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1-01-01陈演生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小企业而言,提升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实力相对较弱,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提升思路 策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66-01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要点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为顾客带来特殊利益的技能和技术,是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竞争优势的技能,这种能力不易被模仿,且它能为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的竞争实力。其内涵要把握三个要点:
1.培育核心技术和能力,形成一定的核心能力,为企业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尤其是在人才、技术、知识等方面,在市场竞争中谁能得到关键的技术和人才,谁就能先赢得主动,奇人创绩,伟人创伟业。
2.整合竞争力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能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
人是有思想的,人是由思想指导行动的。企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生产经营组织,企业也需要用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指导各项活动。百年企业青春长在,贵在有先进的价值取向作支撑。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思想和力量源泉,是企业生命长久的精神支柱。
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企业的盈利,不仅取决于经济活动,而且取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因此,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而且是文化组织,对现代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由企业文化起决定性作用的组织。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从以前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企业文化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这是新的管理典范,它的魅力在于通过“文化”方式把过去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出路和光明前景。企业文化本质上讲是一种隐形契约,是通过精神的强制力来规范企业上下的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以人为中心,把企业建成AA,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使用人的原则,重视对人的培养、激励、考核和晋升,重视提升人的素质,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带动企业的基业长青。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共同价值观,是全体员工的无形信念,是所有员工的精神世界,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资源。
3.获取核心产品市场份额。核心产品是介于能力和最终产品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产品。通过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可以借助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来实现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出售核心产品,在其核心竞争领域建立垄断或近乎垄断的地位。建立自己的核心专长,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在。
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其核心战略就是必须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可以预测技术变化趋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使企业各个项目研制能形成一个有序纽带,保证企业顺畅发展。而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竞争力要素整合水平的逐步提高,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促进创新成果的实现,二者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循环,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为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基本实力,找准战略基点。中小企业要很好运用“空隙”理论,占领被大企业忽略的市场空隙,通过提供专门化服务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即采取拾遗补缺原则。其战略是努力开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利可图的细分市场,最大限度避免与大企业直接竞争。就是在同一战略基点上,中小企业也要面对众多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现已拥有的资源要素及市场环境来确定自己的战略方针。
三、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举措
1.找准突破口,搞好竞争领域的准则定位。准则定位是寻求企业成长空间的突破口,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寻找持续的利润增长点,使企业在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由弱到强的积累过程,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一个目标方向。竞争领域的定位是由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对于创立初期的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区别不大,但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强于其它企业,自身特点逐步显现,从而影响着企业朝着具有优势的方向发展。同时市场竞争也决定了企业竞争领域的选择。中小企业一开始显然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在现有的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掌握在这些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如果选择这些领域进行发展,其市场容量及其发展空间都是极为有限的,显然不符合创业者趋利的动机。应对市场进行细分,将竞争领域定位于现有市场的空白点或新市场。开创“蓝海”,走价值创新是成功之路。
2.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一旦中小企业的独特技术被模仿,就因知识的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使技术的价值提前下降,从而使中小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即使中小企业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竞争领域,能够寻找到一个具有潜力和希望的领域,但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速度势必太慢,且易丧失机会。因此,中小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领域。
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无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小企业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集中自己的核心优势,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企业的生产制造、营销都可以考虑通过外包、外协等形式,从而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企业在控制关键性资源的基础上巧借外力,可使企业管理视野大大拓展,资源利用范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使企业资源要素配置达到最优化,这样就可以大大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3.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者创新收益。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小企业重要的生命线。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专利制度,可给予创新者一定期限的垄断权,来保护创新者获得相应的创新收益。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技术创新借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有可能在一个新的领域里崛起。因为中小企业离市场最近,最易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并且有着强烈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对创新的机会所带来的潜在的收益有极强的敏锐感觉。企业内部层次少、信息交流快、决策速度快,技术创新将使其成为某些领域的市场领先者,并凭借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其相应的收益和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这样中小企业可能在市场中崛起并壮大,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4.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学习力成为提升竞争力的保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离不开企业高效率的管理,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应对,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企业要培育一种学习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随着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和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建立成一个反应快速、适应变化的学习型组织。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创建一种人人都有所作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人力资本创造性的最大发挥。其次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及决策机制。在当今世界,市场较量越来越演变成比速度的竞争。对市场和客户最新信息的收集、处理并能迅速做出决策就显得相当重要。其三,要整体加强学习,企业内部上上下下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观念,才能开阔视野,从而适应变化的环境。
(责编: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