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研究

2011-01-01姜明君

经济师 2011年1期

  摘 要:文章对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进行了分析论证和深度研究,提出了知识投入—产出效益的假想范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知识 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063-02
  
  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是我国所独有。装备制造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包括数控机床(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在知识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加强知识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是生产和发展的质量又与知识管理的效果相关,特别是知识的投入产出绩效相关,所以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在装备制造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模式
  基于装备制造业的一般特点,装备制造业可构架如图1所示的知识投入产出一般模式。
  1.装备制造业知识投入的评价指标。在装备制造业内,知识投入的要素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为此,装备制造业的知识投入评价指标应具有概括性、宏观性、全局性等特点,基于该特点,可以设计如下评价指标:(1)R&D经费占总成本比例:R&D投入费用与企业的总体成本的比值,这部分R&D经费包括:新技术引进费用,R&D试验及研发条件维护费用,R&D试验及研发基础设施引进费用等。(2)人力投入占总成本比例:在人才招聘、培训、发展等方面的总体支出与企业总体成本的比值。(3)技改经费占总生产成本比例:企业在技改方面的投入与企业总生产成本的比值,技改经费包括:新工艺引进费用,新设备引进费用以及生产系统改造费用等。
  2.装备制造业知识产出的评价指标。依据装备制造业知识产出要素及其特点,可构建如下装备制造业知识产出的评价指标:(1)系统柔性:系统柔性指的是装备制造业研发、销售、生产构建的大系统的柔性。系统柔性程度可以通过主观评价方法评价,也可以通过客观评价指标来评价,例如:平均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生产周转间隙、产品平均滞留率等指标来评价。(2)市场活性:市场活性指的是装备制造业响应市场的能力。市场活性程度可以通过主观评价方法评价,也可以通过客观评价指标来评价,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市场更新换代周期、市场平均扩容能力、营销策略市场响应平均周期等等。(3)人才灵性:人才灵性指的是装备制造业人才响应、回应、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人才灵性可以通过主观评价方法评价,也可以通过客户评价指标来评价,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客户需求响应周期、客户抱怨延迟响应率、电话呼叫次数等等。
  二、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转化系统
  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其犹如一个智能系统,知识投入到该智能系统之后,经过智能系统转化之后,形成知识产出。知识投入和知识产出的结果都易于识别,都是由显性要素组成;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该智能系统承担着知识应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职能。在装备制造业智能系统中,知识经历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一般升级模式,该模式的转化以“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再社会化”的一般过程,在该过程中,知识应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是三大动力源,其中知识应用、知识共享推动知识沿平面方向进行“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的知识转移;知识创新推动知识垂直平面方向进行“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再社会化”升级。所以,知识创新力是知识升级动力;知识应用力和知识共享力是知识转移动力,三种作用力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业知识的发展。
  假设知识创新力Fd、知识应用力Fa、知识共享力Fc、知识运动阻力Fk且知识运动阻力沿知识创新力、知识应用力和知识共享力的方向夹角分别为α、β、γ,那么在装备制造业内,知识发展呈现如下数理规律:
  知识升级:
  Fd-Fkcosα=mad(1)
  知识转移:
  (Fa-Fkcosβ)cos?渍+(Fc-Fkcosγ)cosσ=mω2r(2)
  由式(l)可知:知识升级受知识运动阻力、知识运动阻力方向、知识存量等影响;知识转移速度受知识应用力、知识共享力以及它们的方向、知识阻力以及其方向、知识存量以及“距离”——知识与现实或问题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装备制造业内,促进知识创新,除了需要强大的知识创新力之外,还需要减少知识创新阻力,调整知识创新阻力方向也是促进知识创新的不错方法,另外,知识创新还依赖于知识存量和知识创新初始态势(知识创新初始速度);促进知识移到,除了需要强调的知识应用力、知识共享力之外,还需要减少知识移到阻力或调整知识移到阻力方向,知识存量和知识移到初始态势(知识移到初始速度)是知识移动的基础条件。
  三、装备制造业知识投入—产出假想范式
  在装备制造业中,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包括知识的投入机制、知识的内部转化机制和知识产出机制,这些机制的效果如何,需要测度。通过对知识投入——产出效益的测度,既可以诊断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也可以了解知识的投入产出现状,所以在装备制造业内,进行知识投入——产出效益测度具有重要意义。
  装备制造业知识投入——产出结构方程模型在装备制造业中,投入的知识经过知识应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过程产生放大的知识产出,基于此可构建如图2所示的装备制造业知识投入——产出假想范式。
  在装备制造业知识投入——产出假想范式(如图2)中,存在基本假设:H11:知识投入越大,知识应用越有效、越广泛;H12:知识投入越大,知识共享越活跃、越广泛;H13:知识投入越大,知识创新越活跃、越广泛;H21:知识应用越有效、越广泛,知识产出越大;H22:知识共享越活跃、越广泛,知识产出越大;H23:知识创新越活跃、越广泛,知识产出越大;H31:知识创新越活跃、越广泛,知识应用越有效、越广泛;H32:知识共享越活跃、越广泛,知识应用越有效、越广泛;H33:知识创新越活跃、越广泛,知识共享越活跃、越广泛。
  四、结论
  本文从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模式、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转化系统以及投入——产出效应测度等角度探讨了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知识的测度作为测量装备制造业知识经济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