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视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2011-01-01陈雨新
理论观察 2011年1期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62-01
在世界享有盛誉的意大利著名记者和作家奥莉娅娜·法拉奇认为,新闻采访是关于采访提问技巧的学问。在电视人物专访中,记者恰如其分的提问,能使被访者迸发出更多的心灵火花,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受众展现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和情感波澜,浓缩他们的人生精华,凸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搞好电视人物专访,最主要的是要讲究提问技巧。
一、营造一个轻松的采访环境,精心设计第一个问题
只有赢得采访对象的认同和信任,双方都有渴望交流的欲望,采访才可能顺利进行。为此,记者必须尊重采访对象,语言亲切温馨,要精心创设轻松、融洽的话语环境,彼此要像要像朋友那样,以放松心态、谈话的方式进行真实诚恳的交流或交锋。在此基础上,要精心设计第一个问题,使人物专访有不同凡响的开场。第一个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1996年3月26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接受水均益的访问。水均益说:“秘书长先生,今天我们从一个小姑娘的问题开始我们的采访。”中国普通的小学生问:“联合国有多大?秘书长是多大的官?”这种亲切、幽默的提问,把加利逗乐了,他不仅轻松地回答了问题,还出人意料地用汉语向中国观众问好。法拉奇的采访都有一个别致的开场,在采访阿拉法特这个“神秘莫测的人”时,她这样开始的:“人们常常谈论您,然而对您却一无所知……”这样的开场白既使采访对象感到震撼,又为受众设置了悬念,无论是采访对象,还是受众都想知道她将要提出什么问题。
二、有厚重的知识积累,用内行话提问
记者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物专访中挥洒自如。电视新闻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和高层次领导人。美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专栏作家、联合国注册记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浩生先生说:采访名人你必须要有与名人平等对话的智商。如果你采访政治家,你就要有与他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的开阔视野;如果你采访文化大师,你就要有与他一起探索人生宇宙奥秘的深刻见解。俗话说,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如果记者孤陋寡闻,对与采访对象有关的知识一窍不通,那么,你的采访就没有底气,说起话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无法与采访对象沟通。记者只有具有厚重的知识底蕴,采访对象才可能尊重你,有兴趣与你交流。
三、在平等交流中有思想交锋,把话题不断引向深入
记者在采访中既要与采访对象有情感的交流,更要有思想的交锋,心灵的碰撞。在采访中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要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事实上人们往往喜欢有挑战色彩的提问,它会把谈话引向深入,达到很高的层次。一次真正的访谈。应该有异峰突起的因素,记者应该善于“质疑问难”。法拉奇在第二采访基辛格时,请他谈对越南战争问题的看法,基辛格因为担心泄密而拒绝谈越南问题,曾三次发出发出警告:“够了。我不想再谈越南了!”“请您不要再叫我谈越南了。”“我坚决彻底地抵制投降的说法,真的不要再谈论越南了。”而法拉奇从不同侧面向采访对象包抄靠近,层层逼进,条分缕析,鞭僻入里,最终迫使基辛格就越南战争问题发表了见解。
记者进行人物专访要不卑不亢,不论是对高层领导政要,还是其他名人都应把他们与普通的采访对象摆在相同的位置上来看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视”。有的领导人谈政绩时,眉飞色舞,振振有词,当谈到责任事故时,则有意回避,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答问题。对此,记者要主动出击,直奔主题。法拉奇在采访霍梅尼时开场就说:“你是伊朗的新沙皇……”这种采访风格使观众感到淋漓痛快,回肠荡气。
四、充分彰显人物的个性特征,提问要恰如其分
在电视人物专访中,人物无疑是中心,是采访对象。人是鲜活的,是有感情的,也是复杂的。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每个人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专访中,记者提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有利于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对其命运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挖掘,使观众获得最珍贵的电视艺术解读。
当前,人物专访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讲述性的、故事化的报道。新闻的人物经历坎坷,情感波折,心酸往事,大起大落,能见证历史沧桑和时代的变化。记者事先要对人物的故事结构进行精细的安排和布局,设置必要的情节和悬念,抓住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找准切入点,通过巧妙的问话,引导采访对象渐入佳境,对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这种采访以人物的自述为主,记者的提问不宜过多。一定要恰如其分。只有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使被访者迸发出更多的心灵火花,彰显其个性特征。
记者絮絮道道的问话和过分发挥,容易喧宾夺主。《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在人物专访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全神贯注的倾听,非常安祥,只有在关键时刻才和颜悦色的引导和提问。相反,有的记者和主持人在人物专访中过分张扬自己。很多观众不满意《半边天》里的主持人张越,她时常在人物专访中展现自我风采,而采访对象在她的夸夸其谈中被淹没了。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记者鲍勃?福尔斯曼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不但要善于采访,更要掌握提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