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011-01-01宋月冰

理论观察 2011年3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156 — 01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大多具有理论性、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感。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必须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动脑筋。
  一、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既脱离社会发展实际,也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引入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如树立榜样是完成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选择家乡籍的先进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更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这些人物的事迹对他们的教育作用也最大。因此,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乡土气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3.增加选修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职业学校选修课的开设一直不够普遍,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多年来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近年来,有些地方的高水平政治课教师开始探索选修课的教学。选修课的开设使思想政治课面貌一新,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思维特点之一,就是他们的思维活动还是有很大的形象性,他们常常凭着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我们所讲的生动,就是让学生在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加深印象、引发思维,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1.讲故事。哲学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诗,名人名言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是初、高中生的年龄,我们就将他们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来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典故、生活故事进行教学,可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复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的、提高觉悟。而哲理诗却寓哲理于艺术形象中,意境、诗情、理趣交融,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也得到思想上的启发。还有名人名言,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可使学生加深对哲学内容的理解。
  2.恰当的课堂幽默。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语、漫画、动作、表情等风趣的形式,诙谐、委婉、含蓄地批评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使人们在愉快的欢笑声中得到美的启迪、陶冶和享受。它能使平淡的教学内容富有情感化,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3.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运用讲故事、幽默语言法进行教学,能够创设出良好的乐学情境。当然,仅用这点手段讲哲学常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配合。教学模型、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则更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学而忘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吸引学生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级情感,使学生产生积级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级情,启发学生开展积级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1.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理”字上下功夫,增加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要,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
  2.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坚持以情动人,在“新”字上想办法,培养学生积级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3.在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发挥主体作用,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4.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做文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制造课堂高潮,增强对学生吸引力
  有经验的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在成功地导课后,总是牢牢抓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比如课堂上情动心弦的感染、贵在参与的表演、逼人期待的悬念、紧张活跃的竞赛等等,都可能成为课堂高潮,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努力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