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辅线”
2011-01-01张酉
理论观察 2011年1期
[摘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确定申报的老卜奎城历史街区一旦审批通过后,齐齐哈尔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和“主线”也即确定。在明确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主线的同时,或根据主线派生或把那些具有我市地方特殊的优秀历史文化作为“辅线”,从而围绕这一主线加以推进,实现品牌的发掘、复原、演绎、保护和利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不是就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而建设,建设的目的在于“用”。立足资源,抢前抓早,打造好历史文化名城“辅线”是最大的实事求是,是最优的文化工程项目,是最好的财源。
[关键词]复原、演绎;学习、借鉴;发展、创新;古为今用;城市品牌;文化经济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33-04
如果说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以“老卜奎城历史街区”为“主线”作为龙头,那么“辅线”就是龙身。这条“辅线”具有完整性、地方性,更具挖掘开发价值、品牌价值和现实的经济实用价值。打造好历史文化名城“辅线”,就是打造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打造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不是就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而建设,建设的目的在于“用”。立足资源,抢前抓早,打造好历史文化名城“辅线”是最大的实事求是,是最优的文化工程项目,是最好的财源。
因此,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要求,确定申报的老卜奎城历史街区一旦审批通过后,齐齐哈尔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和“主线”也即确定(将原坐落于老卜奎城原址的体现齐齐哈尔城市文脉的核心建筑——黑龙江将军府旧址,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按照申报条件、标准和规模,加快进行合理规划、回迁和复建,以此及现存的黑龙江督军署遗址等为轴心,基本还老卜奎城街区原貌,作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历史街区”)。在确定这条主线的同时,还要把昂昂溪古文化、鹤文化、关东文化、辽金文化、黑土文化、75409304f24c2ebfc230536e7093abfa抗俄抗日文化、移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老工业基地文化、冰雪文化等,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并融入其中,以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辅线”,实现以主线为主、辅线为辅的立体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因范仲淹撰《岳阳楼记》更为闻名,楼沿洞庭湖而建,多少年来几经修复,完好如初。近年来,他们又依据唐、宋、元、明、清等五个朝代的岳阳楼的图样中,以青铜缩微铸造的形式,按2比1比例,建造不同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岳阳楼,同时,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修建了纪念性建筑。美丽的洞庭湖畔“五楼观奇”的景象与“双公祠”交相辉映。此处景点的“派生效果”不亚于原址的“岳阳楼”。还比如,众所周知的西安市的秦始皇墓,由于发掘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和考虑,尚未挖掘对外开放。但是他们根据史料记载和现代技术手段勘测到的数据,在西安市的另外的地方几层楼的深处,复制了一座秦始皇墓,作为当地的一个景点,以门票40元价格对游人开放,就是这样一个“假”景点,游客也是不愿放过一睹为快的机会。
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创新,古为今用。对此,我们要在明确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主线的同时,或根据主线派生或把那些具有我市地方特殊的优秀历史文化作为辅线,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从而围绕这一主线加以推进,实现品牌的发掘、复原、演绎、保护和利用。犹如镶嵌在城市不同位置上的颗颗明珠,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与历史文化名城主线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结合自己的粗浅了解和认识,初步提出以下七条“辅线”建议与思考:
●第一条“辅线”
以和平广场和泰来江桥抗战发生地为载体,围绕弘扬和展示“红色光荣革命传统”,大力宣传英雄城市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英雄人物和事件。一方面要以“九一八”事变后和抗日战争时期,松嫩平原及两满地区是东北抗联军开展抗日斗争的广阔战场为背景,根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黑龙江危在旦夕。临危受命的黑龙江省代主席、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带领东北人民奋力反抗,打响中国军民有组织地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可歌可泣的感人壮举,以及还有许多英烈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事迹和人物,如,马识途、张平洋、王大化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要紧紧依靠和抓住这些“红色光荣革命传统”的典型,学习和借鉴井冈山“红色旅游”经验和作法,进行各种形式的发掘、复原和创作,在和平广场以及泰来江桥镇等场所,建造这些烈士雕像丰碑,已建成的江桥纪念馆要扩充实景模拟场景人物、事件等,立体再现历史原貌,达到身临其境效果,吸引人、感染人和鼓舞人。
另一方面,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写不完书不尽的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如现阶段多数有较大影响的影视故事多以晋察冀地区为背景描写的居多,《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题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作品在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人物和事迹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宣传了事件所发生的城市,彰显了这个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比之下,我们的“红色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事迹、事件和人物,都非常鲜活,可歌可泣。要根据这些烈士的英雄史迹和史实,有关部门积极组织作家、学者,写剧本、拍摄影视作品,加以宣传和扩大影响。即使我们自己一时搬不上银幕,一旦被国内外制作公司抢先拍摄,也会起到积极宣传齐齐哈尔的目的。同时,要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一起上,组建景点真人表演团队,实地上演反统治、争和平、求解放、打鬼子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如,黑龙江电视台投资推出的“本山快乐营”栏目,组织赵本山的一帮徒弟,即兴创作投入不多、情节简单、包袱多样的节目,让人捧腹大笑,说不爱看吧,自觉不自觉又要调到那个台上去,起码在当下结构性文化缺失的情况下,收视率很高。这里我们倒不能像这个栏目那样胡编乱造,但它应该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与思考,其实休闲娱乐很简单,让人一叹、让人一惊、让人一喜,让人一乐,就足够了。
此外,齐齐哈尔,又称“鹤城”,本以丹顶鹤闻名。2008年金秋“神七”飞船的成功发射,齐齐哈尔——“鹤城”又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张柏楠、翟志刚、刘伯明——万众瞩目的“神七”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和3名太空人中的两位,都是从这座“飞翔”的城市走出去的。
和平年代,一座城市同时涌现出两位航天英雄,史无前例。使齐齐哈尔曾因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英雄城市,从此再添“航天英雄家乡”的光环。对此要抓住这个机遇,当前在抓好一举多得的航天员食品基地建设的同时,搞好英雄事迹的软硬件宣传和建设。在软件上要对英雄的事迹进行搜集整理、可否考虑写书编剧;在硬件上要在城市合适位置建铸雕像、航天模型等,雕像形态不一定很严肃很正统。一些国内城市,如杭州市西湖便道旁、武汉市繁华路段步行街旁都有或与这座城相关的名人名家或与这座城市生产生活文化息息相关的黎民百姓的雕像,无不透射和彰显出那座城市文化精神信息与气质。建航天纪念馆,有物件的陈列物件,没有物件的采用声光电的形式,演绎我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等;同时,把我市重工业,诸如,三大军工、一重、北钢、机床等企业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服务的技术和产品模型陈列其中。
●第二条“辅线”
以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关东文化为载体,打造“民族民俗文化风情带”。选择2-5个最具特色的村屯,给予特殊政策扶持,进行规划、完善和建造,从衣食住行入手,原汁原味复原,开辟2-5条旅游线路;推出一批旅游项目;开发一批旅游产品;吸引八方国内外游客;传承一地旅游文化;兴一方旅游产业。要把一年一度的“苦水勒”节由区办改市办,提高档次、丰富内容、多样形式,以此更深刻挖掘和揭示少数民族文化深刻内涵。
同时,要利用和抓住国内外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描写和宣传齐齐哈尔的章节,根据史料,实地演绎历史文化原貌。如,2008年底热播的大型电视剧《闯关东》,剧情中多次提及和描述过齐齐哈尔,因此,要结合县区居民中大部分都是当年前辈闯关东的后裔,抓住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和渗透效应,选择适当地点、适当载体,组织人力规划、发掘、演绎,围绕我市关东文化节、黑土文化和山东移民屯,兴建“闯关东”村落,挖掘“闯关东”旅游项目,开辟“闯关东”餐饮产业,打造“民族民俗文化风情带”。
如,浙江省绍兴市在步行街上,复原了“咸亨酒店”,以此命名的酒店内涵丰富并带有几分神秘。咸亨酒店创立于1894年的清光绪年间,系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创办,因鲁迅先生文学著作《孔乙己》而名扬海内外。1981年老店重开,在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品牌生根的土壤,把民族之魂鲁迅先生的情感注入到咸亨的品牌推广之中,成为传统风格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融名城、名士、名酒风情于一体的品牌名店,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华餐饮名店”、“浙江省首批知名商号”等多项殊荣。酒店配以传统风味的“土菜”,生意自然兴隆的同时,又给当地增添了一道旅游景观,外地游客只要来绍兴,必到此处,一来满足猎奇心理,看个究竟,二来品尝一下书中描写的茴香豆到底什么滋味。
●第三条“辅线”
以昂昂溪俄式民居建筑群为载体,打造“异国风情带”。位于昂昂溪火车站北侧的俄罗斯风情建筑群,现有俄式风情民居建筑108栋,面积46.07公顷。中东铁路俱乐部、东正圣使徒教堂(俗称喇嘛台)等俄式建筑已有百年历史。
昂昂溪作为齐齐哈尔市的一个近郊区,地理位置较好、经济文化优势明显,在全国众多旅游线路中,特别是俄罗斯风情民居建筑别具特色,俄罗斯文化底蕴深厚。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南方其它城市没有的新、奇、特旅游资源优势,丰富景点吃、宿、行、游、玩、购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依托现存完整的108栋彰显上个世纪俄罗斯风情和建筑艺术的民宅历史街区优势,对原有的俄式风格建筑进行重新修缮,辟建充满俄罗斯异域风情、功能齐备的休闲旅游小镇和俄罗斯风情街。另一方面,以俄罗斯文化为底蕴,以浓郁的俄罗斯民俗风情为形式,打造和完善俄罗斯风情歌舞和杂技表演,辟建俄式餐馆、俄式酒吧、俄式咖啡馆、俄式面包房、俄式旅馆、俄式度假别墅等,以及街景雕塑、特色商品、工艺品。同时,举办宾客、游人共同参与的篝火歌舞晚会、戏水、垂钓等活动。
通过俄罗斯文化、昂昂溪新石器文化、江桥抗战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与开发,逐步建成黑龙江西部地区最具文化风情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基地。将昂昂溪、梅里斯两个卫星城区打造成南有“异国文化风情带”、西有“民族民俗文化风情带”,建成齐齐哈尔的“后花园”,实现“城里工作生活,郊区度假休闲”的愿望和设想。
●第四条“辅线”
以独特的“流人文化“为载体,围绕历史上齐齐哈尔属于边陲苦寒之地,清代有许多罪人(亦称流人)被发遣至此。其中,有许多高官或文学之士,名臣大儒方登峄、方式济父子,纳尔朴、图而泰、陈梦雷等是其代表。这一特殊的群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流人文化”,对地处边陲的齐齐哈尔的社会形态、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龙沙纪略》、《部魁城赋》、《卜奎纪略》、《黑龙江外纪》、《龙江杂诗》、《龙沙剑传奇》等大量诗文戏曲文史笔记,成为今天研究齐齐哈尔文化史、风俗史、地方史的珍贵史料。通过这一史实的挖掘、描写和他们生活、工作的复原,展示独特的“流人文化”为背景的城市历史文化特征。
如,“杜甫草堂”甘肃省成县有一座,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是我国建设最早的杜公祠。2001年成县对杜甫草堂重新修缮,精选历代名家精品,设碑林回廊,规模扩大,档次提高。四川省成都市也有一座,在历代历朝多次修缮的基础上,1955年,成都市又建立了杜甫纪念馆,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杜甫纪念馆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后有恢复重建的杜甫茅屋居所,营造出诗人故居浓厚的诗意氛围。采用了现代的陈列手段和鲜明而形象的陈列语言,展示了杜甫诗歌的恢弘气势和辉煌成就。还有“情系草堂”文献图片资料展览,展示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海内外知名人士到草堂参观留下的图片、签名、题词等。所以,一处历史文化遗存展现世人面前,无不是经过多次复原、发掘、扩充和修缮的过程。
要学习和借鉴南方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推进中,往往根据史料的一点点“蛛丝马迹”,在基本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敢编、善编、真编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如,河南开封市,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中,他们根据《清明上河图》一幅画,通过声光电的现代手法,采取真人、实物,复原、演绎出活灵活现的北宋繁盛人文市景,令人身临其境之感,游人络绎不绝。
试想我们今天的故事也许就是明天的历史,而明天的历史不一定原封不动地再现今天的枝梢末节。当然,就“历史故事”而言,“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戏说乾隆》不就是“说”得很好吗?!又如,《大话西游》不也话得很有情趣吗?!旅游景点不需要太多的严谨和艺术造诣。
●第五条“辅线”
以“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载体,进一步叫响“鹤文化”这一齐齐哈尔独有的文化品牌。
鹤城吉祥美丽的丹顶鹤,飞向全国、飞向世界。2004年,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新网、新浪网联合全国20多家新闻网站开展的有500万网民参加投票的网上推举国鸟及奥运会吉祥物活动中,丹顶鹤以绝对优势成为网民心目中的国鸟。在2004年黄鹤楼“千年鹤归”活动中,鹤城的一群丹顶鹤排云直上,再现了当年“鹤绕黄鹤楼”的历史奇观。在2005年东亚运动会上,鹤城的丹顶鹤在濠江翱翔劲舞,倾倒国内外宾朋,把开幕式推向高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鹤城的丹顶鹤大显身手,为奥运盛会也为中国增光添彩。
要以鹤文化研究为纽带,邀请国内外众多环境保护专家、鸟类生物学家、文化研究学者齐聚鹤城,共商弘扬鹤文化大计,进一步推进鹤文化向纵深发展。一方面立足扎龙旅游胜地和科研中心优势,以丹顶鹤为媒介,吸引八方宾客,扩大对外交往,提高知名度,加快鹤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丹顶鹤为资源,发掘鹤文化产业和产品,通过观鹤、养鹤、保护鹤、研究鹤,以及写鹤、画鹤、说鹤、摄鹤、演鹤、塑鹤等文艺创作和产品开发,加快推进鹤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根据养鹤人鹤仙子——徐秀娟烈士的事迹建造纪念馆和雕塑,在通过弘扬烈士事迹、展示烈士生平的同时,进而彰显鹤文化的深刻内涵。
如,鹤仙子——徐秀娟烈士原本出生我市一个养鹤世家,从小爱鹤,就职我市。在扎龙徐秀娟起步的地方,这位年轻女孩感人的故事,迄今还在人们之间流传,她的敬业、执着和纯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普通大众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赋予这片土地以灵魂和精神气质。同时,随着歌手甘萍凄婉、优美的旋律:“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
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真实的故事,我们却没有更好地把它发现好、挖掘好、发挥好,提升鹤城的魅力目的,而就是这首歌曲独特的效力,进一步使这位年轻女孩可歌可泣的事迹有效放大和升华,徐秀娟——丹顶鹤——齐齐哈尔(鹤城)的名字更加靓丽。在她殉职20周年之际,也自称“鹤城”的江苏省盐城市给其制作了雕像,可见用心良苦、一举多意。相反,还有一些城市根本“没有联系”的都能够联系起来。如,我省的虎林市(县),在城市沿乌苏里江边的虎头镇,用铜30.4吨,锻铜最大的“天下第一虎”雕塑,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吸引游人驻足留影,成为当地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之一。其实“虎林”与“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这种标新立异的大胆举措,达到了打造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巨大作用。2000年7月“天下第一虎”雕塑,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要以“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载体,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表现形式,推进鹤文化纵深发展。结合鹤文化的商品属性和艺术价值,研制、开发和生产鹤文化产品,丰富鹤文化内涵,延伸鹤文化传播范围,提高鹤文化经济价值。目前看,鹤文化开发和利用步伐缓慢。上层要出点子、定政策,中层要搞协调、推落实,下层要去开发、去打造,一股力量不行就两股力量,再不行就多股力量合资合力一起上。
●第六条“辅线”
以波斯登冰上体育运动中心、尼尔基斯湖天然滑雪场和劳动湖冬季冰雪运动为载体,一方面通过人们纷纷走出室外,拥抱大自然,投身冰雪世界,在冰面上滑冰、抽“冰尜”、溜冰车、狗拉冰橇、“滚冰”;在雪地上滑雪橇、堆雪人、打雪仗、开展雪雕艺术活动;冬季凿冰垂钓,再现“独钓寒江雪”的诗情画意;更有不畏严寒、挑战极限的冬泳爱好者,掀开嫩江厚厚的冰层,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在天然泳池中“胜似闲庭信步”。以及冰雕、雪雕,举办冰雪游览会和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商贸于一体的文化节庆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手段和承办冰雪赛事活动,将齐齐哈尔——一我国冰上体育运动的重要基地,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冰雪竞技体育人才辈出和成就进一步展示给世人,以此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冰雪文化的发祥地——关东地域文化的无限风光和冰雪世界的独特魅力。
如,与我市毗邻的哈尔滨市,本冬春之际,继续大作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文章,多管其下,在举办第36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的同时,由马迭尔集团承建的“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建筑华章、欢乐相约世界”为主题,冰景建设规模宏大,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世界最长的冰制滑梯、新奇刺激的高空吊索、新颖别致的新型迷宫等设施极大地吸引了游客,同时“欧洲奥格斯塔”歌舞团红磨坊式的风情歌舞、冰上杂技与冰秀相结合的原创音乐剧、冰上万人狂欢派对等文艺表演及互动活动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将哈市冬季旅游又一次推向世界舞台。开园以来的80余天,总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开园时间、投资规模、展示面积均创历届之最。
可见,哈市用尽几乎没成本的冰雪资源,大借冰雪资源,大搞冰雪项目,大发冰雪之财。同是一片天,同是一片地,相比之下,我们在冰雪文化开发上的不足和差距很大,需要反思的很多。现实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拥有56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70个亿,或感叹或不解,但是透过冰雪文化发展的一热一冷、一好一差的现状与差距,窥豹一斑,“滞后”的原因当然很多,更多的是主观而不是客观。
针对冰雪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具有可参与性的特点,如同云南省傣族的泼水节、近年来各地兴起的水上漂流、大森林骑马狩猎、大草原蒙古包的载歌载舞篝火晚会,等等。对此,在增强冰雪文化的观赏性的同时,还要提高冰雪文化的可参与性,做大做强冰雪文化产业,寓游于乐,一方面组织好冰雪运动者、冰雪爱好者和游客,开展好各项冰雪运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冰雕、雪雕和冰雪摄影比赛活动。同时,本着大众性、参与性的原则,要把雪雕、冰雕延伸到有条件的商饮服网点中去,不妨用冰雪雕刻的门庭也许耳目一新,就是利用冰雪资源挖掘揣摩、标新立异。在具备条件的地段打造成雪地一条街、人工雾凇一条街、冰雪雕塑一条街。在冰雪游乐景点,修建雪屋、雪迷宫、雪地露天电影和娱乐演出,等等。
有的冰雪活动可以通过媒体介入的办法,进行更广泛的参与和发挥,来提升冰雪文化价值。从全国各大电视台节目的播放不难看出,一改电视台自己办节目为电视台与大众一起办节目。去政治化、强制化和说教化,趋人性化、大众化、休闲化和娱乐化。可以说现在社会正走向文化精神娱乐消费时代。中央电视台就有类似的“家庭购物”、“家庭才艺”比赛等栏目,这些栏目都在室里,我们不妨办到室外,电视台完全可以到冰雪景区办栏目,通过报名组织以家庭形式的冰雪游艺比赛,一则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冰雪活动,感受其中乐趣,二则还可以缓解地方台收视率低的问题,三则发挥媒体功能,提升冰雪文化档次和品位。不妨去看看黑龙江电视台的几个频道,不仅娱乐频道大搞娱乐,而目,其它几个频道也都赶着增设人性化参与类的节目。
冰雪是个好东西,就是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地域性这一少有的冰雪资源,妆点我们这座城市,发挥冰雪文化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活动,让人们特别是外来宾客感受冰雪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限乐趣,做大做强做好冰雪文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第七条“辅线”
以建造装备工业纪念馆和马恒昌大型雕塑为载体,集中展示我市老工业基地为建设新中国、推进新中国工业文明的辉煌业绩,大力弘扬马恒昌与“马恒昌小组”这一新中国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新中国建设时期工人阶级忘我生产、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和事迹。
同时,围绕1949年12月,毛主席与周总理访问苏联,专车途经碾子山,出于战略性考虑,以及靠近苏联战略后方的地理优势,毛主席提出这里可建大型兵工厂的想法。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和国长子”——一座新兴的装备工业之城迅速崛起。之后,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等都曾多次来齐齐哈尔视察,对齐齐哈尔重工业群体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周总理将一重誉为“国宝”,将北钢誉为“掌上明珠”等一系列伟人的历史事件和足迹,通过一代英模事迹、一代伟人足迹、一代铸就多个“新中国第一”产品等真人实事的挖掘,展示中国制造业——齐齐哈尔的脊梁与辉煌。
齐齐哈尔之所以成为今天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这个模样——“钢铁机械城”,矗立在祖国的北疆,与“一五”、“二五”时期二机床为代表的一批重工业企业迁入,进而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这座城市为有马恒昌而骄傲和自豪,更应该对这段历史演绎和塑造成的现在城市工业文化特征加以重视,把重工业城市品牌发挥好、保护好、打造好。
目前,马恒昌雕像和纪念馆位于二机床厂区中,一是规模小;二是“封闭”厂区里。建议易地重建,还给属于他的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矗立城市适当位置。因为马恒昌及“马恒昌小组”,是刚刚建立政权、百业待兴的新中国工业战线上杰出典范和一面旗帜,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曾12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马恒昌精神不仅比“铁人”精神要早,而且是整个新中国工人阶级精神的凝缩,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普遍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和自豪,属于齐齐哈尔,更属于全中国。
总之,就是要抓住这些历史事件、文化,塑造复原,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城市品牌,凸显城市文化特征,扮靓城市形象,提高城市魅力。
[责任编辑:侯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