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2011-01-01乐永辉

经济师 2011年1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内部控制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所重视。文章就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 内部控制 建立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56-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探索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机制。其中,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促进单位管理,有效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长足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制的迫切需要。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的管理过程。在我国加入WTO、建设小康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院改革体制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医院要按《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要求,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自身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
  2.保护国有资产,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信息严重失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一些单位会计工作杂乱无序,内部管理混乱。这些现象给贪污、挪用或侵吞国有资产的不法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蒙受巨大损失。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解决这些经济秩序混乱的有力保证。
  二、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尚未形成。客观上讲,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很高的框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而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整体来看,宏观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还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项制定要求。就医疗卫生系统而言,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内控制度也仅仅散见于各单位的相关文件中,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
  2.基层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随意性较大。由于缺乏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干预,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单位凭着有限的理解来开展这项工作,不够规范;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价、制度执行偏差的修正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和监督处罚措施,对存在的内控问题轻描淡写,难收实效;有的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成体系;有的生搬硬套,没有充分考虑单位的业务活动特点和工作流程,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即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没有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缺乏时效性。
  3.有章不循,执行乏力。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而实际上,有的单位甚至仅仅出于应付上级检查,有章不循,形势主义严重;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得较为健全,但由于单位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执行人员业务素质所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失控,医疗卫生机构恶性经济犯罪案件屡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4.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弱化,致使会计核算不实,数据失真的现象尤为突出,更有甚者,有的受个人利益驱使,伪造虚假会计信息,欺上瞒下,人为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前所未有地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制约和损害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1.对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内部控制工作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增加必要的办事环节和程序以便相互牵制,客观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成本开支。有的单位因而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只会自缚手脚,影响办事效率,得不偿失。由于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偏差,势必导致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难以规范、有效地开展。
  2.尚未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科学化、规范化的单位组织程序和管理体制,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单位是一个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管理程序并规范化操作的社会法人,客观上要求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单位经济活动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适时作出判断与防范,发现和制止错弊,从而实现单位经济管理的整体目标。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2)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如果没有称职的管理者来全面贯彻实施,所设计的控制目标也难以达到,甚至可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而现阶段,许多单位将院(站)长负责制简单地等同于个人说了算,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和管理理念,习惯于家长制管理,侧重于领导者个人的绝对权威,一味上规模,要效益,轻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的规避。诸如此类的问题,客观上也影响到单位的内控制度工作的开展,并最终贻害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3)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单位内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客观上要求单位内部建立规范、合理、严密的组织体系,由于管理理念、职业素质的差异以及现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缺陷,事实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设计及管理职能界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一个地方一个招,一个领导一个法,这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3.缺乏有效的内控评估及监督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考察,往往只片面地注重业务指标及经济指标,很少考核评价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加之目前医疗卫生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制度的内部监督及评估常常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就外部监督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督标准及规范的评价体系,加之有的地方监督部门受利益驱动,以创收为目的,更有甚者大搞权钱交易,监督效果亦不理想.
  4.如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1)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一是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终极目标。医疗卫生机构要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经营管理中努力寻求内部控制制度的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二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行业和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的信息报告为管理层提供适合、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四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整是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才有保障。(2)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一是统一认识,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牵制或经济责任绩效核算,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联系的控制方法。由各个层次的人员,上到医院院长下到各部门、科室职工共同实施。只有单位上下统一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才能有效实施。二是落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执行的岗位责任。医疗卫生机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下转第258页)(上接第256页)全和有效实施负总责。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