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胃肠肿瘤

2011-01-01张应天

祝您健康 2011年1期

  腹部器官主要包括有:肝、胆、胰、脾、胃、小肠、大肠、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等,其中消化系统的胃、大肠、肝脏及胰腺的肿瘤比较多见,脾脏及小肠肿瘤则较少。
  在我国常见的肿瘤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肠癌,居于第4位。近年来,其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其死亡率仍居前列。目前,有关胃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诊断治疗进展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胃癌早期诊断率仍低,很多患者在诊断确定时已属晚期,如能在早期便确定诊断,患者治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病人大部分都属晚期,简单调查发现,数百名患者中只有七八位患者是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早饱、腹部不适等,这极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然而,早期胃癌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的,只要患者平常注意,仍然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现在,一些药品广告在宣传中大肆宣扬:胃部不适就服用该药品,对于治疗胃病有明显效果。这样往往误导患者自己购买药品,服用后一时缓解了症状,以为胃病治愈了,结果反而掩盖了病情。
  我认为,千万不要简单地根据一些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病是胃炎或者是胃溃疡,便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极有可能造成对胃癌的漏诊。国内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日本常规进行社区胃镜筛查,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50%。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很多患者感觉做胃镜很痛苦,宁可选择其他检查方式。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一定做过胃镜,我自己就做过,虽然当时有一些难受,但完全没有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从现阶段来看,胃镜还是比较有效的检查手段,一些所谓的高科技无痛苦检查,不但费用比较高,且效果还不如胃镜。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每年约有新发大肠癌病例13万。令人不安的是,各国的统计资料均显示:大肠癌,尤其是其中的结肠癌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而年轻患者一直占有相当的比例。
  现在,大肠癌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5%,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在大中城市,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
  尽管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已较过去明显进步,但临床上仍有多数病例未能及早做出诊断,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不会主动求诊,有的大肠癌,其症状已十分明显了,也往往被患者和医生疏忽。
  直肠癌大多在距离肛门8厘米以内的地方,手指从肛门探入时大多可以触及肿块,然后插入直肠镜观察并可取活体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诊断即可明确。目前,指诊的检出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
  然而,由于一些患者因为怕疼或不好意思,不愿意做肛门指诊这个项目,有的医生缺乏责任心,过分依赖大型检查,忽略了这一检查,这很容易延误病情。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做过各类大型检查,可惜医生就是没有仔细询问病情,更没有做简单的肛门指诊检查,结果发生了漏诊。
  这类疾病发生误诊的情况不少,如右半结肠癌病例出现慢性腹泻、贫血求诊时,常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即使出现典型大便习惯改变和黏液脓血便,其中也有不少患者被认为是肠炎和痔疮而误诊误治。因此,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肠癌的临床症状由于左右两侧大肠在解剖及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而不一样。右半结肠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癌变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内的菜花状癌,较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肠梗阻。但这些癌肿常破溃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右半结肠癌症状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不适及贫血消瘦最为多见。左半结肠肠腔较细,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其临床表现多以粪便带血、梗阻腹痛及排便困难为序。直肠癌症状依次以便血和黏液、便频及便细为多见。
  直肠指诊是早期发现直肠癌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常被忽视。文献报告直肠癌误诊病例有80%~90%是未进行直肠指诊的,这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深思和注意。
  肝癌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所见肝癌多数为进展期,治疗效果较好者只占少数。其发病主要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霉质食物及遗传因素相关。
  胰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者,起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疗效不能令人满意,预后极差。发病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为其特征。
  晚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但癌症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是绝症而不能治愈,现代医学早已证明,癌症可以治疗,更可以预防。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介入治疗等为辅。早期癌症经治疗存活率高,晚期癌症则5年存活率低。
  胃肠肿瘤的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不健康生活习惯、劳累及精神因素等。胃癌常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表现为上腹胀痛、消化不良及返酸;大肠癌可有慢性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贫血及腹部包块。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多吃蔬菜和谷物的中国人现在摄食大量的肉类食品及奶制品。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鱼(如咸肉、火腿、咸鱼等)和一些药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宁、土霉素等)也存在致癌物质。
  胃癌的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有人酗酒,胃壁持续受到酒精的刺激,极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及溃疡,最终导致癌变;有人嗜烟,过度吸烟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活动,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种种胃病,最终促发癌变;有人喜食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在胃内会转变成亚硝胺,有强烈的致癌性。同时,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加重,再加上生活无规律,过度夜生活,饥饱无度,都容易诱发胃病,为胃癌的发生埋下祸根。
  要远离胃肠肿瘤,预防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不吸烟、不酗酒,避免腌制食物,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大便通畅规律等,这些,对于预防胃癌、大肠癌等胃肠肿瘤都是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