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建构

2011-01-01孙雪丽

理论观察 2011年3期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低碳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要想实现真正的低碳生活,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3 — 0015 — 02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涉及到人类的生存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还关乎到低碳生活的塑造,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往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人定胜天,比如说,人类能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然而,人类的社会实践证明:这样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人们还是束手无策。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主导下的观念与行为。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纵观人类历史,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远古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的蒙昧阶段。在远古时期,人们尚未形成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认为大自然都是神创的,面对变幻多端的外部世界: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充满畏惧和恐慌。对于自然界,只是单纯的屈服与膜拜,为自然界的力量所左右,人类也只是主动地去适应它而不是改造。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使用木器、石器、骨器等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人口较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也不大,而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微乎其微,人与自然还处于原始的统一体中。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初步改造自然的阶段。到了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然界改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人们开始使用铜器、铁器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1〕。在这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初步开发,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很多冲突,如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使许多森林消失,原本肥沃的田野变成不毛之地甚至沙漠化。总的来说,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变还未超出自然的负荷,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可以自行恢复,人类大部分的活动仍受自然因素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尚处于平衡时期。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控制自然的阶段。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自然界不再是单纯的依赖,而是积极主动地改造它,宣扬“人定胜天”、“改天换地”。当然,人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物质财富随之增长,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矛盾与冲突,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废水、废气、废渣的乱排乱放,引起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的污染超出了环境所能承载的容量,破坏了它的自净能力,减弱了它的再生能力,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激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臭氧层严重耗损,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危害严重,热带雨林迅速消失,海洋污染不断加剧,土壤退化严重,能源资源危机等等。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矛盾冲突时期。
  4.生态文明时期:提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工业文明的到来带来了社会