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
2011-01-01付董董王永明
理论观察 2011年1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消费观念。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较多问题,绿色消费观引导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04-02
所谓的绿色消费观是指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从事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倡导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被通过改变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进而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需求的重要拉动群体,及时了解他们消费行为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绿色消费观,对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建设低碳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的意义
(一)有利于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
“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的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的、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消费主义”滋生蔓延迅速,严重腐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异化消费行为随处可见,甚至成为大学生犯罪的一大诱因。绿色消费观引导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要,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也在污染着环境。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缺乏相应的危机感,没有认识到自身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生活却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绿色消费观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感知环境保护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做到绿色消费,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三)有利于建设“三型”校园
三型校园建设是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节约型校园建设、关爱型校园建设、文化型校园建设。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可以使大学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拒绝浪费,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推动关爱型校园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型校园建设。
(四)有利于构建低碳社会
构建低碳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灾害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就是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地球上每个居民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者,有责任为低碳社会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树立绿色消费观,用实际行动促进极大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文化的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行为多元化
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物质消费的极大丰富,大学生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各种消费方式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即使最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解决温饱问题,通讯消费、上网消费、考证消费、考研消费、运动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涉及生活、学习、通讯、文化、社交、休闲娱乐、运动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力量。
(二)消费方式网络化
伴随着电脑的普及化、网络的大众化,社会消费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的面对面的方式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这种简便、快捷、安全的消费方式逐渐被大学生接受,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时尚,已在各高校流行起来。
(三)人情消费大众化
当代大学生不再是生活在“象牙塔”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圈在不断的扩展,人情的交流就变得在所难免,加上当代大学生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人情消费日益的大众化。在大学校园里,生日聚会、过节聚会、班级聚会成了家常便饭,人们通过“请客吃饭”这种方式来交流感情,维持自己的人情网络。“吃喝风”正在不断侵蚀着校园的主流文化。
(四)时尚消费超前化
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冒险精神,对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型,在消费观上表现为追新求异,善于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潮流成为吸引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于父母,父母的收入与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之间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学生的消费观逐渐偏离理性消费的道路,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从事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时尚消费的超前化,催生了一大批大学生“负翁”。
(五)攀比消费严重化
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具有的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号价值……。当代大学生深受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他们喜欢以一个人的消费水平作为评价其能力及社会地位的标准。这个所谓的标准使得大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愈演愈烈,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不断购买名牌商品,频繁更换手机;家庭条件相对差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频频向父母要钱消费,有的甚至借钱消费。攀比消费严重化,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的途径
(一)国家加强宏观引导,倡导绿色消费
1. 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消费观深入人心
要消除大学生的不良的消费观念,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使他们改变观念。国家应该一方面利用学校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绿色消费价值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传媒(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知识竞赛等),生动、形象地向大学生宣传革除不良消费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观的重要性,使大学生了解消费与经济资源、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消费观,逐步树立适应社会需要的绿色消费观,使消费更趋科学、合理。
2. 健全教育体系,使绿色消费观教育制度化
消费观教育相对于一个人来说应是终身教育,是涉及每个消费者的全民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全民消费教育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健全体系,消费者的素质才会稳步提高,消费技能才能逐步增强,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得到全面、持久的改善。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绿色消费观得到支撑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利于支撑绿色消费观的发展。通过技术的创新,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水平,使人们能够消费得起绿色产品,使人们在消费的同时实践绿色消费观。
4. 完善政策引导,使绿色消费观有据可依
消费政策是引导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准则,也是消费引导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基本保证。一项正确的消费政策能够发挥对消费活动、消费行为的导向和调整功能,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与国家的政策引导缺失密不可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制定正确积极的消费政策,鼓励支持绿色消费的发展;其次应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满足中低收入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二)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绿色消费
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进行系统的绿色消费观教育
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教育的主阵地,具有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性,有利于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消费观教育。要发挥好这一优势,高校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将循环经济理论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大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其次,高校要加强绿色消费观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消费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营造绿色消费观的氛围,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引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消费观践行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活动广泛性的特点,它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完善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绿色消费观教育同样离不开大学生社团。例如,举办消费问题研讨会、绿色消费观知识竞赛,开展“如何实现绿色消费观”征文比赛等活动,在校园里形成践行绿色消费观的氛围。
3.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广泛的绿色消费观教育
校园网络是一个覆盖学生和老师,集教学和管理于一身的网络系统,它的普及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的巨大优势。高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开通大学生服务网站,提供各种消费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鉴别能力;进行网上理财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进行网上绿色消费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三)家庭积极加强控制,促进绿色消费
家庭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引导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以及消费知识技能培养等,有利于端正孩子的消费价值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提高消费品位,使其能够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引导应该从小处入手,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绿色消费观。首先公开自己的家庭收支情况,教大学生如何理财,培养他们的储蓄意识;其次父母做好表率,不断提高家庭绿色消费的档次;最后家长应指导大学生的购物行为,科学的引导他们理性消费。
(四)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践行绿色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绿色消费观被教育者的同时也是绿色消费观的实践者,绿色消费观的践行离不开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应具备资源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侵蚀,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其次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形成绿色的消费模式;最后还应积极参加绿色消费观宣传教育活动,教育更多的民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引导他们参与到践行绿色消费观的活动当中来。
[参考文献]
[1]李珂,用传统文化引导绿色消费[J],绿财,2005,(02).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0.
[3]刘天娥,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消费教育思考[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4]孙悦,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引导策略[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4).
[5]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7.
[6]文气湘,韩小红,胡智,消费经济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83.
[责任编辑: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