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诗歌密码——从“头”开始

2011-01-01刘沙

理论观察 2011年3期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59 — 01
  
  认识一个人要从他的名字开始。人的名字从五行的角度来讲,可补命中不足之处,可制化不利之神,因此,一个人的名字的好坏,对人生极为重要,诗歌也是一样。
  诗歌的题目就像是诗歌的眼睛可以透出它的灵魂,是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我们进行鉴赏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的地方。可有些“急性子”往往跳过题目直接进入诗歌主体部分盲目的分析推敲诗歌的语言,寻找意象,拼凑意境,寻找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这样的一通分析下来劲儿没少费,效果却未见得好,原因是什么?忽略了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虽然极短,却可以说是整首诗的精华部分,提纲挈领,几个字就能够传达出极重要的信息。
  一、 清晰的时间、地点、表述对象
  观察一下几个诗歌题目,《山居秋瞑》、《山中》、《山行》、《出塞》、《山中送客》《忆扬州》。我们发现题目中都表明了地点,也就等于明确了全诗写景的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主题内容。再有,《十五夜望月》、《秋思》、《秋怀》、《柳絮》、《落花二首》、《春日等楼怀妇》、《春夜洛阳城闻笛》也都直接或间接的明确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也许还有人会问,得到时间地点有什么用,又不是记叙文,诗歌主要分析的是作者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这个题目既给出了时间——秋暝,又给出了地点——山,在大山中居住的人不是隐逸之士还能是谁呢?既是隐士,那么全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明朗了。再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写月,月寄相思,星能传恨,题目中这个十五自然指月圆,显然是望月遥寄月圆人未园之憾。而张籍的《秋思》中“思”就已经散发着淡淡的愁苦,加之肃杀的“秋”更写出了思归心情的沉重。
  有些诗歌直接用描写对象做题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如:《咏梅》《早梅》《早雁》《牡丹》《咏柳》《春雨》《春雪》《草》很多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已经固定地带上某一意趣。像菊喻隐逸,柳有柔情之意,更表惜别怀远之情,牡丹喻女性,雁抒离思,草喻坚韧等等,这些意象可以让我们对全诗内容有最快速最直接的认识。
  二、明确的主旨和感情基调
  有些诗歌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诗歌主旨。像:《旅夜书怀》,题目中前两字写“旅夜”,旅行是孤独的,夜晚孤旅更显凄怆。正如诗文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微风细草,夜舟危樯,在辽阔的原野,奔腾的江水水天相接的阔大的映衬之下显得更加渺小孤零。“书怀”,二字由“旅夜”辽阔天地中对比自己羁旅孤舟,可想到作者要抒发的一定是满怀期望却尚未达成的理想抱负。后两句证明了我们对题目传达主旨的猜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者是以何等凄凉的心境勾勒出的这种漂泊、凄冷、绝望的艺术境界的!像这样在题目中我们可以一窥主旨一二的诗歌还有很多,如《月夜忆舍弟》《邯郸冬至夜思家》《江上思妇》《送别离》《悯农》《留别王维》《游子吟》《赠汪伦》等等,题目中fv3reL163ba1+3H000Xrww==所表明的主旨,为下面进行的文章分析树立了中心主线。
  有些诗歌更在题目中就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如:《长恨歌》《玉阶怨》《江陵愁望寄子安》《伤田家》《哀江头》《哀王孙》等等,读到题目《长恨歌》你能不感到一种情伤?读《玉阶怨》则能不让一股深深的幽怨烦扰?几个字提点出人的情思,无论是恨、是怨、是伤、是愁、还是哀,都能透出作者那紧缩的眉,都能感受到萦绕在心头的那份伤。有了这样的情感指向性,就不用模糊盲目的进行意象释义的排查。
  三、与无题诗比较
  诗歌的标题能让读者更高效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为赏析诗歌提供了便利。反言之,如果诗歌不设标题会怎样呢?会像一个隐去名字的地下工作者,让人不知所措,捉摸不定,对作者的情感分析很难下处定论。可能也正因如此,很多无题小诗能供我们一代代的人玩味许久,也是保留文学神秘面纱的另一种美。李商隐就爱写这样的“无题”诗,世人都说他是在写艳情,可仔细玩味却又不全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难道只是在诉说海枯石烂的钟情等待吗?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难道只是对情人的千里相思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只是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之后再次相遇的情意绵绵和别后离恨吗?如果都只是这样简单痴情,那何来那么多险阻苦难阻隔着这些痴男怨女呢?卷入党派之争的他就只看到了儿女情长吗?此种《无题》却引人无限深思,看来这“无题”并非“无意”,既然有意为之那我想断然不会只是写些聊寄相思的艳情场景。
  由此看来,诗歌标题看似简单,其实无限玄机,虽然简短不能抒情,但是却可达意;虽然不一定概括诗文,却可以成为点睛之笔,聊聊几字,却不能忽视。它的面纱轻挑的时候,让你一窥诗文精髓,使你欢喜不尽;可当它拒不露面,欲语还休的时候,更让人无限烦忧。诗歌题目恰似那诗中的精灵,我们赏读诗歌怎么能缺失了它的倩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