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及实施方案刍议

2011-01-01姜红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高校实行绩效预算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对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绩效预算指标体系,对高校绩效预算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 绩效预算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097-0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迈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高校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办学成本控制。这一对矛盾严重地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采用科学的预算分配方法,合理、有效地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加强办学成本控制,提高办学效益。
  不论作为准公共部门,还是作为非盈利性单位,高校都必须要通过预算方式从国家政府部门申请取得拨款,并且同时也要通过预算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分配拨款。因此,预算是高校的重要经济管理手段。我国以往的高校财务预算制度采用的是以投入预算为主的管理形式。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其资金用途也更加复杂,以投入预算为主的财务管理形式弊端日渐暴露,客观上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财力资源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用以产出效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形式,才能使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商校实现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随着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部分高等院校在绩效预算管理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绩效预算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性强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才能使预算达到预定效果。实现高校绩效预算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绩效预算编制不合理
  绩效预算是近几年才引入国内的,在部分高校预算编制实践中,它缺乏对上一周期投入的合理绩效反馈和对未来项目的有效事前评估,造成了学校资金不能依据各部门的使命和项目目标的轻重缓急而合理分配。不仅如此,最关键的是高校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着眼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容易导致局部投资过热,造成高校财务上的损失和经济压力的增加。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各部门多渠道的收入支出在预算编制时并没有纳入高校预算中,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
  
  (二)高校绩效预算执行中问题重重
  由于仍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直接影响高校预算在执行中对资金管理的绩效考核,并且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环节较薄弱,财权、事权的匹配关系没有全面科学地建立起来,造成了各部门使命与项目目标、绩效测量指标脱节,使得下一周期的项目目标和绩效测量指标没有可靠有效的参考标准。另外,规范绩效预算执行的财务法规体系部分陈旧,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致使预算缺乏法规约束和制度保障。
  
  (三)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不完善
  有效绩效预算评价机制的缺失,造成了高校各部门的效益意识薄弱,对完成未来的项目目标事前考虑不足,有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的活动目标经常模糊不清,难以制定统一的高校计划目标绩效标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现有绩效的失真,导致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存在很大困难并且绩效评价结果难与预算决策相挂钩。
  bYgUMhACwFDjrvo67tz51j30ufR7huMjF+XL72vYtAQ=资产后,可以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应该说,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1较合适。
  (3)资产负债率,即高校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其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款筹来的,体现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获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则不利于高校扩大规模。按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高校的发展不利。
  (4)现金负债比,现金负债比=年末累计负债额,年末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现金负债比反映了学校现金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办学目的可能要运用举债手段来筹集短期资金,但不能把学校的财务状况长期置于“负债经营”的状态之中。因此,现金负债比应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有时难以根据计划多重目标界定“成功”标准。如何应用评价结果修订计划,从利益相关者获得准确信息;如何促进评价结果为政策制定者使用;如何确保评价反映了对理论和政策良好的理解、采用更好的评价模型、工具和数据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采取一定的对策与措施以提高预算绩效指标的评价效果。
  根据绩效分析的指标体系,各项分析指标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a.资源利用率,高校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两类资源利用率。一是教学资源利用率,根据高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资数量、实验设施等硬件条件,计算出在校学生规模,根据在校生规模可以计算出应有预算收入,将应有预算收入和实际预算收入比较,就是教学资源利用率。
  教学资源利用率=实际预算收入÷应有预算收入×100%
  二是科研资源利用率,根据高校师资和设备能力可预测出科研服务收入,将实际科研服务收入与预算收入比较,就是科研资源利用率。
  科研资源利用率=决算科研收入÷预算科研收入×100%
  b.战略目标实现率,战略目标实现率从财务角度可理解为重点收入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两类。
  重点收入项目实现率=重点收入项目实现额÷重点收入项目预算额×100%
  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重点支出项目支出额÷重点支出项目预算额×100%
  c.部门贡献率,部门贡献率是指部门实现预算收入的比率,另外根据部门贡献率还可以计算部门贡献差异率。
  部门贡献率=部门实际预算收入÷部门预计预算收入×100%
  部门贡献差异率=甲部门贡献率-乙部门贡献率
  d.全员劳动产酬率,全员劳动产酬率包括预计劳动生产率、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率三个指标。
  预计劳动生产率=应有预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
  实际劳动生产率=实际预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
  劳动报酬率=实际人员经费支出÷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
  e.部门投入产出率,部门投入产出率是指按部门人员编制或学生数核定的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完成事业的比率,包括部门预算使用率、事业完成率和部门投入产出率三个指标。
  部门预算使用率=部门实际使用预算÷部门预算支出×100%
  部门事业完成率=完成事业项目数÷核定事业项目数
  部门投入产出率=部门事业完成率÷部门预算使用率
  f.财务预算执行率,财务预算执行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和生均培养成本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实际预算收入÷预计预算收入×100%
  预算支出执行率=实际预算支出÷预计预算支出×100%
  生均培养成本率=实际预算支出÷全校平均学生人数
  
  四、高校实行绩效预算的意义
  
  总之,与高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和教学水平评价相比,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高校的实际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还难以拿出统一的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另外,实际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预算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问题,尤其是已有资产的计价、校内服务项目的收费以及产出的数量化计量问题等,还需要广大财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高校中运用本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各个部门按照成本效能、效益效能、水平效能原则优化配置资源,大大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高校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新荣,刍谈高校经费管理绩效评价[J].财套月刊,2006(8]
  2.张晓岚,昊勋,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钟小陶.用绩效预算强化高校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4.张泽明等.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5.王明秀,孙海波.高等学校预算绩效评价及对策与措施研究科技与管理,2005(4)
  6.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度绩效指标体系设计技术经济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