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姥姥的健身故事

2011-01-01王凤英

祝您健康 2011年1期

  姥姥名叫陈文英,今年79岁。一说起姥姥,我就想起她的几个特点:清淡饮食,喜爱喝茶,讲究卫生,最愿运动。
  前面几点咱不说了,专门说说她的健身故事。老早就听说,姥姥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她在山区中学教书的时候。每天随学生一起跑步,一块做课间操。1984年春天,姥姥从三尺讲台上退休了。因她膝下就俺娘一个女儿,加上姥爷多年前已经病故,俺娘不放心她孤身一人住在百里外的山村里,就把她接到俺家。
  俺家在鲁中南山区的凤仙山脚下。来后不久,她就开始了新的锻炼方式——跑山。当时,乡亲们农忙时累个七死八活,农闲时光想在家睡懒觉,根本没人刻意锻炼身体。一时间,姥姥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有的甚至说姥姥是吃饱了撑的,让退休工资给烧的。她也曾鼓动几位老人与她一起锻炼,但都遭到摇头拒绝。因此,来俺村好多年,姥姥没有伙伴,显得很寂寞,很孤单。但尽管这样,姥姥仍是坚持不懈跑山,并乐在其中。面对大家的不解,姥姥常对人说:“身体是第一位的,健康最重要,要是没个好身体,其他的都等于零!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有个好身体,也能给孩子们减轻负担啊!大家会慢慢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的!”
  每天早晨五点半,姥姥就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在院子里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就出了家门。在蜿蜒的山路上,不管是春风轻拂,还是白雪皑皑,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寒风凄厉,大家都能看到她那瘦小而矫健身影在慢跑着。大家在惊异于她日复一日坚持不懈锻炼的恒心和毅力的同时,还偶尔议论着她的怪异。在山上,她呼吸着新鲜空气,轻嗅着满树花香,倾听着鸟叫虫鸣。兴头所致时,还面对巍峨的青山,大声朗诵普希金和惠特曼的诗歌。于是,一夜的污浊之气得以全部释放,慵懒的身体变得活力四射,让她感觉浑身舒坦、神清气爽。下山后,她有规律地早餐、喝茶、休息、看电视,午餐后小憩片刻,再到村外溜达1个多小时。看春种秋收,赏蓝天白云,领略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1986年,俺村有位姓赵的体育教师在乡中学退了休。不久,他就成了俺姥姥跑山运动的第一个追随者。赵老师乒乓球打得非常好,便鼓动姥姥在俺家门口建了个简易的乒乓球台。姥姥起初不会打,在赵老师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有许多次,我在一旁看着她紧握球拍、使劲击打那小小银球的每一个动作,品味着她全神贯注的神情,凝视着她随风飘动的满头银发,就联想到“阳光”、“老当益壮”等词汇,便由衷地对她老人家钦佩、敬重不已。赵老师退休前丧了老伴,与姥姥结伴健身的时间长了,竟然产生了感情。1988年国庆节,我们为两位老人举办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从那以后,两位老人更是相扶相拥、形影不离,跑山、打球从不间断。
  寒来暑往,转眼就是20多年。而今,两位老人的身体都非常健壮,平时连感冒发烧的小毛病也不患。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也逐渐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光老年人,还有许多中年人也悄悄地加入了健身的队伍,成了姥姥的铁杆“粉丝”。
  假如有一天,您一大早来到山东省宁阳县东庄乡老庄子村,就会看到一支并不整齐的约摸有四、五十人的队伍,在姥姥的带领下,迈着矫健的步伐,有说有笑地朝着村南的凤仙山进发。他们在晨曦的照耀下,个个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成了山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