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发现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1-01-01王晓

理论观察 2011年3期

  [摘要]农村沼气国债资金建设项目,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结果表明,不按计划实施项目,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建设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配套资金不到位,建设达不到设计标准;后续服务不到位,沼气池不能产生效益。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沼气池;国债项目;效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073 — 02
  
  农村沼气国债资金建设项目,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益,是我国近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关注民生、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公益性事业。农村沼气国债资金建设项目,即是联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的纽带,又是一项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的富民工程,还是一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村镇文明进步的清洁能源工程,更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为促进国家农村沼气池国债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国债资金的经济效益,近年安排了骨干审计力量对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没有按计划实施,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部分资金损失浪费严重等。下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做以简单论述:
  一、审计发现影响效益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数,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
  审计及调查发现多数项目建设单位都没有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数,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审计抽查发现:县(市)项目建设数占项目计划数最高59%、最低则为36%,项目建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无法发挥。
  (二)已建成项目不符合设计要求, 形成病态池甚至毁损,不能产生效益。
  审计及调查发现:在建设沼气池的过程中,各县(市)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普遍存在忽视建池标准,不按技术标准操作,建设中重数量、轻质量,“一池三改”结合少,留下病态池,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如:某县沼气池项目不符合设计要求,建设施工质量差,建成未使用沼气池729个,占项目建设数的55%;沼气池毁损235个,占项目建设数的18%。到某县调查发现建池不标准,不能过冬,废弃沼气池占项目建设数18%,建成后停用占项目建设数48%。还有3个县将“一池三改”式沼气池建成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单池式,根本达不到规定产汽量。建池不符合规定的设计要求,不仅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还损失浪费了大量资金。
  (三)项目建设后续服务不到位,使有限的产气池效益无法正常发挥。
  审计抽查发现:项目建成后农户不懂得如何使用和维护,出现故障无人帮助排除,需要的零配件无处购买,导致已产气的沼气池停用或废弃,影响了产汽池正常效益的发挥。如:某村建成的沼气池正常产气只有50户,占建成项目的25%;另一村正常产气户仅占建成项目11%。
  (四)项目验收把关不严,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还形成资金损失浪费。
  审计抽查某市6村164个农户,建成的沼气池全部未使用,而且未打压、未安装,全部闲置却都通过了验收。其它县个别地方的沼气池还有安全隐患问题。
  此外审计还发现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范围,没有编制项目标底,用项目建设资金报销办公经费等,出现了影响沼气池建设的违纪违规问题。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均已经进行了处理,有的进行了处罚。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省县配套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不到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各县(市)虚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