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播互动传播节目的操作

2011-01-01刘丽

理论观察 2011年1期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60-01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广播节目逐步破除了“我播你听”的固定模式,受众与媒体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向日益明显。互动传播使广播的节目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传受双方的信息交流、心理和情感沟通更趋一体化。同时,也对广播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动,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社会交往活动。所谓互动传播,是指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传播形式,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广播互动传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延时性互动。受众在收听完广播节目后将自己的意见、感想和建议等通过来信、来电、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给媒体,媒体根据受众的反馈,对节目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二是即时性互动,主要形式有热线电话、互动短信、网络直播帖三种。除此之外,还有嘉宾访谈等形式。
  众所周知:快捷,是广播的一大优势。不过,快捷已不单单钟情于广播,方便也不仅广播所独有。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与网络、电视等媒体的通过声音、色彩、图片、画面、动作等手段传播信息相比,广播的传播方式显得单调,缺乏竞争能力。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直播帖等互动传播的兴起和运用,恰恰给广播拓展了发展空间,使广播再次赢得了听众。那么,如何做好广播互动传播节目呢?
  
  一、主题单一明确,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互动传播打破了传统广播大而化之的传播模式,主要采用主持人或嘉宾与听众直接对话,或由专家直接回答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次序,许多信息几乎都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快速传播,它是为受众量身定做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互动传播节目的主题要单一明确,具有代表性,不能海阔天空,东拉西扯,什么都谈。
  搞好广播互动传播,要满足听众个性化的心理要求。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认为:“每一个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各自有一套目的和原因”。今天,个人的文化消费已不再为群体所左右,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来选择话题。与主持人进行平等交流。在现实生活中,受众既有许多令人兴奋、令人震惊、令人羡慕的事要倾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此同时,令人沮丧的事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点。广播互动传播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公共平台,受众需要这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无论是工作、学习、文化、娱乐、音乐、益智、家庭、婚姻、道德、人际关系,还是咨询、投诉、信息交流、实事评论、情感沟通等,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广播节目进行互动传播。但是议题必须集中,如果有跑题现象,现场记者或主持人要及时把话题TF6BACCh0bmtBCO8SgKH4w==拉回来,委婉圆场,保证互动传播正常进行。
  
  二、坚持平等和广泛参与原则,注重心灵的沟通
  
  互动传播的内涵是传受双方平等的沟通交流。这就要求传播者与参与者之间,参与者同参与者之间平等相待,公平分配表达表现的机会和时间,节目的主体和客体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尤其是记者或主持人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心态去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从心理上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使人产生愿意接近、愿意沟通、愿意相信的感觉。通过互动传播,使人觉得广播变得不再神秘,广播距离听众越来越近,广播电台已成为一个权威的、可靠的、知心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平台。与此同时,电台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吸引尽受众参与互动传播节目,注意倾听和引进不同的声音,广而纳之。使广播节目丰富多彩,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互动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美国传播学者沃伦·韦弗说得好:“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广播节目的互动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传播信息便传受双方达到情感交融,心灵撞击和互相共鸣的过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目前,一些电台情感类热线电话节目大多在晚上乃至深夜进行。一般说来,情感类话题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诸如夫妻矛盾、恋人之间的矛盾、婚外情、一夜情、同性恋等问题长期困扰某些受众,他们的心理需要调节,情感也需要宣泄,渴望排遣孤独和寂寞。夜阑更深,主持人温言细语,脉脉情深,就像春风化雨一样,使他们敞开心扉,说出了尘封已久的心里话。有的人在主持人的劝说下甚至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可见情感,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三、充分发挥互动传播的优势,更好地为始终服务
  
  今天,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样坐在收音机旁,专门收听、守候收听和期盼收听的听众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伴随状态的收听和对信息的接受选择性,愿收受听对他们“有用”的信息。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接受信息的需要就没有信息传播的必要。如果我们的广播对人们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作用,他们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听广播员咬文嚼字了。所以,广播传媒要为受众服务。办对老百姓有用的广播节目,我们所说的“有用”就是顺应和满足听众的需求。
  互动传播使媒体为受众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互动传播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不受地域等条件限制的交流平台,架起了一座没有障碍的桥梁,这样为受众服务就更积极、快捷、方便了。2008年春,在我国南方遭受特大暴风雪灾害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大型新闻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长达十余天、每天滚动推出5次,围绕“风雪”,设置了“爱心寄语”、“最新路况”、“未来天气”、“我在风雪中”等近十类直播话题,给陷入暴风雪困境中的人们传递了爱心、温暖和希望。广播互动传播为受众服务具有广阔的前途。中央的亲民政策,百姓的诸多诉求,两者都需要一个能够使相关信息上通下达,最终相融共通的舆论平台。广播互动传播正是这样的平台。只要我们坚定为受众服务的理念,大力开发为大众服务的新节目,我们的广播事业将永远充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