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吕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2011-01-01郭秀芹

经济师 2011年1期

  摘 要:根据吕梁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利用知情调研下乡走访、参与扶贫活动等方式,指出吕梁市开展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五条实施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14-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吕梁市各地纷纷响应,并积极付诸行动。
  一、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首先是村庄的建设和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是随着国家对农村的关注,落后地区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有望得到较大改善;第三是能拓展村庄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对乡村的文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第四是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和谐发展。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怎样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统领新农村建设,正是我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具体对于吕梁市处于“天然劣势”的村庄和贫困村庄来讲,搞建设、求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扰颇多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村庄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考虑实际,盲目冒进的想法和做法是需要高度警觉和克服的。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其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不难看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高度树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不然就会搞成理想主义的形式、形式主义的样板。
  二、吕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吕梁属全国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新农村建设任务复杂而艰巨。二是吕梁地理环境复杂,各地发展不均衡。地理条件优越的村庄发展相对好点,地理环境恶劣的村庄几乎无发展,有的甚至处于温饱线上,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新农村建设步调不齐,质量高低不一。三是只抓“硬件”、轻视“软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追求新房、新校、新路等设施的修建,忽视了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步伐。四是某些地区脱离实际,搞统一模式。修别墅、建广场、配备附属设施,不自觉地就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模式,一些山庄窝铺若按照这一标准模式建设,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五是体制不健全、不完善,责权不明晰,管钱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钱,导致互相推诿、扯皮,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应对措施,以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1.应该发挥好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党支部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所在。村庄支部班子成不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成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力执行者,成不了群众靠得住、组织上信得过的中国最基层的党组织,那它在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绝非易事,从现在农村换届情况来看,拉票、贿选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班子成员素质不高,工作上自由度大等农村现存的“顽症”,怎样去消除,值得我们各级有关部门深思。
  2.将资金投入变资本投入。加快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国家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投入进行市场化运作,一边投入,一边乱建;一边投入,一边浪费;一边投入,一边滋长腐败。实行资本投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既能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又能保证投入能见到实效,可谓一举两得。
  3.充分发挥企业帮建的作用。企业帮建是发挥以工补农作用的一种方式,但我们往往把企业帮建理解为一种企业“掏腰包”的“呆板型”帮扶,从而根本发挥不了企业应有的帮建作用。企业值得我们去依靠的是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经验和办法,将企业帮建的重点应放在村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上,或者新兴村庄工业园区的建设上来,以提升村庄的“造血”功能。否则,只会一味地要求资金支持,那对企业来说也太有点“便宜”了,而对村庄来说也太不会珍惜这样的机会了。
  4.机关干部下乡帮建的作用不可小视。干部到农村下乡在吕梁市来讲有着悠久的历史,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因机关干部开展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时间并不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开展新农村建设帮建和驻村扶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任务、两种工作,如果还用以前那种扶贫模式来管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就是一种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机关干部到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要真正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运作和谋划,促使新农村建设提升品位,增加新文化元素,真正体现以城带乡的优势。
  5.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以关注民生为核心,以促进乡村文明为目标,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渗透到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发展建设阶段之中。(1)要注重建立适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与体制。坚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事业体系辐射到农村的机制,打破城乡分隔的社会事业管理模式,提高服务“三农”水平,按照该市“三三战略”(三个发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三大工程:大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和新时期党的建设;“三新”吕梁:富裕、宜居、特色新吕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农村生产力。(2)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因势利导地推进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3)坚持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在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方面的投入。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作用,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保障。(4)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采用走出去、招进来,聘用制的办法,利用大学生村官、特岗聘用等形式,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如远程网络培训、科技专题讲座等,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以解决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促进农民用智力获利,用创新获利的水平,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到农村九亿人口奔小康的战略之举,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是关系到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之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长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此方面倾注了心血和毕生的精力。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与发展,无疑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开启了崭新的模式,从吕梁市现在的情况看,成效显著。作为至今还为全国十八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吕梁,我们也更加充满了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气。诚然,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是注定的现实,但只要我们不气馁、不懈怠、不折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夺目奇葩完全会在这片老区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尽染村庄。
  
  参考文献:
  1.刘伟平.认真贯彻落实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