裂。有时除损伤肌肉组织本身外,还往往损伤肌肉周围的辅助组织,如筋膜、腱鞘、大腿后部肌群、腰背肌、小腿三头肌、腹直肌、斜方肌等。
2.3 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2.3.1 专项动作结构因素就短道速滑项目本身而言,运动技术内容较多、临场变化复杂、平衡难度大、弯道技术难度大;战术内容复杂多变、比赛的偶然性和机遇性大。其项目特点迫使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打破特定的运动姿势,尤其是运动员常年进行单一的训练和专项动作训练较多,局部负荷过度,极易引起有关部位的损伤。短道速滑的屈体姿势,负荷集中在踝、膝和脊椎腰段部位;而这些支撑器官又都比较薄弱,平时的训练又很少安排专门内容提高这些支撑器官的运动功能,所以常年训练,破坏了肌肉协调发展和力量的比例关系,造成踝、膝关节损伤和腰肌劳损等。[6]
2.3.2 青少年运动员缺乏全面基础训练和长远的训练规划短道速滑运动员中有外伤的,特别是成长发育期中的青少年,身体各运动器官都具有极限,特别是生长的关节软骨对反复损伤的抵抗能力比成人差,入队后忽视了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以及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或借助局部的身体练习来达到各专项运动器官的协调发展进入了专项性强的训练,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容易引起腰酸腿痛,胫腓骨痛,脊椎腰段疲劳等,即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的损伤。
2.3.3 场地的选择和器材选用不当场地比较坚硬,长时间在水泥、柏油地面,不善于变换训练环境以调动运动员内在的激情。自行车训练中,道路的选择、训练时间的安排和安全措施考虑的不周,也都可能造成想不到的创伤。还有些创伤是自我管理和保护不好造成的,如互相打闹,意外扭伤等。
3 预防措施
3.1 强化防损伤意识。运动损伤虽不可预料,但只要树立起防损伤观念。处处加以强化,就可以把重伤和技术性伤病减少到最低限度。训练和管理部门要制定防伤措施,教练员要把防伤纳入训练和比赛计划,队员个人尤其要学会自我保护,甚至可以借鉴一些直接身体接触性项目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将之纳入短道速滑的训练过程中。
3.2 在短道速滑训练的全过程中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要真正做好预防外伤工作,必须抓住训练这个关键环节在专项训练手段和内容上,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开始强度不易过大,待适应后再逐步加大加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采用这些手段时要特别慎重。在采用新的训练手段时,要周密安排和组织。
3.3 注重身体训练和易伤部位的训练实效性。重视身体全面训练,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特别是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素质。另外,要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从而提高身体抗损伤能力。膝、踝关节损伤预防,可以通过各种器械和各种训练方法,增加关节周围肌肉与韧带的稳定性,腰部的预防,应加强腰背、腹部及体侧等肌群的训练,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消除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3.4 注重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不仅仅体现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运动量的合理安排上,同样体现在训练的帮助与保护的措施及对准备活动的充分重视程度上,尤其在负重力量训练时,运动员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采取好保护措施,这一点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3.5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这两个部分的活动都不应少于30~40min。内容要具体,要求要明确,在活动中教练员要认真监督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准备和整理活动可增加健身操、健美操和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游戏活动等及各种拉伸动作。
3.6 教练员要加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无论课次轻、重,内容多、少,都要认真组织实施。尤其在训练强度较大,运动员疲劳程度较深,或由于某种原因,带着不正常情绪训练时,教练员要因势利导,果断处置,不可掉以轻心。
3.7 在场地、器材的选择上,要全面考虑适应训练内容、时间和强度的要求。尤其在做跑、跳、专项性练习时,最好是在橡胶场地和较软地面及垫子上或沙坑中进行。
4 结论
短道速滑运动已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树立较强的防伤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科学有效地安排训练方法与手段,强化弯道技术,提高弯道滑跑能力是提高运动成绩、避免运动损伤和延长运动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训练过程中的教练员要时刻叮嘱和灌输给运动员对于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防护的警惕意识,使队员清楚的了解自己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自身各肌体组织系统的合理运用以及提高对训练和比赛前准备活动及赛后整理活动的重视程度,得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1]李浩鹏.踝关节力量组合训练手段对少年男子初级短跑、跳跃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米博.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接力过程踝关节角度运动学特征及预测模型的研究[J].冰雪运动, 2008 (4).
[3]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J].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编写组.冰上运动[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钟荣辉.运动产生的肌肉损伤机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院报, 1996 (4).
[7]马东晓.运动肌肉负荷的评定指标和方法[J].运动训练生物化学分析, 2003.
[8]李方祥.青少年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7.
[9]孙柏枫.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心身保健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
[10]刘光宏,鞠秀奎.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11]方娅.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J].体育学刊, 2004 (11): 2.
[12]王艳.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防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0 (5):88.
[13]项前.我国北方体育院系短道速滑运动员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142.
[14]贺泽江.羽毛球爱好者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综合治疗[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 1 (2): 61-62.
[15]吴丽君.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因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32 (1): 32-33.
[16]邓力平.运动员踝关节扭伤机制与防治的探讨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4 (l): 91-92.
[17]王彦成,李春荣.对速度滑冰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4).
[18]黄新,李微.浅析高校冰上课教学的运动损伤与防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