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嗝不停怎么办?等

2011-01-01

祝您健康 2011年1期

  打嗝不停怎么办?
  
  我是位英语老师。最近我在上课朗读课文时常被打嗝所中断,以致句不成句。同学们不满意,我自己也很尴尬。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奇怪的是不上讲台或入睡后却不打嗝。请问打嗝不停怎么办?
  江西李进李进读者:
  在我们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层形似帽子的肌肉膜即膈肌,将胸腔与腹腔分开。膈肌上的膈神经不但可接受各种刺激,而且还接受“上级”的指示而收缩。打嗝(医学上叫呃逆)就是膈肌一种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收缩,使空气突然被吸收入呼吸道内,同时声带闭合,以致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所引起的。
  打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膈肌可因受到各种刺激而痉挛收缩,包括大脑皮层到盆腔脏器的病变,如精神压力、抑郁或兴奋、体内毒物(如尿毒症、酸中毒)、体外毒物(如酒精、药物)、膈肌本身炎症或食管下端病变、脑干损伤(包括血管性损伤、外伤感染、肿瘤)等。不过,大部分打嗝还是反射性的,譬如吃饭过快、饱餐之后、受到寒冷刺激等。
  要消除打嗝的困扰,患者自己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情绪放松,不要紧张焦虑,避免受凉、进食过快等不良刺激。②通过抑制迷走神经迫使打嗝停止,深吸一口气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再吐出,反复进行几次。③将手洗净,用食指伸入口内,轻轻刺激咽喉,引起恶心、呕吐。④用小纸卷插入鼻腔诱发喷嚏。⑤饮入较热的水,一大口分几次咽下。
  
  为何外阴癌痒却是糖尿病?
  
  我今年50岁,以往身体健康,也很爱清洁。半个月前开始我总觉外阴瘙痒难忍,无论怎样清洗也没用。去妇科就诊,医生叫我检查血糖,结果餐前、餐后血糖均高,被告之患了糖尿病。这使我迷惑不解,为何外阴瘙痒却是糖尿病呢?
  湖南周晓茜周晓茜读者:
  有经验的医生总会建议有外阴顽固性瘙痒的病人去检查血糖。实际上,有不少女病人的糖尿病就是这样被发现的。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的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致使血液、尿液中糖分增高,阴道内糖原丰富,造成阴道内酸度增加,打破了阴道内的酸碱平衡度,本来潜藏在阴道内的白色念珠菌(俗称霉菌,属真菌类)趁机生长繁殖,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加上尿糖的刺激,从而出现瘙痒。
  因此,中老年女性一旦出现莫名其妙的阴部瘙痒且顽固者,在寻找病因时,切莫忘掉糖尿病。应及时去医院做有关糖尿病方面的化验检查。如若确诊为糖尿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和按时服药治疗,必要时可以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以内,而不能治标不治本,单纯治疗念珠菌感染。
  中老年女性糖尿病病人有外阴瘙痒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自我护理:穿着全棉贴身内裤,避免化纤、皮毛刺激;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用2%~4%小苏打溶液冲洗外阴及阴道,以碱化阴道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长;纠正外阴部菌群失调,使用雌激素软膏,外用止痒药物,切忌搔抓及热水烫洗;夫妻同治,治疗期间避免夫妻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真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吗?
  
  最近我的右眼皮跳得厉害,感觉很不舒服、我将这一情况告诉同事,同事说去年他的右眼也跳了一段时间,之后果然家中有人生病了,似乎验证了“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一说法,并提醒我当心大祸临头。请问他的说法有道理吗?
  吉林康达康达读者:
  首先肯定,“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眼皮在医学上叫作“眼睑”。眼睑的运动有两组肌肉参与:其中一组叫轮匝肌,它环绕着眼睛,当它收缩时眼睛就会闭合;另一组叫提上睑肌,当它收缩时眼睛就会睁开。眼皮跳动是控制眼睑肌肉运动的神经异常兴奋,引起部分眼轮匝肌纤维在短时间内收缩颤动,以至牵动该肌肉上面的皮肤而出现跳动。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眼皮不自主跳动的经历。眼皮跳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眼皮跳往往是一过性的,发作时间很短,常常只有数秒到数分钟,跳动的程度也不严重,过后会很快自动恢复。至于跳动的原因,多与睡眠不足、用眼过度、身体疲劳、强光刺激等因素有关。生理性眼皮跳一般不需治疗,只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局部热敷或按摩,症状就会消失。
  倘若眼皮跳动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不但是眼皮跳,甚至逐渐发展为嘴角和半边脸一起抽动,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则属于病理性眼皮跳动。究其原因,是由于支配眼皮肌肉运动的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往往很难自愈。因此,如果出现长时间并逐渐加重的跟皮跳动,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一旦确诊,可先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安定等药物治疗,中药、针灸虽有一定作用,但很难根治。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使之根治,且安全性高、复发性小。
  
  AFP值升高就是得了肝癌吗?
  
  我的一位同事10年前患了乙型肝炎,半年前到院复查肝功能,化验发现AFP值很高,不久便去世了。我今年55岁,患肝硬化多年。听说肝硬化会转为肝癌,为此我特别留意AFP。偏偏上月我去医院检查,AFP为40微克/升,思想上很紧张。请问我是不是也得了肝癌呢?
  湖南宋云山宋云山读者:
  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当肝细胞再生时可合成AFP。它是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正常情况下,AFP在血清中的含量小于25微克,升。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含量会明显升高,约有50%的患者高于300微克,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有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一般低于300微克,升。
  必须指出,AFP虽然在诊断肝癌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它的升高不一定就是患了肝癌。临床发现,男性睾丸畸胎瘤。妇女妊娠3个月后,也可见AFP值升高。另外,即使AFP值不升高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因为资料统计有30%的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
  你虽然患肝硬化多年,但化验检查AFp值升高并不明显,应考虑有两种可能:①疾病仍处于肝硬化阶段,只是病情发生了变化,受损的肝细胞再生且幼稚化,这时便具有重新产生AFP的能力,所以AFP会有暂时轻度升高。以后随着肝细胞的修复,AFP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②可能已转变成肝癌,若是这种情况,AFP值可能会逐渐升高。建议你去医院,请医生结合B超、CT以及凝血酶原测定等项检查综合考虑,以便早日确诊。早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