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2011-01-01张文赵丹丹

理论观察 2011年1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46-01
  
  一、情境教学法
  
  英语情境教学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英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二、高职学生英语的现状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日制高中、职校、技校,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考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英语水平非常低,“很多学生经过了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的学生却不能较熟练的阅读外语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面对这种现状,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前提;而对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研究教学方法,挖掘教材内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教学过程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有趣,变呆板为灵活,变纯文本教学为融入情境的声情并茂的表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造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处于欲罢不忍、欲言不能的境地,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并把学生引进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以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授有关“vacation”课文之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do you liketo do on vacation?How did you spend your last vacation?”要求学生先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再开始学习课文,然后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整理、丰富和完善题目的答案,写出一篇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的文章。
  
  (二)利用多媒体模拟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一图片、声音、动画、音乐、视频等等,这些都能帮助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有效地渲染气氛,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边看边听,积极参与对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情境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情境的设置去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我在教授课程中有关宠物课文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宠物的介绍,还附上各具特色,色彩鲜艳的图片,引导他们用英文描述宠物的名字、特色和习性。学生看到这些真实逼真的图片和场景,就好像身临其境,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三)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情感融入语言
  模拟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揣摩各角色不同的语言、性格、神态和心理活动等,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欣赏表演,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感受去理解课文,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表演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积极性也就更高了。例如写求职信时,可以模拟面试时的情形,让学生搜集语言材料,进入角色进行情境对话来介绍自己的专业,最后由老师汇集点评学生的材料,介绍求职信的写作技巧,写作要点及常用的表达方法,使知识系统化,进而布置巩固性作业并加以矫正。
  
  四、情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时间上看,情境教学有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这无疑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处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状况中。在这两者上如何做到张弛有度,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师在上课时,应尽量多地使用英语给学生授课;教师在业余时间里也应该增强学习,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带给学生精彩的课堂教学。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快节奏、大容量的原则。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幻灯、教学电影等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获得最大量的信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境、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
  在运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对象这一主要方面,不要使其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细枝末节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上课时应对学习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使学生产生畏难、焦虑甚至抵触情绪,而应该尽量使他们有一种轻松、快乐、自信的感觉,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