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2011-01-01孙冬梅

经济师 2011年2期

  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与完美统一,是人类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040-0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所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就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根本要求和精神实质作了全面论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论述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有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新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客观规律的理性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证精神和推陈出新、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美国科学史学家默顿对科学精神的概括是: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胡适从西方科学家身上总结出的科学精神为:不盲从,不附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的精神动力,人类摆脱蒙昧状态和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都与科学精神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精神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思维指向。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是人类社会和谐和进步的基础,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虽然是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概念,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隔绝的。纵观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由此构成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方法和力量。正如龚育之先生所说,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而人文精神也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意识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社会才能健康而协调地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蕴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传统发展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以来,随着宗教神学统治的溃灭,自然科学的振兴,西方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以空前的速度在推进。这一时期,作为科学精神外在表现形态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变化越来越使人类感到极大地满足和折服。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实惠,从而使得人们对科学知识推崇备至。于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分离倾向便开始滋长。19世纪末,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更是把这种对立推向了极端。其结果是自然科学逐渐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而人文科学的阵地则逐步陷落。
  但在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人们在享受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得不呼吸有毒的空气,食用有毒的水、食物、蔬菜,忍受工业带来的污染,忍受生活噪音的无限干扰。伴随工业化而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污染,而且还有土壤的退化、沙化、森林的减少和物种的灭绝。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离的传统发展观只看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而看不到人的发展,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是一味地对物欲的贪婪。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例,人类离不开自然界。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通过生产实践,积极改造自然界,使之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本身的固有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这种传统发展观导致的结果是完全倾向于物本主义,脱离了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也就失去了正确方向与价值。因此,传统发展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精神
  在科学的视野里,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这些要素之间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当社会建设的主体遵循这些规律时,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状态,当社会建设的主体违背这些规律时,就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矛盾激化,甚至引发震荡和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之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这样背景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它不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充分体现了理性客观、尊重事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文精神
  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作用世人有目共睹,但据此就极端强调科学的功用,以致走到一个思想认识的误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日益显露出其负面效应,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和生态危机,更有必要重提人文精神的复兴。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发展的客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对象和目标,其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和目标,来保证满足人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精神需要和生态需要。不把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利用的工具,而是把人类看作自然中的普通成员,平等地对待自然,并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鲜明地赋予了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理念和时代特征。
  
  三、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发展观
  
  与传统的发展观把人仅仅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相反,在科学发展观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的,而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制度的发展与演进也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科学精神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科学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文精神要求将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价值归宿。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与发展这个主题,统一于具体的、现实的人,统一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整个历史进程,是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发展观。
  1.“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文精神,同时具有科学精神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以人为本,将具体的、现实的、处于历史中的人作为探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着眼点。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表明了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动力是人、发展的尺度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人文终极目标,这与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完全一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以人为本”不仅作为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具有广泛的价值意义:而且科学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人的存在和发展是受到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制约的。“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人的现实存在,遵循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探索和解决现阶段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通过推进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和进步来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而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些空泛的愿望和主张上。这就是社会发展中的科学精神。
  2.“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科学精神,也蕴涵了人文精神。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明确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全面发展,着重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重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而且要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这三方面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不仅体现了高度的科学精神,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最终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是为人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科学发展观把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解放,在更高层面上高扬了人文精神内涵。科学发展观正是在人文关怀的层面上体现了塑造自由的、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的价值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这种融合实现了发展观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体现了真、善、美的完整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最终价值是一致的,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也只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它的形成是我国正确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结果,是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结合重新认识的产物。它的提出,既是总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产物,又借鉴了外国现代化的正反两面经验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又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作指导。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同福,昊春俊.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前沿,2006(11)
  2.扬放,红丽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6)
  3.陈登源,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4)
  4.马建刚.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维度审视,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4)
  5.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责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