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1-01-01李雪

经济师 2011年2期

  记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高校教育必须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更新教育观念呢?
  田建国: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更新教育观念:
  第一,教育的目标。传统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以社会为本,后者是以学生为本。高校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极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其成为积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才。
  第二,教育的使命。传统的教育使命是教授前人的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是使人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不再是简单知识的传递,而是使当代学生获得发展的能力。
  第三,教育的特征。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是按工业经济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反映的是知识经济对人的需求,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强调个体化、个性化。
  第四,教育的组织形式。传统的组织形式是以学科、课堂为基础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应该突出问题取向的方式,让学生提高面对现代化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五,教育思想。传统教育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更加强调机会平等、过程平等,是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
  第六,教育过程。传统教育过程是传授和读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实践性的过程和创新。教育的根本结果就是要使人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
  这六个方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的核心理念,如果我国高校能够把上述思想渗透到创新教育实践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记者:您提出的更新教育观念的六个方面,是否可以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地说主要是哪些能力呢?
  田建国:你说得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21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不只是在征服自然和物质生产方面的科学发展。而应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人的潜能的开发,人的自我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第一次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奠定终身教育、自我发展的牢固基础,后一种功能在当代社会显得愈来愈重要。在人类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中,要求人的素质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即主要具备6种能力:主动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岗位转换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对挫折困难的能力,创新改革的能力,这些能力越来越成为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记者:“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发展,与他的整个人格发展是高度相关的,这里包括他所持的世界观、生活方式、伦理推测、思维模式等。您认为应该怎样塑造高校学生的健全人格呢?
  田建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经常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磨练租自我提高,具有改造自我的勇气。
  第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交往,以宽容的眼光看社会,以真诚、包容、信任等正确态度克服虚伪、嫉妒、猜疑等消极态度。
  第三,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学习抱有兴趣,不羡慕人家,不苛求自己,培养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淡泊、学会宽容、学会执著、学会自律。学会淡泊,淡泊是一种境界,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能任劳更能任怨,遇事拿得起放得下,以一颗平和心看待人生的酸甜苦辣。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学会宽容就是心胸豁达,做人厚道,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学会执著,执著是一种自信,选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不被困难所击倒,不为失败所沮丧。学会自律。自律是一种底线,自律使人自知,自知使人自明,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以说没有健全的人格就不可能有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源是健全人格。
  记者:在您的大会发言中,我注意到您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是创新人格。田教授,您认为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田建国:塑造学生创新人格,首先要确立社会责任感。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事业;人什么都可以丢掉,但不能丢掉志气;人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别忘记了父母,别忘记了国家。我认为,当前特别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往往也难被他人所接纳。以感恩之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是一种境界,也是健全人格的表现。感恩的前提是感动,感动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是内心的崇高精神体验。善于发现感动的人是富足的人,善于在感动中成长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但这种感动不能仅停留在情感方面,而要更多地体现在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感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实际行动。
  第二,是要培养创新毅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特别是要做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对真知执著不懈的追求,需要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应该承担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想要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辛的汗水,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的事。一个不能承担学习压力的人,恐怕也很难承担社会的压力。这对国家、民族来说也不是幸事。
  第三,要培养创新激情。创新人才要有干事业的激情。所谓激情。就是要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在创新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情感对认识活动的激励作用;第二,情感对认识对象的选择作用;第三,情感对信息知识的加工作用;第四,情感对认识成果的评价作用。只有重视情感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才有最基本的保证。激情是成功的动力,更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和冲动。
  第四,要培养团队精神。现在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独进行,更多的是跨学科的“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创新成果。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才会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国内外很多高校都非常关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德育的要求,也是学业上的要求。学生到社会上能不能成功,固然有能力不够的原因,但相当一部分是不会团结,不能与别人合作造成的。所以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要从日常生活学习做起。同学之间经常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学会正确的“争”、可敬的“让”,在共事中共同体验合作的迫切感。
  第五,要培养诚信品德。诚信是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学校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大力倡导“以诚信守信为荣”的风尚,加强诚信品德教育,把诚信作为现代文明之基,使现代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为规范。要引导学生诚信立身,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使诚信成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塑造创新人格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获得成功。成功,就是要学会做事。成功不仅是某种结果,更多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其一。成功是一种精神;其二,成功是一次升华;其三,成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实践中。
  记者:人有不同的天赋,天赋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着创新型人才的定位。您认为在高校教育中怎样才能使具有天赋的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田建国:天赋是什么?简单说人的天赋也就是人的个性,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并不是少数人具有,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只要充分发挥这种潜能,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但由于教育问题,人们这种潜能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今天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个性发展就是一个人独特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就是独特潜能的发挥。创新未必是全能冠军,往往是单项冠军。教育制度的设计,应该为学生创造个性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人才。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很复杂的机体,不同的部位掌管着不同的智能。一个发育正常的人,都具备这种智能。但是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特别发达的智能,这就是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如果我们的教育在普遍发展学生各种智能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个性、特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在某些方面具有创新的人才。人才不是样样都强,只是在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卓越之处。每个人的最大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人无个性必平庸,个性愈强愈能出类拔萃,取得成功。教育的真谛就是发现学生天赋,加以培养,使其获得成功感。可以这么说,你喜欢做的事情,往往正是你的天赋所在,你的事业所在。
  塑造学生创造个性的目的在健康成才。成才,需要明确方向定位。第一,要适应社会需要。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把个人成才追求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第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要有个准确的定位,找寻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的方面作为自己的成才定位。第三,要利用现实条件,全面分析现实条件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哪些可以直接利用、哪些能够改善和转化、哪些需要暂时等待、哪些无法克服,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才定位。
  记者:社会上普遍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您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田建国:对这样的观点,我个人是认同的。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更是导向。现行的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录取学生的标准单一。就是看分数,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道德、兴趣、爱好,如果学生善良、诚实、忠厚和乐于助人,那就应不在乎考试的分数。评价机制的实质是解决好育人还是育分。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师和家长都不敢怠慢,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实践来得越早越好。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站在考试的跑道上,十几年如一日与考试作伴。这样也就使孩子失去了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改变分数这个指挥棒,对分数决定一切的怪圈进行“突围”。
  记者: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谈话使我们很受教育,也会给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以启迪。相信我国的教育改革一定会在体制、机制上为创新型人才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也会越来越壮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责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