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011-01-01霍新宁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的核心本质是循序渐进的“小步子”原则和强化理论。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实际的会计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和发挥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内容,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程序性教学法 循序渐进 强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35-02
一、程序性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程序性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F斯金纳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实验所得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即“当一个操作为一个强化作用所跟随时,这个操作的力,量就会提高”)把教学和学习活动按一定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强化,从而创造了这种教学法。所谓程序性教学法,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可见,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程序性教学法在国外曾风行一时,至今仍在计算机上广泛使用,据国外已有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zt+2r3fsNKccifZyNq9yDg==态。学习时,学生不应是完全被动地听讲,应是主动地解答,这样的学习,学生是一个主动参加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能培养学生自学、独立钻研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教材是按程序由一系列小问题组成,问题之间的困难程度增加缓慢,分散了难点,然而问题问却具有有机联系。让学生由已知学习未知,前边的问题要为学生正确地回答后边的问题做好准备。按学科逻辑系统以“小步子”编排程序,并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依次前进,符合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小步子”强调增加困难的渐进性和从一个问题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自然性、逻辑性。
第三,使学生得到及时强化,以巩固学习效果。及时强化的理论和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巩固成绩。
第四,可以适应学生学习进度的个别差异。教师在课堂中,时常被学生学习成绩的个别差异所困扰。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听懂了,教师再讲下去会产生厌烦心理。而另一些学生却听不懂,使教师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程序性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每个学生都以自己最适宜的速度学习。
二、程序性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习应循序渐进。程序性教学的核心之一是循序渐进的“小步子”原则。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未行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焉,则意定理明。”可见,古人读书已悟出这一道良法。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规律和特点以及严密的逻辑体系,无一不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所以,学习某一门学科就必须“顺藤摸瓜”,循序渐进。
具体到实际的会计教学当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讲求循序渐进的“小步子”原则,即教师所要讲授的材料要被分解为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完成账务系统的操作,首要的工作就是系统的初始化操作。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据“小步子”原则,将教学材料设计为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小项目。以“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这一小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可设计为如下的“小步子”:
(1)准备会计科目的编码(教师应按照编码的原则,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出科学实用的科目编码)。
(2)准备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有关发生额(教师应按照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的原则,指导学生利用手工会计中模拟实训资料中相关科目的年初余额和发生额)。
(3)其他初始化资料的准备(教师根据会计软件和会计原理的要求,指导学生确立操作员的权限、口令、凭证的分类方式等工作)。
通过以上“小步子”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一部分,的操作,为下一步“电子凭证的编制”的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实际会计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巩固,需要实施强化理论。程序性教学法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要达到一个难度较大的行为目的,需要连续接近法,分很小的步子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加大,这样可以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目的。为了促进人形成情境与特定行为的联系,必须对行为进行强化。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上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强化按其形式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它跟随在行为反应之后出现,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正强化原理,能促使学生的行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如:笔者在教授《基础会计》课程时,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内容后,通常会设计相关配套的模拟实训资料,让学生自已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强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表明,以实训来强化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于一些悟性较高的学生通常会采用一些正强化的表现形式,如:赞赏、表扬、奖励等,从而更能激励学生下一步更深入地学习。笔者在教授《基础会计》时,将教材的模拟实训部分设计为四个知识内容紧密相关的阶段。前一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和铺垫,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延深。
分以下阶段模拟:
(1)会计凭证阶段模拟:练习记账凭证的编制。
(2)会计账簿阶段模拟:练习总账、明细账平行登记。
(3)会计处理程序阶段模拟:练习科目汇总表。
(4)会计报表阶段模拟:练习会计报表的编制。
采用分阶段边教边模拟的强化式方式来进行会计课程的教学,不但能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加强学生实务理解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予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若教师能很好地运用强化理论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程序性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一个程序性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做进一步的反应。
2.小步子原则。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的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3,即使反馈原则。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即时反馈是树立信心、保持及调整行为的有效措施。
4.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性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进度,有利于每个学生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
程序性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独具魅力。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循序渐进和强化作用,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提高了行为控制和教学效率。尤其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程序教学思想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CAI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为C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