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1-01高秀元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之初,政府无意干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经营管理问题不断显现,民营企业自发地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其内部审计的设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缺乏系统性。文章在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85-03
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需要,适时确定其审计的内容,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1.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新领域,是以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为具体的审计对象,评价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程度,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是构成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2.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查找“盲点”。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授权审批、会计控制、主要经营管理环节、实物控制程序以及经营实体管理等环节进行检查,评价经营管理秩序是否规范,是否严密和有效,各控制点是否由不同部门和个人去完成,有无“独揽”情况,经营管理职权是否民主科学和相互制约,寻找失控点和漏洞,提出弊端及症结所在,从而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承担经济责任的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在西方企业中它是一项重要的内部审计内容。它主要围绕企业设置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评价各责任人在一定时期的各项经营业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在国企推行,还应在民营企业推行。
4.经济合同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是对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合规性、效益性及风险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的目的是对合同条款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是事前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在联营投资、技术引进、资源开发、设备订购、生产协作、工程施工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合同,通过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结果各个方面的审计,及时发现影响企业权益的种种问题,如在合同签订前,即审查其是否可行、合理,可以制止无效经挤合同的签订,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5.绩效评价。绩效的基本要求是职须尽责,审计目标应锁定在责任的履行和效益上,但民营企业制度不能代替管理,试图用制度实现管理,缺少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很难做到。因此,绩效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
6.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就是独立、公正地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对风险的可能性时时关注,在分析、确定风险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是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及其价值所在。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较短,其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更短。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已逐步得到了认可和推行,但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出于自身特点设立的,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
1.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我国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因为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相当巨大。如在东部沿海省份,民营经济相当发达,民营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也很高,很多企业早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常规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在一些民营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处于萌芽阶段,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二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同地区相同条件的民营企业,有的很重视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高、权威重;而有的却忽视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看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内部摆设,没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及工作不到位。由于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所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缺乏现成的理论准则指导。在现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中,往往是企业行政领导人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在经济运行中,属于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审计监督很难做到独立性和客观性。况且,企业行政领导人既领导企业的经济运行系统,又领导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系统,当这个系统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偏向于运行系统,而让处于监督系统中的审计作出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得不听命于企业领导人指挥和协调。另外有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财产也是自己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不是自己与自已作对吗?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由于经常被民营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和更换,内部审计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的制约。民营企业大多依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网,企业由家族所持有,靠家族的凝聚力逐渐发展起来,往往用管理家庭事务的方法管理企业,企业的命运实际上与家庭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企业的决策通常都是企业主自己说了算,企业主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文化水平的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影响到审计结论的表达。而且由于产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内部人说了算”,缺乏专业背景和技能的家族成员就成了特殊阶层,他们往往被委于重要岗位,其中包括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人审内部人”,在审查时往往顾虑血缘关系,不能正确反映甚至背离企业目标,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内部审计入员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掌握审计、财会方面的知识,通晓所在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所在行业的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与技巧,同时,还应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多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为了节省费用,不肯出钱招聘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而是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抽派人员来担任,有的审计人员往往还兼任其他职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虽然不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就其整体而言,从业人员的索质偏低,还很难胜任当前和未来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做得不够,审计人员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仅具有财务知识,还停留在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审计初级阶段,致使适应不了新的审计内容和审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5.周家观念比较淡薄,国家利益容易被忽视。民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的投资人之所以创办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充足的回报。当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他们往往会牺牲国家利益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使企业股东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这种思想极大的左右着内部审计的思想,干预内部审计行为。此时,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成员,甚至是利益的相关者,往往会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进行粉饰或掩盖:甚至帮助企业尽可能占国家一些便宜,侵犯国家的利益。
6.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审计面窄,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仍然停留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损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面,主要以开展财务审计为主,重点检查和监督国家财经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纠错防弊为目的。审计对象主要是企业凭证、账簿、报表等,很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经济效益等领域,缺少全方位的宏观思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投资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这些都需要民营企业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采购审计、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方向发展。
三、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最关键的都在于必须具有独立性,能接规定的职权办事,不受干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好坏依靠管理当局的重视程度和所赋予权力的大小。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的组织上有较高的地位。一般地说,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
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地位应该是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部门的。针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现状,在构建时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与企业的经营特点、管理体制模式、人员素质、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其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这样才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和运用。借鉴国外经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比较好的模式。其理由是:内部审计的性质决定了其应是一个常设机构;直属董事会,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保证;另外,内部审计所需的各项资源也可以得到保证。
当然,除了上述模式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或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企业或公司,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实现内部审计内容的突破。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履行其职能。其审查的范丽,从空间上看,既可以是内部财务审计,又可以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从时间上看,既可以是事后审计,也可以是事前及事中审计。审计工作既可以是防护性的,也可以是建设服务性的。
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上的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方式《运作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相比有重大变化,企业具有高度经营自主权;经济增长的高质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内部审计将直接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行为进行调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过去的地毯式覆盖到注重风险领域,从重检查转变为重预防;从部门审计转变为业务过程审计,从着眼于某个局部转变为全局范围。内部审讨要充分利用置身于企业内部情况熟、信息灵,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的优势,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加强风险管理改变审计观念;围绕规范化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把审计模式转变成管理效益审计;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上。凡是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合理运用资源,防范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和事项,都应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其审计领域将拓展到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管理机构的有效性、经营管理的效益性、企业风险的评价和分析等各个领域。审计的内容将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经济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以及环境审计等各个方面。
3.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突破传统内部审计的工作手段。提高审计队伍素质,是实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突破的关键。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必须提高队伍素质,突出多学科、高智能的特点。由于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执行同一政策,实现同一目标,审计人员可以无界限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领域的广阔、无界,就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向多学科、高智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进提高审计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这既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队伍适应形势发展的结果。
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优劣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关键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保证。随着企业经营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不但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更要将重点转移到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上来,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将日益突出,审计火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很好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必须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强化综合分析能力,掌握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努力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和风险评估专家。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企业高层的管理和决策,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于职守、保守秘密、坚持原则。
在改进提高审计方法和手段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内控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法,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在内部控制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改进传统的审计方法,向新的分析评价接术发展,包括利用各种数字加工技术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并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防止会计数据的非法篡改和舞弊行为,在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开展计算机系统审计监督的同时,还要采用适应电算化环境的新的内部审计方法,主要包括重新处理法j编程验证法和计算机网络审计法等对会计账务处理进行测试和检验,检查处理凭证、账薄和报表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
4.突破传统观念,积极实行营销内部审计。一直以来,审计部门与管理部门和下属公司是一种对立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着监督与被监督的独立立场,审计部门称管理层为“被审计单位”;随着环境韵变化。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信息技术对组织的最大影响是风险。信息技术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竞争加剧、受托责任的复杂化,这—切都与风险联系在一起。内部审计要在企业中寻找发展机会,就应该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其次,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为此,内部审计应在战略管理中发挥作用。例如在日常审计的基础上,若能利用丰富的审计经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则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面对外部审计和咨询公司的挑战,内部审计必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发挥更多方面的作用,否则管理当局在衡量成本教益后,很可能做出不利于内部审计的抉择。可见,在新的环境下,内部审计要在组织内维持生存,就要改变过去“不愁嫁”的观念,由纯粹的“数豆者”变成积极推销的“卖豆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树立一种营销内部审计的观念,把审计报告和审计效果当作产品积极向管理层推销,将管理层看成“审计部门的客户”,努力营销自已。在我国民营企业当中,内部审计人员若能形成这种观念并在审计过程中身体力行,必将使内部审计赢得更多的支持、获得更高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