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011-01-01谢菊芳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文章指出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大难点,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展开理性思考,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提出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70-02
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上,它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一个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新体系,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作用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下面就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谈几点体会。
一、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大难点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触角摄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留控制死角;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三,控制程序规范;其四,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操作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难点:
第一,如何何把握授权的度。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量变到质变。在这里“量”上的度起决定作用,当量的变化到了极限时,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也就成为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政策法规都会相形见绌,更何况是一个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但权力授予也要讲究“度”的限制,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先认真研究从而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第二,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现在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现在不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显然成为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及关键有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接任重道远。
第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提起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往往想起会计工作岗位在设置上管钱的不管账,管报销的不管稽核等、其实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个难点。
第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理性思考
1.控与被控是需要永远协调的一对矛盾。控是规范、控是约束、控是对舞弊的否定、控是对损失的扼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需要内部控制、呼唤内部控制,这是主流、这是规律。越是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企业经营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规范好比千里长堤,水从堤转,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疮百孔就会显得十分危险。军中无法,等于自败;企业无规,等于自乱。内部控制对于保护企业的意义非同小可。但控制毕竟是对人而言的,是对人行为的约束、对人权力的限制,力的反作用定律在这里也充分发挥作用,矛盾永远存在。可见,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是事关内部控制制度成败的关键。什么时候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协调好了,企业经营就稳定,企业效益增长就快。因此,企业在协调控与被控的关系时,应注意:把握重点,瞄准主要目标,有针对性地工作;善于抓住战机,善于捕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以事实为先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主动把自己置于受控制的地位,把握自己的行为,不能给别人受之以柄;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的思路,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
2.控面与控点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那么,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资金。对企业资金筹资、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3.控制与创新要相依相伴。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绝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其自身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这就告诉我们,保持企业发展不仅要实施内部控制,更要促进企业创新。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企业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科学、高效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萨班斯法案的推动下,内部控制这一主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认可。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步子迈的比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把企业内部控制完全混同于规章制度的建设,认为只要建立了足够多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就相应建立了,实际上内部控制的确是要以制度作为载体,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规章制度;二是把内部控制和企业的日常内部管理完全等同起来,其实内控管理是融入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但它又高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三是一些领导仍然认为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出现舞弊的一种被动的、消极的防范机制,而实际上内部控制是一个积极、主动促进企业健康经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体系。
2.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一是观念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观念就是关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要转变,要完善和优化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全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是手段的问题。许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手段的重要性,到底通过什么方式达到控制的目标,企业应通过各项绩效、指标的考核来控制。三是具体的方法,就是说整个体系怎样去运作,如何去协调财务、业务、流程、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问题等;内控没有效率、没有效果的原因是因为各个资源没有有效的进行配置,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影响内控效能的发挥。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控股股东往往操纵了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对财务报告的约束就显得很弱,董事会中的大多是控股股东代表,而且绝大多数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关键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支配权。监事会成员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与被监督者是上下级关系,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作用有限,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四、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措施
1.建立分工明确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公司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尤其注重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因此,必须建立分工明确、多层次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按照经营主体划分,公司的控制结构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职工等,主体是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这些经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各自职责也不尽相同。以高层管理者为主题的内部控制包括组织与政策控制、预算控制、财务与会计控制、销售业绩与工资奖金控制等对公司经营和市场管理加以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以中层管理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确保业务流程畅通和防舞弊纠错的程序与措施,包括销售与收款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投资控制、存货和固定资产控制、货币资金循环控制等业务流程的控制;以员工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包括技术控制、质量控制、销售控制、安全控制、绩效控制等,它们共同构成公司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
2.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和优化。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指出,不管企业内控体系设计和运行的多么好,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只能向管理当局提供有关主体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而目标的实现还受到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培养企业文化可以减轻人为因素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负面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文化,它与企业的经历和成长息息相关,它是企业多数员工的“共识”,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一种无形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应不断的调整、完善和升华,从而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和组织目标。
3.积极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在公司的各个阶层和职能部门之间者会出现,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高层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经济活动的结果,然后与预算、预测、前期及竞争者的绩效相比较,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继而发出纠偏指令,中层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所负责部门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调查未能达到计划和不正常的趋势,分析目标无法达到的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另外,科学分工也是规范控制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包括确认从事经营活动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建立沟通渠道和设立授权方式。在制定控制程序时,应尽量让所有员工清楚自身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承担职责的形式与达成组织目标的联系。
4.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明确隶属关系,增强审计独立性是扭转内部审计现状的重中之重,实现内部审计人员由上级公司委派,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职务升降与被审计单位脱钩,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实现独立,增强其权威性与独立性。同时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也十分必要,可以在行业内组织开展内部审计理论课题研讨会,联合大专院校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的手段、方法和技术。积累经验,促进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内部控制体系不是现行人财物制度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要通过健全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公司各个层次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和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实现国家、企业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编著,高级会计实务大连出版社
2.郭爱东编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中国市场出版社
(责编: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