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沟通的伦理清障

2011-01-01杨姗姗吕志远李敬东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压患关系是当夸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医患沟通不良是造成医忠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居高不下的重要的直接原因。文章从伦理学角度提出转变医学教育模式、医惠模式和解决知情同意和患者隐私的问题。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知情同意患者隐私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43-02
  
  据研究报告显示,“综合医院病人医疗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有27%属于伦理学问题”。医患沟通的障碍大多与医患双方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道德信仰、心理特征密切相关。认识并排除这些障碍,有助于医急沟通的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要构建现代和谐医患关系,就有必要拨开医惠关系的袁层,从人文和伦理的角度切入,对医患沟通进行伦理清障。
  
  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1.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改革。客观上来说,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理论体系。1981年开始,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各医学院校陆续开设,若干种适合各级各类人员的医学伦理学教材、专著相继问世,一批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医学伦理学研究文章陆续发表,医学伦理学研究有了一定进展。
  但是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教学效果很不尽如人意。医学伦理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特殊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授课形式单调,医学伦理学教育远远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人民从整体上开始步入小康后,健康卫生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医学教育尤其是医学伦理学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要在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不断对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观念进行积极反思,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医学伦理学进步的一致性与悖逆性,依据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需求去确立新的医学伦理学价值,积极引导学生确立价值追求目标。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关系到来来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培养以及医疗实践中伦理冲突的合理解决。十分重要。
  医学伦理学教育不是哲学教育。不是医德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它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医学伦理学有了自己的语言。才能使不经过伦理学训练的人不能进入伦理领域,不敢妄谈医学伦理学。不敢随意将其他内容和医学伦理学混淆起来,从而净化和提升医学伦理学,维护医学伦理学的尊严和价值。
  要创立医学伦理学独特的语言体系,并获得自己的发言权,就必须尊重现代汉语的主导地位,同时以用汉语思维透彻地理解、表达外国人的医学伦理学思想,现代汉语去打通外语和古代汉语,并通过现代汉语将它们与我们现代医学学人的医学人生体验及日常医学工作相结合,从而通过提升现代汉语创立中国人独有的医学伦理学语言体系。
  医学伦理学教育者要加强哲学伦理学的理论修养,加重医学伦理学的伦理学分量。剔除那些不必要的繁琐的医学常识的说教,从医学和哲学伦理学中吸取必须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让医学伦理学独立地成为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并真正为医学生未来从事医学工作做好相关铺垫。在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改革中,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变化和需要以及医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改革,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内容要秉承规范与价值相结合、义务与权利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此外,节约医疗的理念也是医学伦理学教育需要强化的观念。据卫生部2009年2月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比之以前减缓。居民门急诊次均就诊费用为169元,次均住院费用为5058元,其增长幅度远低于同期GDP和城,居民收入的增长。造成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对新技术的过度使用,不该做的检查和手术都做;向患者滥开药、开贵药。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成为影响人们就医的门槛。所以,医学伦理学是塑造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学科,对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进行节约医疗的伦理教育,应该成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节约医疗的伦理教育,引导医学生理解和谐医学中的节约思想。进行节约医疗的伦理教育,是因为医学伦理学是塑造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学科,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的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内容。
  2,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升华,在当今新的医疗服务形势下。医患沟通是协调医惠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医生的基本工作之一。既然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生工作的永恒主题,那么加强医学生的医惠沟通教育。培养其医惠沟通能力就是必要的。因此,医科院校应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角度,对医患关系综合分析研究,对医患沟通的内客予以细化和扩充。
  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是全球医学教育共同的要求和需要。我国在2000年开始研究、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提到交流沟通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时能达到的七个基本要求之一。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日趋丰富,医生只有善于与患者沟通,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取得患者的配合,改善医疗效果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还可以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他们的沟通水平。通过医患沟通可以使医患之问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患模式的转变
  
  要探讨医惠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探讨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医患关系的模式,有多种划分方法,如雏奇模式,即依据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所充当的不同角色,把医忠关系分为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和契约模式。现代医学正处在一个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医学和以生命科学学科群为核心的自然科学之间相互渗透。医学模式的这一转变带动了医患模式的转变,当前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主动—被动型模式、引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模式。
  在主动—被动型模式中,医者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而患者非常被动。医者只关心疾病的处理和技术的应用,患者是医嘱的被动接受者,毫无保留地依赖医生的判断与决策,无条件地听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在这种模式中,医患之间的沟通、交往、相互作用很有限。在引导一合作型模式中,相比于主动—被动型模式,患者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但医生仍然起主导作用。患者可以提出疑问,寻求解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着重体现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而目前全世界都推崇医惠之间的共同参与型模式。在此模式下。医生在痰病诊治中的主导、控制作用遥渐减弱,而患者的配合、参与作用逐渐增强,医患双方具有大体相同的主动性,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医决定和实施。
  可见,在这种新的医患模式下,医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医患关系是双向反馈的。双方都有独立的人格,而且不再以医生为中心。著名医学专家昊阶平说过,医生是拿两个武器为病人治病的,既要有很好的技术,也要有很好的艺术。医者在诊疗中不能以已为尊,把应尽艾务视为对病人的恩赐和施舍,忽视病人的心理需要,而应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利,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建立平等参与、双向互动的医患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医惠模式下,在治病中不但要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要发挥病人的积极性。要建立这种全新的、与新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患关系新模型。医德规范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关于知情同意和患者隐私的问题
  
  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由于对于患方知情同意权利的坚持和保护不够,加之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医疗供方诱导忠方就医逆向选择,并产生医惠双方道德风险行为,往往给后来的医患纠纷埋下祸根。
  在诊疗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是指患者在完全知情后,自主、自愿、理性地作出的负责任的选择或决定,是一种有利于患者保护自身利益免受不必要干预、自己为其生活负责任的道德实践。这就要求医方改变原有滞后的对患者的平等主体意识,以尊重为前提,真正体现医患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相互尊重关系、参与合作关系,切勿以“家长”自居,缺少对医患关系改善与医疗纠纷预防的主动意识和行为,为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具体来说,医方熟悉知情同意要素,必须提供真实而充分的信息给患者,如诊断结论、治疗目的和方法、病情预后、可供选择的多种治疗方法及其利弊和费用开支等等,要详细告知病人。掌握病恃告知艺术,把握告知的艺术,能反映出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医学水平、理解力和反应力、爱心和同情心等等。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在告知病情时,要有选择地分阶段告知。
  另一方面,惠者的隐私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表现出的,涉及患者自身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包括:身体隐私和医疗信息隐私等。但目前的现实是医院往往不能保证足以保护患者隐私的诊疗环境,医护人员随意泄露患者的疾病信息,或在未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意采集病患资料以作研究。
  患者的隐私权同样是作为保护对象出现在我国的宪法和民法等其它的部门法中,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说,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应该立足于维护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承担保护患者的隐私的义务,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肯定人的生命的神圣性,在注重生命质量和价值的基础上尽力维护患者的生命权利。医方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恪守职业道德,提高对保护患方隐私权的认识,保护患方的身体隐私和医疗信息隐私。努力改善诊疗环境,竭尽全力采取有利于患者的医疗措施,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真正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尊重、人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